今天是:

繁體   |  登录  |   注册

热门搜索:

《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百姓课堂》第六讲:把握乡村人口老龄化的新场景、新机遇

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本期继续邀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通屏如何把握乡村人口老龄化所呈现的新场景和新机遇。

准确认识和把握乡村人口老龄化的新场景、新机遇

第一个新场景是乡村人口数量已是1952年以来的最低值。

“七普”显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5.1亿人,占36.11%。2021年,我国乡村人口下降到4.98亿人,与1953年“一普”的5.05亿人相比减少700万人,比1952年的5.03亿人还少484万人。乡村人口总量比高峰时的8.59亿人减少3.61亿人(1996年),26年来,年均减少1389万人。乡村人口持续下降,既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结果,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村居民收入十分重要,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场景。乡村人口下降,导致乡村居民点减少和村组数量减少,农民居住会相对集中一些,这有利于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同时也会带来乡村老年人口数量下降,尽管比重还在升高。

二是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2014—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63%。按收入五等份分组的人均收入,20%低收入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913.4元,增加69%,增速最快。建档立卡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用水安全有保障全面实现。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到近年来的30%左右,吃穿住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到59.5%。

三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已深入人心。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总目标日益明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和《乡村振兴促进法》开始施行。乡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治理能力显著改善,为积极应对老龄化提供了重要机遇和有益环境。

四是后疫情时期实施稳健有效的宏观政策。

以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和减税降费为特征、以提升效能、注重精准、可持续为目标的积极财政政策以及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稳健货币政策正在加快实施。2021年货币供应量M2238.3万亿元,比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增加39.7万亿元。减税降费同时增加财政支出强度,增加货币供应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已成为宏观调控和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五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指导思想已经确立。

养老是基本民生,也是基本内需。创新养老政策、提升公共服务、增加养老产品和服务的精准供给,不但有利于改善民生福祉,也有利于把握产业和市场发展规律,促进产业振兴和内需挖潜。“十四五”以后,农村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银发经济和老年消费群体将持续扩大,乡村养生养老价值更加凸显。从人口与产业、人口与城乡的紧密联系中,深入分析农村人口养老涉及的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对开拓农村市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疏通国内大循环难点堵点、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意义重大。

《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百姓课堂》由湖北省卫生健康委、湖北之声、湖北省老年学学会联合出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