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繁體   |  登录  |   注册

热门搜索:

| | | |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0-44029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潜江市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14年04月04日 13:49:40 文  号:无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4年04月04日 13:49:40 名  称: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4年2月11日在潜江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黄剑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起步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和严重干旱灾害,我们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真抓实干,应急谋远,克难奋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开创了经济转型发展、文化不断繁荣、民生持续改善、生态明显好转、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局面。

    (一)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3亿元,增长1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0.5亿元,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5.9亿元,增长2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6亿元,增长13.8%。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现代农业加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400亿元。粮食总产“十连增”。潜江大豆搭乘神舟十号升入太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80%。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8%。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合格率连续3年居全省前列。成功举办第四届龙虾节,制订和发布《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潜江龙虾”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获得“中国小龙虾美食之乡”称号。“虾乡稻”、“潜穗”、“喜颂”香米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化工和家具产业纳入省重点产业集群调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6%,科技贡献率达5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家,新增民营企业325家。金澳科技进入全国民企500强,晋煤金华润进入湖北民企100强。现代服务业明显提升。中伦国际纺织城、大雄国际•江汉城、博通物流中心、小龙虾食博园纳入全省重点三产业项目调度。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创建村级综合服务社。市民人均网购消费额全省第一。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世博湖北馆复建全面完工,龙湾遗址、曹禺大剧院建设加快推进。推出潜江一日游等旅游线路。

    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争取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后续政策,成功获批发行15亿元城投债。开展“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货运铁路支线即将开工,西延项目纳入省铁路网规划。垃圾发电、光伏发电“路条”获批。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东荆河倒虹管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华中家具产业园16家企业和利维高二期扩规、中石化盐化工氯化异氰尿酸和2.4万吨漂粉精、径河化工等项目竣工投产。组织实施“小农水”、灌区续建配套、中小河流治理等水利项目建设,完成农田水利建设土方1400万方,高产农田建设16.8万亩,启动6.5万亩。新建输电线路57.7公里,新建、改造变电站8座。

    (二)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

    规划体系日益完善。重大规划编制项目邀请国家级设计机构参与招标,规划水平不断提高。科学编制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形成了“一五十百”的城镇发展体系。编制完成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食品产业园片区和园林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借粮湖景观概念性规划、交通和电力等专项规划,完成园林城区水体连通、红梅路片区等城市重点工程、重要节点设计。出台“两违”控管办法,严厉打击“两违”行为。

    建设步伐日益加快。投资20亿元以上,大力推进“四城同建”。完成318复线改造配套、红梅路西扩、紫月路续建,加快东环大道南延、兴盛路等工程建设,北门、火车站场等重点部位渍水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完成市综合行政服务中心、规划展示馆主体工程施工,兴隆大道、清远路建成通车,黄岭等6个公寓基本达到入住条件,中南世纪城等项目顺利推进。完成拆迁560户,建设还建房1280套(户),大力推进袁光大道南延、王周线、紫光路北延等产业城主干道和配套设施建设。油城改造提升步伐加快,东西城区连接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园林杯”创建活动,集镇建设得到加强。积极推进熊口中心镇“四化同步”试点建设。

    城乡环境日益改善。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实施亮化美化改造,加强重点部位环境整治。加快推进襄岳线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完成东长路和东长渠改造。人工造林近4万亩,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启动13个垃圾压缩中转站、10个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展生态创建和“宜居村庄”建设,创建省级生态镇、生态村各1个、宜居村庄4个。出台环境保护约谈、预警、挂牌督办和限批制度,加大企业违法排污查处力度。开展泽口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积极推进城北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建设,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

    (三)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完善政策措施,开展招商引资“百日行动”,全年引进项目105个,协议引资152亿元,到位资金101亿元,增长20.9%。投资74.2亿元的128奥特莱斯生态购物城、投资60亿元的晋煤集团煤油盐结合循环经济产业园、投资12亿元的中石化年产10万吨环氧氯丙烷,投资9.6亿元的兵器集团盐卤化工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成功落户。红星美凯龙入驻华中家具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与清华同方达成同方科技园建设意向。

