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繁體   |  登录  |   注册

热门搜索:

| | | |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0-44028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潜江市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15年02月13日 00:00:00 文  号:无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5年02月13日 00:00:00 名  称: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5年2月4日在潜江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黄剑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攻坚克难,主动作为,扎实工作,适应新常态取得良好开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四稳”、“四进”、“四升”的新态势、新局面、新气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0.2亿元,增长9.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7亿元,增长1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2.3亿元,增长2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2亿元,增长13.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609元,增长10.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62元,增长12.4%。

(一)积极应对经济下行,扎实推进转型升级。

全力以赴稳增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化危机、破难题、稳增长。出台《关于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16条稳增长举措。支持企业技改扩规,实施金澳科技年产110万吨柴油加氢改质、永安药业牛磺酸提取工艺改造等技改项目56个。仙桥化学、喜人化工成功重组。开展“百个部门进百企”活动,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澳科技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位次前移,新增规上企业25家,新增市场主体1.2万户。优化金融服务,获全省金融信用市称号,建设银行市支行成功升格。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引导基金,推出集合贷、助保贷、助农贷等金融产品。支持企业上市融资,邱氏高新、原野蔬菜进入场外市场交易。

坚定不移调结构。工业经济竞进提质。最明显的变化是质量更高、效益更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实现利润27.5亿元,增长67.1%,增速全省第一。轻工业总产值增速快于重工业10.5个百分点,新兴产业总产值增速快于传统产业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全市工业4.3个百分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产品11个,获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单位称号。现代农业发展提速。最明显的成效是特色更特、优势更优。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26万亩,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元。农机化综合水平达71%。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5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460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3.7:1。莱克水产、华山水产分别被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综合十强和十佳创新型龙头企业。承办全省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稻田综合种养等现场会。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开展第二届章华质量奖评选。“楚江红”小龙虾获中国农交会金奖,“虾乡稻”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喜颂”、“园林青”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最明显的标志是项目更多、业态更新。中伦国际纺织城、生态龙虾城、128奥特莱斯生态购物城、博通电器物流中心、龙湾遗址博物馆等项目顺利推进。体育馆、世博馆、章华台基址展示馆开馆运营,举办旅游发展高端论坛,推出“休闲旅游一日游”,接待游客57.5万人次。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组建全市首家电商平台,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式挂牌,举办首届潜江小龙虾网购博览会、特色农业电商转型论坛。

千方百计强镇域。大力实施镇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加强区镇处财源建设。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农场工业园加快发展。农垦完成工业总产值154.4亿元,增长14.4%;农业总产值68.1亿元,增长5.1%。园林办事处、张金镇在全省百强乡镇排名前移。浩口镇、张金镇和熊口镇被评为全国重点镇,老新镇、高石碑镇、熊口管理区分别被评为全省文明镇、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镇。

(二)着力打基础谋长远,不断夯实发展后劲。

强化项目投资工作。全市项目建设呈现争取多、亮点多、力度大、投资大的良好态势。抓住国家和省调整产业结构、注重生态环保等政策机遇,争取上级转移各类财政资金近26亿元。争取发行15亿元城投债,实现“同期利率最低、发债数额最大”的历史性突破。争取国开行棚户区改造项目14.5亿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到位资金137.3亿元,引进项目67个,过10亿元项目5个。好彩头食品、香港金德福食品、正大集团动物饲料、俄罗斯八月公司新型农药等项目成功落户。开展“重大项目推进月”活动,全友和好迪生产基地、盐化工总厂燃煤烟气脱硫脱硝和漂粉精尾气处理升级、潜江制药新版GMP、乐水林纸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中植孵化园、九缘食品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引江济汉工程通水通航,东荆河倒虹管完工通水。汉宜高速潜江互通改造竣工通车,潜江服务区改扩建完工。潜江火车站加入“空铁通”联运。货运铁路支线、潜石高速公路、泽口港区综合码头、火车站房扩建等工程加快推进。潜枣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汉江大桥建设方案获批。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城管系统建成投运,4G网络实现城区全覆盖。后湖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潜北输变电工程主体完工。灌区续建配套、中小河流治理、土地整理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

