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繁體   |  登录  |   注册

热门搜索:

| | | |

关于潜江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1-12087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潜江市发改委 发文日期: 2021年03月29日 16:31:07 文  号: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1年03月29日 16:31:07 名  称: 关于潜江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提交《关于潜江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有力有效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平稳恢复。

(一)经济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65.23亿元,下降4.6%;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4.4%;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8.9亿元左右,下降14.6%;进出口总额完成57.4亿元,下降26.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际完成21.32亿元,下降22.5%。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6%,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5%

(二)创新驱动。全年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0.9%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6%

(三)人民生活。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623元,下降2.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948元,下降2.8%。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500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3.15%,控制在4.5%年度计划内。人口自然增长率0.64‰。全年脱贫人口1262人,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四)生态环境。全年单位GDP用水量下降率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

围绕完成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一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第一时间成立新冠肺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市中心医院为不明原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提前谋定5家定点医院,储备隔离治疗病房503间、病床622张,在23个区镇街道设置集中留观点41个、观察病房1826间,对四类人员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对无法明确排除新冠肺炎的发热患者以及所有密接者实行血常规检测100%、胸部CT检查100%、核酸检测100%,对集中留观人员实行进出双检,确保早发现、早治疗;组建924人高水平专业医护团队和65人山西援潜医疗团队一道,联合开展专家会诊、医护查房,实行一例一案、一人一方,对症给药、精准治疗。自126日我市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以来,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98例(死亡9例),感染率万分之2.03、治愈率95.45%、病亡率4.55%,从228日起至今无新增确诊病例报告。二是复工复产举措取得明显效果。组建复工复产专班,推动工业、农业、商贸服务等企业和重大项目复工复产。全市应复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日内复工率达到100%,推动利维高2天内转产生产防护服,日产能达到1万件以上;永安药业2天内全面复工复产,实现了在全省6家重点防疫用药企业中最先复工复产,创造潜江速度。江赫医疗、福好医疗成功申报商务部医护物资出口企业白名单,全市医护物资累计出口约9.1亿元,同比增长365%,成为我市出口逆势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

(二)坚持抓经济发展不动摇,着力保持经济大盘稳定。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潜江市促进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37条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对接中央和省委一揽子政策,印发《潜江市贯彻落实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重点工作清单》,提振市场信心。争取抗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基本财力保障补贴等18亿元。用足用好减税降费政策,全年为全市大小企业减税降费4亿元,受益的纳税人、缴费人比例达98%以上。强化金融扶持,发放疫情期间中央专项再贷款1.285亿元。筹集企业税改等专项资金1100万元,鼓励企业改造升级。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2笔、3455万元。认真落实招商引资各项财政支持政策资金1.5亿元。设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4亿元、争取上级资金12亿元,支持四大产业聚集区四个千亿板块建设。市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贷款余额229.77亿元;累计发放126.21亿元,占全部累放总额的84.24%二是全面促消费扩内需。举办潜江消费促进月活动暨首届云展会,商超、餐饮、住宿等36家企业参展,刺激消费回补。组织晓飞歌、虾乡稻等12家企业参加第六届武汉国际电子商务暨互联网+”产业博览会,积极开拓消费市场。疫情期间,共组织100多家企业参加了近20场直播带货活动,线上销售小龙虾等特色农产品超过4亿元。开展引客入潜,举办与爱同行 惠游湖北爱上潜江系列主题活动,全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16亿元,均比同期略有增长。三是持续抓项目扩投资。形成《潜江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谋划重大项目64个,总投资194.17亿元,目前,累计完成投资6.53亿元。坚持高位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复工,举行集中开工活动4次,开工项目66个、总投资280.63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39个、总投资620.48亿元,其中10亿元项目12个。滚动调度工业项目122个,总投资315.7亿元;新开工建设工业项目60个,竣工投产项目65个。金澳科技、安井食品、忠华集团转移搬迁、卓尔文旅集团、中国虾谷、国电投风电场等重大项目建设情况良好。