    财税金融质量提升。以组织收入为核心,强化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完成税收近15亿元,增长24.3%,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74.8%。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荣获“全省金融信用县市”、“全省保险工作先进县市”称号。出台财政性存款与银行信贷投放互动政策,新增存贷比居全省前列。城投公司融资6.5亿元。出台支持鼓励企业进入“新三板”和其他场外市场挂牌上市政策,1家企业签订上市协议,5家企业被列为全省上市后备企业。中国人保财险潜江支公司升格为分公司。

    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强化与江汉油田的联系合作,实行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和问题解决机制,一批油田密切关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五个共建”取得新进展。与监狱、部队农场的联系合作进一步深化。与澳大利亚怀王市、波兰皮亚瑟此诺市签署友城合作备忘录,与德国海登海姆市、英国斯特拉芙市和利兹大学开展文化交流。实现外贸出口3.8亿美元,增长13.9%,直接利用外资4802万美元,增长16.6%。设立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潜江办事处。高标准承办全省县域经济会议,展示良好对外形象。

    各项改革纵深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公立医院改革继续推进。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和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张金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新一轮区镇处财政管理体制。积极开展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试点。深入推进国有商贸企业改制,启动实施供销系统改制。

    (四)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全年民生支出34.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6.1%。发放惠农补贴近1.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87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0016元,增长14%。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五项社会保险参保49.6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综合参保率达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85.1%,新农合参合率100%,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发放医疗救助金近1500万元,救助4.8万人次。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410元/月、170元/月。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对象综合供养水平分别达到年人均5180元、3280元。新建和改建农村福利院4所。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5261套。市政府年初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称号,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获批,高新区特别聚集区启动建设,成立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被省政府授予“学前教育示范市”称号,高考上线率居全省前列,举办“百年潜中•立德树人”教育座谈会。卫生综合服务楼、市中心医院门诊综合楼、市精神病医院一期投入使用,“四化”乡镇卫生院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医卫结合”和“双签双考”模式在全国、全省得到推广,血防工作通过国家验收,重大疾病防控成效明显。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举办花鼓戏名家名段演唱会并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承办第五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潜江)选拔赛、省文联“我的父老乡亲”文艺演出。《生命童话》、《中国有个小地方》获省第八届屈原文艺奖。举办“戏迷潜江”、广场舞电视大赛,开展“风雅颂潜江•幸福满城乡”全民阅读活动。推进“五馆一站”免费开放,市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建成开放。潜江花灯等5个项目申报为省级非遗保护名录。潜江健儿在第十二届全运会夺取1金、3铜。市民体育中心移交华体集团运营管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综合覆盖率达100%。2路公交获省级文明公交线路称号。

    社会管理不断创新。实行信访网上受理制、首访负责制、依法终结制度,逐步把信访纳入法制化轨道。新建和改造城乡社区8个,与武汉百步亭开展结对共建。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民警进社区和农村移动电话十户联防,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称号。公共安全体系不断完善,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大力推进移民生产发展和管理创新,移民工作整体稳定。

    (五)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深入推进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扎实开展“治庸问责”、网络问政、电视问效,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切实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最优发展环境。对全市45个部门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减少审批事项176项。政务服务群众满意度调查综合排名全省第三名,被评为“2013浙商最佳省外投资城市”。开展现场办公月、问题解决月活动,着力解决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统筹安排县域专项资金2.9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依法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重视和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138件,政协委员提案201件。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严格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和公务考察管理,压缩行政机关公用经费。

