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潜江市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工作要点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2-11275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文日期: 2022年03月18日 09:55:00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2年03月18日 09:55:00 名  称: 2022年潜江市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2-03-18 09:55 来源: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文化和旅游工作、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服务和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提供优秀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市实现“1155”目标,全力冲刺全国县域经济五十强做出文旅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1.深化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认认真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严密逻辑,深入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念”、做到“两个维护”。

2.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文化建设,紧盯艺术创作、文化活动、文旅市场等重点领域的政治关、价值关,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现象,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3.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支部主题党日等制度,深入推进党规党纪、监察法规宣传教育,开展好清廉潜江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政绩观、权力观,守牢“六大”纪律的底线,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全局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二、推动艺术事业蓬勃发展

4.加强艺术精品创作。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开展主题文艺创作,打磨提升小戏《有爱才有家》,力争代表湖北参加第十九届中国艺术节群文精品展演。支持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做好乡村振兴题材剧目《虾谷情》、创新传统古装戏《致苏三》创作。编纂《中国戏曲剧种全集·荆州花鼓戏》。

5.开展重大艺术活动。筹备举办第五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第四届湖北省花鼓戏艺术节等重大艺术活动。组织开展龙虾节地方文艺展演、戏曲进校园等活动。

三、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6.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做好市博物馆新馆、市图书馆新馆开馆筹备工作。推动建设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完成2个基层(乡镇或中心)文化广场提档升级。做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7.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进文旅公共服务机构设施功能融合,全力备战全国图书馆第七次评估定级工作,落实“县聘乡用”政策。开展“文艺点亮生活”文化志愿者帮扶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组织文化专业人才下沉到基层、农村。

8.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三送三进”、“文艺轻骑兵”、“潜江大舞台”等惠民演出活动。坚持“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组织指导基层文化站和相关协会开展经常性、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灵秀湖北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文化力量美丽潜江”广场舞展演、长江读书节等活动。

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9.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开展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实施龙湾遗址展示馆提升项目,修编《龙湾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做好十号湖墓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完成十号湖明墓保护展示及环境整治等项目的实施。开展长江文物系统性梳理和调查,编制潜江境内长江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建立我市长江不可移动文物基础数据库。严格落实文物安全保护责任,守住文物安全底线。

10.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加快熊口镇红二军团革命旧址群、拖船埠革命旧址、刘赤生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合理设计潜江革命旧遗址的地域特色,探索“革命文物保护+”的创新利用模式,传承好红色基因。

11.健全非遗传承保护体系。开展潜江市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申报评审工作,挂牌成立4个市级非遗传承研学基地。开展“非遗在社区、非遗在校园、非遗在景区”活动,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发布非遗研学旅游线路。开发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潜江好礼”系列产品和文创作品。编撰出版《江汉平原皮影戏传承》《潜江非遗图典》《潜江非遗传承人图典》《潜江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系列》等非遗专著。

五、推动文旅产业做大做强

12.抓好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大力推动潜江市文化中心项目建设,力争今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加快潜江革命英雄纪念馆项目建设。推进龙湾考古遗址公园申报2022年政府专项债券资金项目。做好高石碑文旅接待中心·竹海旅游景区项目、后湖水上乐园项目落地服务工作。开展“请进来”和“走出去”系列招商活动

13.推进网红经济发展。推动成立潜江市网红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潜江市网红经济(直播电商)发展七条扶持办法》、《潜江市网红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开展直播产业企业大招商活动,培育孵化一批优质网红,打造网红经济聚集区。

14.加强旅游品牌创建。推进龙湾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国家4A级景区,力争在2022年完成创建目标,指导星期8生态农业公园、拖船埠村等具备基础条件的景区、旅游目的地争创国家3A级景区,指导生态龙虾城争创国家级休闲旅游街区。

15.推动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聚焦农旅融合发展,启动农旅融合示范村创建,举办农旅融合培训班、旅游从业人员专项技能培训班,指导高石碑、后湖管理区、渔洋镇、熊口管理区、龙湾镇等地区乡村旅游开发工作,重点推进兴隆生态旅游区、返湾湖旅游片区、龙湾考古遗址公园、拖船埠村等旅游目的地开发。

16.加大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加强与武汉城市圈、宜荆荆恩城市群联动发展,开展跨区域宣传交流活动,参加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相约春天赏樱花”、省外旅游宣传推介等活动,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形象。龙虾节期间,举办“楚韵虾香 大美潜江”媒体·旅行社采风踩线活动。适时举办樱花节、采摘节、自驾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加强与社会主流媒体的合作力度,拓宽宣传营销渠道。推进“一部手机游潜江”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工作。

六、推动文旅市场安全有序

17.守牢行业安全底线。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发挥市旅游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作用,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做好全市星级饭店、A级旅游景区、文化娱乐场所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及隐患排查整治。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重大节日期间的安全检查。

18.加强行业执法监管。不断强化日常监管,开展暑期集中整治、校园周边集中整理等专项行动。加快文化市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检查,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完善旅行社、星级饭店、A级旅游景区等级动态监管机制。

19.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清理、规范全系统的权利责任清单,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提高窗口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精简申报材料,压缩审批时限,提升群众满意度。

七、推动体育事业走在前列

20.加强群众体育发展。建设3-4个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援建100套全民健身路径,推进体育公园和健身步道项目储备。持续打造“奔跑潜江”“舞动潜江”“骑行潜江”“畅游潜江”等精品赛事。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组织开展各类体育公益活动。

21.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出台《潜江市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意见》。抓好省市共建小轮车运动队建设,全力筹备全国小轮车锦标赛、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小轮车项目办赛组织工作,打造国家小轮车训练基地品牌。组织参加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力争取得优异成绩。加强青少年竞赛体系建设,举办学生(青年)运动会、校园足球、传统项目、健美操等活动。

22.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优化体育营商环境,鼓励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强体育彩票销售管理,提高体育场馆运营水平,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产业和体育教育培育产业。加快体旅、体教、体医融合发展,积极打造体育产业示范品牌、示范基地、精品旅游线路。

八、推动广电工作守正创新

23.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宣传报道全市政治、经济、社会热点,始终传达党和政府声音,做好沟通社情民意、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突出抓好内容、播出、传输、设施、网络等“五个安全”,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和播出传输单位的主体责任,健全市局、台、网定期沟通协调长效机制,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建设“全融合、综合性、高水平”的全市文化广电监管平台。

24.加快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以构建广电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应急信息快速发布和日常宣传需要为主要目标,深入推进城市社区应急广播建设,确保城市社区应急广播顺利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拓展城市社区应急广播应用场景,结合云广播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为市民百姓服务。   

九、统筹做好其他重点工作

25.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完善乡村文体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以文化活动培育文明新风,努力满足乡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立足高湖村、拖船埠村、袁桥社区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带动村民持续增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落实好生活补助和工作经费保障。

26.抓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严格对标“两个测评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工作职责,强化对标创建。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市经典文化活动,提升现代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服务标准。加强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阵地建设。做好年度“网上申报”和全省第三方测评工作,确保顺利通过。

27.强化保障体系建设。加大上级资金的争取力度,做好财务和统计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人才培养使用。加大信息宣传力度,办好门户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完善工作督办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落实体系,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做好应急管理、城市管理、信访接待、计划生育、统战、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及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等工作。完成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调整,工资、津贴晋级晋档和调整工作,完成全系统干部年度考核和评比工作,做好老干、工会、妇女儿童、共青团等方面的工作。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