(三)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是交通设施不断完善。枣潜高速完工;兴盛路全线建成通车。潜江汉江大桥、318国道一级公路后湖至南湾段、234国道后湖至熊口段、247省道汉江大桥至渔洋一级公路、322省道一级公路总口至熊口段、枣潜高速连接线等市级交通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城东物流疏港公路工程泽口大道、351省道东延线工程广泽大道、村组道路连通等工程项目加快建设。我市公路桥梁消危行动作为全省公路危桥改造示范试点,已全面开工建设。二是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紫月湖公园建成,成为市民休闲的打卡点。新增绿化面积4.92万平方米。完成潜阳路东延景观提升工程,完成泰丰路、南浦路、潜阳西路街头景点等四处口袋公园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运营,完成全省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应用项目-江汉油田矿区供暖热源改造。印发《潜江市2020年度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垃圾专线分类收运处置工作有序进行。积极推进擦亮小城镇行动,城镇功能一期(美丽乡镇)建设的6个区镇工程项目已基本完成。广华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启动总干渠沿线农村污水治理项目。三是产城融合不断加快。争取成为全国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示范县(市),编制形成《潜江市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开展环境卫生、市政公用、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等领域补短板强弱项,谋划储备项目102个,总投资620亿元。以潜江国家高新区、油田广华城区、光纤小镇、龙虾小镇和虾谷小镇为重点,加快智能制造产业孵化园、智慧化工园区、生态循环产业园、虾稻田园综合体项目等产业配套设施建设。

(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一是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明显。印发《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实施方案》、《2020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和工作方案》,细化出台34100条落实措施。发布《潜江市弘扬店小二精神 落实十必须十不准公开承诺》,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再优化、再升级。全市基本构建一个总体方案、一项任务清单、一份公开承诺、若干单项任务工作方案的“1+1+1+N”的营商环境政策体系。推行一网通办,发布四办清单事项2037个,认领政务服务事项46763项,同一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标准化办理。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综合运用多规合一”“区域评估”“标准地出让成果,将审批事项由改革前的125项精简整合为39项,压缩率为68.8%二是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创新建立健全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秩序改革,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深化财政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打通四本预算,实行统筹、统编、统批、统管。加强国有资产资本监督管理。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227.9亿元、再次位列全国榜首,潜江改革得到上级高度肯定,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典型单位和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并作为全省唯一国务院典型激励市被商务部评为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四家供销合作社被评为全国标杆基层社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三是外贸新业态加快发展。建设潜江市对外贸易综合服务中心,我市成为全省继武汉、襄阳、宜昌自贸区以后第二批外贸新业态落户地方。推广并完成楚贸通平台注册的企业52家,新增新开口企业8家。