    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工商、物价、统计、调查、老龄、档案、史志、气象、人防、消防、编制、残联、民族宗教、对口支援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欣喜地看到,潜江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经济更加繁荣,城乡更加靓丽,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殷实,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步伐。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归功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江汉油田、监狱农场以及省直在潜单位的广大干部职工,向驻潜部队全体官兵,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不牢,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快发展的压力仍然较大;环境容量和资源要素制约日益突出,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任务还很繁重;城乡建设欠帐还较多,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提升城市品位、加强城市管理的任务还很艰巨;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就业、医疗、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还较多;少数干部执行落实不力、改革创新的办法不多,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深入分析,综合施策,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建议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综观当前形势,潜江迎来了“三级跳”的大好时期。一是国家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部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叠加惠顾。二是全省全面实施“两圈两带”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综合开发,支持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建设。三是长江—江汉运河—汉江高等级航运圈即将形成,公铁水等各方面条件进一步改善,我市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处于发展上升期,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劲引擎;多年高强度的项目、产业和城建投资,积蓄了强大势能。特别是全市上下心齐、气顺、劲足,形成了激情奋进的强大气场。对潜江的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充满期待。尽管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切实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就一定能够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要求,牢固树立“市场决定取舍、绿色决定生死、民生决定目的”的理念,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升级,在升级中跨越,加快实施“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协调推进“四化同步”、“五个潜江”建设,为“打造升级版、建设先行区”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不高于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新增就业人口0.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要着力抓好七个转型:

    (一)坚定不移推进体制机制转型,努力激发改革创新活力。

    加快培育更具活力的市场主体。深入实施国有商贸企业和供销系统改制。制定出台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充分释放民间投资活力,除国家明令禁止的外,所有领域一律对非公有资本开放。支持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江汉油田盐化工总厂、金澳科技、晋煤金华润、永安药业等企业做大做强,形成梯队发展格局。实施“市场主体增量行动”,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限上商贸企业25家、民营企业300家以上。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实施全民创业工程,改善创业环境,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业活力。

    加快构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体系。完善融资体系,下放部分融资权限,强化地方融资建设责任。创新政府担保平台、融资平台的管理。推进市城投公司多元化融资、多元化经营,做大做实做强融资平台。加强城投债券发行与监管。抓好华中家具产业园投资公司运作。推进金融创新,加大银企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有效信贷投放。引导信贷资金、保险资金投向在建续建项目和重点产业。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开展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加强上市公司培育,落实“新三板”上市政策。加强与股份制银行对接,争取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建设银行潜江支行等银行机构升格。推进成立保险行业协会,积极培育保险市场。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办法,落实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探索实施小龙虾养殖保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推进“营改增”改革。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投资评审、绩效考核和跟踪问效,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卫生和计生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坚持“三个一律”,即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社会组织能参与承担的事项,一律转移给社会组织;面向基层且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管理。创新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华中家具产业园等园区管理体制。清理取消互为前置审批,落实集中审批、并联审批、办理“一站制”、项目全程代办制、收费“一表制”、电子监察制等制度,归并职能,重组业务,缩短审批时间。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加强政府信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社会管理中心等信息化建设,推进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络监管。推行政府购买服务,事业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

    深入推进各层次改革。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离”,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成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积极推进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强化土地集约发展理念和“亩产税收效益”观,对低效和落后产能占地,适时进行“腾笼换鸟”。以国家级和省级改革试点示范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各层次改革试点示范工作,鼓励各地、各部门积极大胆推进各类改革创新、试点示范。

    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创新利用外资管理体制,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加快培育水产品、石油机械、服装等优势出口产业,扩大潜江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推进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有效对接,积极参与“两圈两带”区域分工合作。积极推动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开发战略加快实施,积极推进新一轮“厅市合作”。巩固和拓展国际友城关系。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围绕大财团、国内外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和产业集群开展招商,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全面提升招商引资水平。

    创新服务江汉油田发展的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高层会晤、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更加紧密、更加亲密的沟通、联系、合作机制。积极打造财政税收、政务服务、企业融资、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五大服务平台,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加强与油田的交流合作,促进江汉油田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鼓励和支持监狱、部队农场盘活存量,加快发展。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我们要加快释放改革开放红利,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更为平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创业创造活力,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坚定不移推进工业转型,努力打造经济升级版。

    加快建设大园区。围绕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加快大园区建设步伐。完成投资6亿元以上,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拆迁安置,完成王周线等道路建设,启动广泽大道东延及汉南河大桥建设,完成拆迁800户以上,新建还建房2000套以上。华中家具产业园要“做活一期,启动二期,规划三期”,加快打造全国家具产业第五极。食品产业园要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加快打造中国植物蛋白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园要以3000亩核心区为重点,积极推进与中国云计算中心、东湖高新区的合作,积极对接清华同方、日立电梯、白云电气等知名企业,加快打造高新企业聚集区。江汉盐化工业园要积极推进天然气战略储气库建设,加快打造中石化无机盐化工基地。机械产业园要完善规划,迅速启动建设。出台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国有农场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鼓励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建设特色产业园区。