(五)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役,小康社会建设蹄疾步稳。一是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序时推进中央、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环境优良率达到90.7%,同比提高10.5%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56ug/m330ug/m3。纳入国家考核的东荆河潜江大桥、东荆河新刘家台、四湖总干渠新河村等3个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100%。纳入省考核的总干渠新河村、东荆河新刘家台、东荆河姚嘴王岭村、通顺河郑场游潭村等4个跨界考核断面综合达标率97.7%。汉江红旗码头、泽口码头两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均为100%。我市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良好,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二是精准脱贫成效明显。5071262人剩余脱贫人口开展重点攻坚,逐一入户核查,确保全面脱贫。统筹安排扶贫资金4.6亿元,全面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共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和免除学费25925人次2046.6万元;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为89.23%,贫困人口大病、特殊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达到74.10%;完成危房改造122户,发放补助资金263.5万元。发放贫困户特色种植养殖补贴90201335.4万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7723556万元,贴息1336428.71万元。三是风险防控更加有力。落实隐性债务化解计划,支持融资平台公司防范化解到期隐性债务风险,确保隐性债务只减不增。辖内九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2.31%、商业性不良贷款率1.53%,均控制在3%以内,没有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我市连续4年无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各类事故指标持续下降。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认真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六)持续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是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着力保障重点人群就业,开展城乡劳动力就业创业154期,培训6989;发放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1880人,拨付资金207.552万元。全市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退捕上岸渔民236人,已全部实现就业。城镇新增就业9484人,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04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21人。落实减费政策,为1110家参保企业减免社保2.4亿元。二是教育和医疗资源配置加速优化。新引进教师306名,重点本科和研究生占比达42%以上。全面开展市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参与改革教师5320名,累计交流304人。组建24个教育集团,全市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60%以上。高新区小学、曹禺小学和市职教中心整体搬迁项目稳步推进。出台《关于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草案)》,提出3年投资30个亿,全面提高市域医疗救治能力,打造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潜江样板。谋划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项目34个,市人民医院(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市中医院周潭院区一期项目加快建设,21家标准化发热门诊新建项目进入施工阶段。三是文化和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中心完成主体建设。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世博湖北馆新馆、曹禺纪念馆新馆对外开放。编制完成《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曹禺文化旅游城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实现我市A级景区零的突破。生态龙虾城入选湖北旅游名街。新建镇级健身中心、村级文体广场等全民健身场地29处。返湾湖自驾旅游线路入选国家体育总局、文旅部“2020年国庆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是全省唯一上榜的线路,旅游品牌形象进一步彰显。开展健康潜江、你我同行战疫情等线上活动,举办首届钓虾赛等多项具有潜江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生活。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双重压力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基础不牢、产业结构不优、稳投资压力增大、消费回升不快、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等,同时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还存在很多短板弱项,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等领域还存在一定风险隐患。这些问题是我们今后工作中需采取措施重点突破的方向。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湖北实施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加快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努力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块状经济发展。站在历史交汇点上,面对国内外双重机遇和挑战,潜江必须深刻把握大局大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成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和贡献者。

做好今年的工作,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和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为根本指引,服务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湖北的历史使命,完成好湖北省赋予潜江的重大任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参与全省全域协同发展,主动融入“1+8”武汉城市圈发展,深入实施东进南扩、产城融合,四区联动、全域振兴发展战略,加快打造全国生态宜居明星城市、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高质量示范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全省产业伙伴基地、全省生活供给基地、全省生态旅游基地,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奋力谱写新时代潜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十四五规划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发展量质兼取。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6%;出口总额增长10%;新登记市场主体突破1万户。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0%;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件。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0.7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保持在12亿斤以上。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更大力度推动政策落地,积聚发展新优势。抢抓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窗口期,全力以赴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尽快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千方百计稳住实体。加快推动支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37、中小微企业“28、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措施清单“84等政策落实,切实让利实体经济。千方百计降本减负。严格落实减税降费、财政补贴、减免缓退等综合手段,搭建政银企沟通对接平台,合力推动普惠金融政策落地,着力降低企业负担,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千方百计争资立项。持续做好资源枯竭型城市、独立工矿区、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等后续政策和资金争取,争取将武贵高铁、大型火力发电、269省道兴隆汉江大桥新建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挤进中央、省十四五相关专项规划,用足用好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抗疫特别国债、城投债等多渠道资金,带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民生保障、产业平台等工程开工建设。

(二)更大力度加快产业转型,挖潜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四大聚集区为关键载体和支撑平台,推动新能源、新化工、新材料、新特色四大千亿产业板块展,培育生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百亿级产业,开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全面提升产业平台功能。推动潜江国家高新区核心区、拓展区、联动区三大圈层协同和总口、杨市、张金、王场等各工业园区联动发展,深化各类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整合盘活厂房、土地等潜在资源,加快园区道路、化工管廊、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等一批功能项目建设,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广泛开展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深化两化融合和企业上云,全年新增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5家、企业上云100家。发展壮大战略新兴产业。推动江汉盐化工业园、长飞潜江科技产业园、微电子材料产业园建设,加快长飞科技四期、晶瑞微电子材料、伊格特新材料、鼎龙半导体等项目建设,打造全省光芯屏端网最大的产业配套基地。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服务业升级带动消费升级,加快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商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国家返湾湖湿地公园度假区、曹禺文化旅游城、楚国盐泉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积极推动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曹禺文化旅游城争创国家级4A级景区。加快引进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推进城区商圈改造。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

(三)更大力度促进需求回升,夯实发展新支撑。持之以恒抓项目扩投资。实施招商项目落地年行动,推动项目快洽谈、快签约、快落户、快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0亿元,新签约项目120个;着力推动中居芯、桐力光电、长城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潜江。常态化抓好十四五项目谋划储备,争取十四五项目总规模超过万亿元,加强投资项三库建设,力争全年储备库项目总投资达到1600亿元,超过上年实际投资3倍。抓好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拉练、项目包联等活动,重点抓好高铁片区城市路网建设工程、新硅科技半导体材料、北旭电子材料等92个亿元以上项目。着力抓好江汉盐穴储气库一期工程、唐棕新材料等省级重点项目建设。实施一批补短板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兴隆河泵站新建工程、生态循环产业园项目建设。切实加大服务力度,用好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积极落实项目开工条件,加强重大项目金融政策服务,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争取形成更多投资实物工作量。持之以恒促消费扩内需。狠抓提振消费30落实落地,积极培育消费市场,不断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加快商贸流通网络、农产品冷链物流、5G基站等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加快零售业创新转型,积极引导旅游业与商贸、体育、交通、通讯、住宿、餐饮等行业合作,扩大夜间消费,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普及应用,加快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推动直播带货、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四)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新环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抓好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33条措施落地见效,发扬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店小二精神,扎实落实十必须十不准公开承诺。完善实施企业开办“210”标准、获得用水“321”服务、获得用气“310”服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效、不动产登记提质等可量化的重点方案,推动各项工作措施尽快落地。全面推行并联审批、容缺预审、告知承诺制以及四多合一、区域性统一评价、标准地出让等改革措施,全面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持续深化重点改革。支持城投、高新投、龙虾投等市属国有平台转型发展,提升国有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快推动市汇桥担保公司内部改革,深化与省再担保集团合作,实行新增担保业务转型。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升资金使用绩效。加强潜力、湖北长江(潜江)、润泽、长飞天风(潜江)等产业基金管理运营,撬动更多更好的优质项目、优质企业落户潜江。持续强化创新驱动。以争创国家创新型县市为抓手,抓好创新创业政策落地。深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促进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来潜转化,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围绕新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积极备案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进招才引智一号工程,做好招硕引博工程,加大政策保障,着力引才留才用才。持续推动对外开放。不断完善开放基础工程,积极谋划争取天门至潜江至张家界高铁、货运铁路西延、汉江二级航道整治等重大项目,强力推进监利至潜江输油管道、金澳科技铁路专线、汉宜高速潜江东互通、318国道东荆河大桥新建工程等项目建设,着力形成内联外通、便捷高效的交通体系。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格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着力开拓金砖国家、东盟、南美、中亚等沿线国家市场,推动形成外贸发展多元化市场布局。深化与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分工协作,全方位承接圈内产业转移。