    大力推进“三转三化”。 一是推进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转变,实现传统产业高新化。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推进传统产业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工艺,扩大发展规模,焕发新活力。力争五大传统产业产值突破950亿元。实施科技创新,设立创投基金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推进“质量兴市”和精品名牌战略、企业商标战略,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件、湖北省著名商标4件,新增湖北名牌产品2个。开展“两化融合企业行”活动,培育一批“智慧企业”,完成省级示范3家、市级试点5家、推广应用30家以上。二是推进产业结构从依赖资源的传统工业为主向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目标的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并举转变,实现新兴产业集群化。大力发展家具制造、食品饮料、高新技术等替代产业,加快形成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推进经营模式从独立分散向互利共赢的联盟合作转变,实现特色产业循环化。以园区为载体,构建企业之间循环,将潜江经济开发区、江汉盐化工业园打造成循环经济工业园。以产业为链接,推进关联产业互补,构建产业配套循环,重点支持盐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医药化工、小龙虾等产业配套循环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生态安全。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完善环保奖惩机制、预警监督和应急机制,依法从严从重查处环保违法行为。切实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确保不出现环保污染事件。加强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环境整治,深入开展汉南河、城南河、百里长渠、总干渠等流域水污染防治,启动建设兴隆河水利生态景观带,大力推进返湾湖、借粮湖湿地保护和白鹭湖退田还湖,积极争取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确保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确保潜江经济开发区、江汉盐化工业园环境明显好转,确保城市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良好天数控制在300天以上。开展省级林业生态示范县、绿色示范乡村创建,抓好318复线等重点部位林带绿化建设,完成人工造林3万亩。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城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市污泥处理处置中心、垃圾焚烧发电厂、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积极推进盐化工总厂余热发电、正豪华盛电厂脱硝等环保项目建设。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

    生态是最公平的福利,环境是最基本的民生。既要小康,更要健康;既要温饱,更要环保。我们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必须坚持生态立市,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尽到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净地、蓝天白云!

    (三)坚定不移推进城市转型,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城市。

    推进规划升级。按照“四位一体”的原则,推进全域规划。编制完善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环保规划,科学编制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逐步构建以战略规划、总体规划为统领、分区规划引领、详细规划控制、城市设计指导、专项规划支撑、项目规划落实的多层次、全覆盖的规划体系,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国土空间布局、城乡建设布局。强化规划统筹和管控作用,坚决“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子,不建没有经过规划设计的房子”;按照“重心下移、预防在先、奖惩分明、疏堵结合”的原则,严格控制和严厉打击“两违”行为和小产权房建设,依法从严查处擅自更改规划及变更容积率行为。大力推进数字潜江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应用系统建设。

    推进建设升级。加强城市重要节点、重要路段、重要片区建设,集中打造一批标志性地段、标志性景观、标志性建筑。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推进园林城区水系连通、高铁站房扩建、章华南路景观升级改造、袁光大道南延、东环大道南延、袁梅路新建、安远大道改造、高速公路互通及服务区改造、江汉大市场整体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城市防洪排涝、背街小巷改造、城市亮化等一批市民关注的重点民生工程。加快建设新城区,大力推进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和规划展示馆建设,抓好楚才大道、四支渠等新城区路网、水网、绿化网建设,积极推进图书馆、科技馆、群艺馆、医院、高等院校、物流中心等公共公益设施项目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建设记得住乡愁,看得见林水的美丽集镇。采取经营集镇、盘活存量、市场运作等方式,加快打造一批重点镇、中心镇和特色镇。