(五)更大力度统筹区域发展,重塑发展新格局。加快完善规划体系。加强与国家和省规划对接,修改完善好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适时向社会公开公布,明确我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目标定位和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全市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整体修复国土空间生态。做好十四五总体规划和城市管理、产业发展、交通、旅游等专项规划、区域规划衔接,建立健全全市十四五规划体系。加快新型城镇化示范。加快实施《潜江市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补强长期积累和疫情中暴露出来的环境卫生、市政公用、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等领域的短板弱项,推进102个示范项目加快建设加快城市更新加快实施东荆新区、高铁片区城市路网建设工程和排水改造工程,推进章华中路、湖滨路、泰丰路等道路提升改造,加快南门河游园、曹禺公园等公共配套设施提升改造。重点推进市区排水管网完善和污水处理提质改造、县河及城东河排水改造及生态修复、四湖总干渠水环境综合整治沿线生活污水治理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乡供水供气一体化、县城智慧化改造等重大工程。出台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建立健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常态化机制,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年度任务。加快实施乡村振兴。实施双万工程,着力打造潜江龙虾、潜江虾稻、潜半夏等特色产业集群,深入构建南红北绿产业格局。实施潜江龙虾千亿产业,打造潜江龙虾国家级品牌。积极申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项目,推动潜半夏品牌建设。加快推进6.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推进擦亮小城镇二期项目建设,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发展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新兴业态,建设推动一批农文旅融合项目,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提速龙虾小镇、光纤小镇、虾谷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步伐。鼓励特色镇、中心镇、口子镇因地制宜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

(六)更大力度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发展新水平。抓好就业和民生保障。实施就业优先政策,聚焦高校毕业生、务工返乡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积极帮助受疫情影响人员就业。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标准,提升社会救助水平,统筹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流浪救助等政策,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民生。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政策。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公共卫生防疫和应急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加快中心医院、市疾控中心及卫生应急指挥中心、西城片区隔离病房以及重点医院实验室、负压病房、负压手术室改扩建等补短板项目建设。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力争所有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标。全力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市职教中心项目建设,确保高新区小学和曹禺小学秋季顺利开学。深化拓展集团化办学。支持江汉油田教育集团实施数字化提升工程,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办学结构,全面提升办学质量。支持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建设品牌特色专业。推进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持续打造骑行潜江、畅游潜江、奔跑潜江、舞动潜江、唱响潜江系列品牌赛事。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等题材,创作推出一批优秀音乐、舞蹈、美术作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抓好扶贫成果巩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

(七)更大力度推进生态建设,增强发展新底色。继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着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四位一体整改,认真做好整改销号。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措施,深化控煤、控气、控尘、控车、控烧等五控治理,完成省下达的环境空气质量和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加大东荆河潜江大桥、东荆河新刘家台、东荆河姚嘴王岭村、四湖总干渠新河村、通顺河潜江段郑场游潭村、汉江黑流渡等考核断面的综合整治力度。重点解决好污水直排、水资源优化调度、水生态系统修复等问题,确保以上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和省所规定的水质考核类别。做好冯家湖、马昌湖、东荆河、百里长渠等重点湖泊河渠生态修复。加强农用地环境保护和建设用地监管。持续推进重金属总量减排及涉镉排查,保障耕地环境安全。强化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建立完善大气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体制机制,推进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持续开展生态环保信用评价,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加快建立餐厨垃圾的收运及资源化利用处理体系。完善和调整其他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立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大件垃圾的收运和处理体系。实施园林城区前端垃圾分类投放全覆盖顶层设计与深入推进工程。建立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基本数据库、台账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和考核督办,持续引导民众形成参与分类、主动分类、准确分类的良好习惯。大力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以突出问题整改为重要抓手推动长江大保护,推进国家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统筹实施十大标志性战役十大战略性举措,努力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协调推进汉江流域综合治理。做好潜江经济开发区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后半篇文章。加快推进潜江港泽口港区综合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八)更大力度防范化解风险,稳固发展新成效。加强经济风险防范。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摆在突出位置,继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金融行为,稳妥有序推进P2P网贷风险整治,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常态化抓好企业债券本息兑付风险排查和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登记,切实防范逾期等信用风险。大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范化解企业投资债务风险,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和兼并重组,引导企业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加强社会风险防范。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好人民调解员等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工作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和救援力量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坚持底线思维、风险思维,以万全之策、万全准备,扎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工作。加强廉政风险防范。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加大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监管力度,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机制,筑牢制度篱笆,防范权力越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不折不扣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老百姓的好日子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