    推进管理升级。按照“洁、绿、亮、畅、美”的要求,加大资金和设施投入,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组建综合执法机构,加大城市管理执法力度,切实把城市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完成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并投入使用,建立覆盖城乡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加快农贸市场、早市、夜市、洗车场等城市功能性设施建设改造。大力开展渣土运输乱洒乱倒、道路拥堵、占道经营、乱停乱靠、户外广告、门前四包等专项整治活动,强化城乡接合部、老旧社区等薄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提升火车站、客运站、高速公路出口等窗口地带环境面貌。开展“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市容环境美好社区”创建,实施临街立面亮化美化升级改造。深入开展“园林杯”创建活动,加强考评结账,实行以奖代补,引导各地改善集镇面貌。

    城市是经济、是民生;是形象、是环境;是后劲、是基础。我们要抢抓国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中部城市群建设的机遇,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把潜江建设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

    (四)坚定不移推进农村转型,努力开创“三农”新局面。

    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抓好小麦、水稻高产创建,确保粮食增产增收。抓好华山公司3万亩标准化水产养殖、尝香思公司和九缘食品3万亩大豆、滕头研发中心及专业苗木交易市场、5万亩花卉苗木等基地建设。大力推广“虾稻共作”种养模式,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23万亩,支持虾乡稻创建知名品牌。力争畜禽规模养殖占饲养总量的85%以上,水产特种养殖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围绕“做大园区、做强龙头、做响品牌”,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华山水产、莱克水产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壮大规模,形成独具特色、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集群。支持尝香思、巨源油业、绿亿园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国家驰名商标。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

    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农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支撑、社会事业发展投入。积极组织开展小型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土方1400万方。组织实施龙湖河泵站、水利血防、闸站整治等工程建设。实施国土综合整治,完成土地整理8.6万亩。建设农机化综合示范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以上。投资4800万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襄岳线新农村示范片和各镇处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深入开展农村清洁家园工程,实现农村清洁全覆盖。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改造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区域性农村垃圾压缩中转站13个,区域性市级垃圾填埋场3个,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处理长效机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两清两减”工作,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降低农药、化肥施用量,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通过多元化投入、示范性带动、标准化建设,规范和引导农民集中建房,着力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配套功能完善的农村新社区。

    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农业是基础性战略产业,农村是发展稳定的底盘。我们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三农”工作,把农村建设的更美丽,让农民生活的更幸福!

    (五)坚定不移推进投资结构转型,努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扎实抓好项目建设。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今天的投资质量就是明天的经济竞争力。发挥投资对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把项目变成产业、变成基础设施、变成生产力,力争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60亿元以上。围绕农林水、交通、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策划一批全局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积极争取东荆河河口整治、老新二站等重大项目立项建设,扎实做好路口电站前期工作。抓好潜北、后湖变电站建设和王场、莫市变电站争取工作。围绕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积极推进货运铁路支线、潜石、潜枣高速公路建设,启动219省道改扩建,打通运拖公路至随岳高速接口,抓紧推进汉江航道整治、泽口港区综合码头改造、汉江大桥建设。大力推进中石化5.4万吨漂粉精、10万吨环氧氯丙烷和晋煤集团煤油盐结合、兵器集团盐卤化工产业园、金澳科技110万吨柴油加氢改质、中伦17万锭紧密纺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高标准推进128奥特莱斯生态购物城、龙虾城、恒信德龙汽车产业园、潜江供销东欧广场等三产业项目建设。扎实抓好中国农批农商大市场、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绿亿园2000万只家禽深加工等农业项目建设。

    突破发展服务业。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围绕打造区域商贸物流批发中心,加快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引进和发展一批现代服务业的大企业、大集团,建设高档次、高标准城市综合体,促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增强对周边区域的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规划建设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园、华中物流总部园区,积极引进普洛斯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支持鑫园电子商务物流园建设,鼓励农产品加入淘宝网特产“湖北馆”,引导企业利用网络平台拓展市场,打造电子商务“潜江品牌”。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实施“粮安工程”,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流通格局。积极引进有实力、有业绩的企业集团,促进房地产业规范发展。大力发展信息消费、高新技术服务、服务外包、研发设计、科技培训、技术推广、现代健身、会展、中介等新型业态。

    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创新镇域经济发展机制,优化投资环境,破解发展瓶颈,构建多点支撑发展格局。依据功能分区、加强分类指导,促进镇域经济竞相发展、特色发展。实施“镇域经济发展倍增计划”,完善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推进镇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力争更多镇处进入全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按照把农场建成“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的要求,大力发展农垦经济,力争农场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农业人均收入分别增长20%、9%、13%。

    我们要着力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服务业的拉动作用、镇域经济的支撑作用,让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更足、活力更强!

    (六)坚定不移推进文化转型,努力提升城市软实力。

    突破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整合名人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水利文化、石油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推进文化旅游招商,加强与鄂西圈投、重庆同元集团等企业对接合作,引进知名文化旅游企业,积极推动兴隆水利枢纽景区、曹禺文化产业园三期、龙湾遗址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抓紧推进曹禺大剧院、龙湾遗址博物馆建设。积极开展旅游推介,继续推出“一日游”、“两日游”线路,鼓励旅行社引客入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持农家乐建设。加快发展文化娱乐、传媒、体育、印刷出版等文化产业。

    丰富群众文体生活。积极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举办第三届曹禺文化周、第五届龙虾节,打造文化品牌。推动各地文体广场、社区文化室、体育健身场所等基层文体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全民阅读等活动。承办中国文联、中国剧协“送欢乐、下基层”大型慰问演出、曹禺剧本奖评奖颁奖活动,继续开展“潜江大舞台”、“村村乐”趣味体育等惠民文化活动。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打造花鼓戏《雷雨》等一批精品力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

    大力提升城市文明。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采取电视曝光不文明行为等措施,提升市民素质。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大力开展多种文明创建主题活动,让文明创建覆盖城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彰显和传承潜江精神,共建美好精神家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

    文化引领时代,文化引领未来。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品牌,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名市!

    (七)坚定不移推进社会转型,努力建设幸福潜江。

    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启动第二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普通中小学校现代化建设,着力实施教育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加强教育改革创新,加强与国内外教育交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民办教育,支持江汉艺术职业学院特色发展高等教育。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强化村级卫生室建设。积极推进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抓好血吸虫病、结核病、慢性疾病防控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快建立健康服务业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落实国家“单独两孩”政策,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坚持人才强市,加强借脑引智,新增专业技术人才150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00人。

    扎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征地农民等群体就业培训,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稳定就业、自主创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巩固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推进全民社保体系从“制度全覆盖”到“人口全覆盖”。切实加强社会救助,抓好贫困群众摸底,整合各类救助资金,实现困难群众救助“全覆盖”。加强老年工作,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园、老年托养中心建设。开展省级三星农村福利院创建。做好残疾人救助和服务。实施“1321”扶贫工程,推进6个重点村扶贫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积极推进与武汉百步亭社区结对共建,打造“潜江百步亭”。努力建设覆盖城乡的网格化管理体系。积极培育和规范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依法依规做好第九届村居委会换届工作。实施“168”工程,打造文明、富裕、和谐移民新村。依法规范和改进信访工作。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积极推进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等领域第三方调解。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安全生产,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推进肉、菜、粮食、酒类、药品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让消费者安全、放心消费。加强烟草市场和农资市场整顿。强化市场价格监管,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大力推进法治潜江建设,营造知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支持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对台、侨务工作,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做好援疆和对口支援工作。

    坚持为民办实事。今年市政府将继续着力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若干问题:筹资1.4亿元,新建公共租赁房200套,改造城市棚户区2200户(含渔民上岸安居工程236户)、垦区危房3400户。筹资1740万元,实施放心食品工程(含放心豆制品工程、放心肉工程、“放心粮油”工程、放心蔬菜工程)。筹资5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对农贸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筹资1930万元,为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医保的参保居民购买大病商业保险;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筹资670万元,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开展“三送三进”活动,改善城乡群众文体活动场所条件。筹资3000万元,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筹资322万元,对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训练,将贫困残疾人纳入特困生活补贴救助范畴。筹资1500万元,解决3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筹资3200万元,建设农村公路100公里,对农村公路危桥进行改造。筹资1700万元,开展背街小巷、老旧居民小区改造,支持社区便民服务场所建设。筹资4000万元,继续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扶持下岗职工、大学生和妇女创业。筹资2730万元,建设城区视频监控系统,组建治安巡逻队。

    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发展,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依法行政,清正廉洁。着力完善行政决策机制,确保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人民群众和社会的全方位监督,高标准、高质量办理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做好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和清理工作。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支持和保障审计、监察等部门开展专门监督和查办案件。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促进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坚持厉行勤俭节约,自觉过“紧日子”,严格控制“三公”支出。以勤政廉政、务实为民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持讲实话、干实事,说到做到,做就做好。提升“精神区位”,始终以旺盛饱满、奋发有为的态度对待事业,始终要沉得下心、稳得住神,埋头苦干、开拓进取。始终要不松气、不泄气、憋足一口气,强化担当的责任意识,敢于担责、敢于担难、敢于担险,敢作敢为、善谋善为。以一流的精神状态、一流的工作标准、一流的工作业绩,推动跨越发展。

    雷厉风行,狠抓落实。把提高执行力作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把战略思路方案化、项目化、具体化。积极推行“倒推工作法”,从目标出发,步步倒推,环环倒逼,发扬“钉钉子”精神,确保件件落实。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畅通联系群众渠道,真心实意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发展。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进“治庸问责”常态化,完善确责、履责、问责机制,严格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重大事项督办制,加大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问责查处力度,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工作落实。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核心是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我们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决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各位代表!深化改革刻不容缓,转型升级时不我待。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扎实工作,为“打造升级版、建设先行区”而努力奋斗!

    

    


附:部分名词解释

    1、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由商务部2005年2月开始启动,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在试点区域培育和建设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2、小农水:国家为解决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维修所实施的项目。

    3、“一五十百”的城镇发展体系:建设1个大城区(包括老城、新城、油城、产业城),张金、浩口、熊口、老新、高石碑等5个中心镇, 10个特色镇,100个中心村(社区)。

    4、“两违”行为:即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行为。

    5、四城同建:同步推进老城、油城、新城、产业城建设。

    6、新三板:是全国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交易平台,主要针对的是中小企业。

    7、五个共建:共建矿区、共建园区、共建城区、共抓转型、共同发展。

    8、“四化”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化、业务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运行信息化乡镇卫生院。

    9、“医卫结合”工作模式:是指各乡镇卫生院的临床科室、辅助科室人员在平时诊疗过程中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0、“双签双考”签约服务:“双签”既责任医生与服务对象按照《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管理手册》实行一对一签订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两项服务;“双考”即由责任单位对责任医生签订的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实行计量考核,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实行计分考核。

    11、五馆一站:市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曹禺纪念馆、曹禺祖居博物馆、文化站。

    12、两圈两带: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发展带。

    13、一区两带三极:“一区”即以新城区为核心辐射周边的城矿乡统筹发展示范区,“两带”即以潜监线为主轴的沿线新型工业、高新技术和循环经济带,以襄岳线为主轴的沿线水利工程景观、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带,“三极”即工业园区、国有农场、江汉油田三大经济增长极。

    14、五个潜江:实力潜江、法治潜江、文化潜江、美丽潜江、幸福潜江。

    15、粮安工程: 国家粮食局实施的“粮安工程”,全称叫做“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主要内容是:全面提升粮食收储和供应保障能力,打通粮食物流通道,修复粮食仓储设施,完善应急供应体系,保证粮油质量安全,强化粮情监测预警,促进粮食节约减损,切实做到敞开收购农民余粮、保障严重自然灾害和紧急状态下的粮食正常供应,促进种粮农民增收350亿元以上。

    16、“四个一批”工程:省委省政府提出,通过5年左右努力,在全省形成一批在全国同行业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品牌、一批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一批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县市。

    17、两清两减:清洁种植和清洁养殖、农药和化肥减量,完全采用农家肥和国家推广的有机肥料。

    18、“单独两孩”政策:指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

    19、“1321”扶贫工程:由1名市级领导带领3个以上部门,连续2年帮扶1个贫困村脱贫。

    20、“168”工程:在219省道沿线移民点培育1个工业园区,壮大6个产业基地,发展8个以上专业合作社,建设移民生产发展产业带。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