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六制”建设,落实“应进必进”;医药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和第二轮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积极成效;积极推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财政专项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围绕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实施“先照后证”;推进投融资改革,成立华中家具产业园、交投等投融资平台,设立2亿元的全省县市首支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发布鼓励社会投资项目79个。围绕先行先试,争取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省林业生态示范市建设,积极开展全国中小城市综合配套改革、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全省教育信息化、小龙虾养殖保险等各项试点。围绕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获“2014中国创新榜样集体奖”,兴隆生态旅游区获省政府批复;设立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潜江办事处、武汉海关保税仓库;深化与德国海登海姆市的友好交往,与澳大利亚怀王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创新企地合作机制,积极服务江汉油田和监狱、部队农场发展,在油价下跌的情况下,江汉油田实现经济总量、利税总额“双提升”。

(三)立足打造宜居宜业环境,扎实推进城镇提质扩容。

坚持规划引领。积极推进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编制完成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方案、服务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潜江经济开发区南部片区整合规划,系统完成城建、交通、水利、生态、产业等各类专项规划。成立治理“两违”办公室,依法拆违近2万平方米,“两违”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推进城镇建设。投资8亿元以上,完成老城区章华南路升级改造、东环大道南延、318国道复线配套、红梅路西扩、园林绿化、城市亮化、市政维修等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2亿元,新城区规划展示馆、行政服务中心进入装饰装修施工,路、水、渠及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医院、学校等招商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完成投资5.8亿元,工业园区拆迁544户,建设还建房1848套,积极推进袁光大道南延、王周线等主干道建设。完成投资3200万元,推进安远大道、广王路东延工程建设。深入实施熊口中心镇“四化同步”示范试点。召开老新现场会,通过政策驱动、典型带动,小城镇建设全面加强。

改善城乡环境。推行城管综合执法,开展治超治限等专项整治;加大硬件投入,添置专业设备,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启动首届环境保护政府奖评选。出台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意见,建成水污染源视频监控系统。坚持“多还老账、不欠新账”,实施潜江经济开发区环境综合治理,城北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并通过验收,开工建设污泥处置中心。推进华盛电厂脱硝、潜江制药雨污分流等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推进兴隆河水利生态景观带和园林城区水系连通工程建设。高标准完成兴隆河、章华台旅游通道绿化,完成人工造林3.9万亩。对全市重点河湖实行“河(湖)长制”保护管理。启动和推进城乡生态公益性公墓建设。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推进襄岳线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村级垃圾清运体系实现全覆盖。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四)始终坚持民生为本,惠民实效充分显现。

加强民生保障。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全年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3%,被评为全国民生改善十佳典范城市。投资4250万元,建成“一站式”就业服务大厅。积极创建创业型城市,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255万元,扶持创业5657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854人。五项社会保险参保50.3万人次,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12亿元。建立城镇医疗保险管理、职工门诊统筹、退休人员不再缴纳医疗保险费用等制度。在全面落实上级政策的基础上,出台特殊困难群众救助办法,设立1500万元的救助专项基金。社会化发放城乡低保近1.4亿元。发放高龄老人生活津贴690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对象综合供养水平分别提标到5310元、3720元。新建老年托养中心,改造光荣院,总口管理区福利院获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治理低电压台区365个,惠及居民4.4万户。

办好惠民实事。年初承诺的政府实事全面完成: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5533套(户),竣工3556套(户),分配入住3617套(户);实施放心食品工程,实现“放心豆制品”区镇处全覆盖、实施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建成一批“放心粮油”配送中心和连锁店;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新农合大病商业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一站式”即时结报,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文化体育惠民工程送戏151场,送图书3万册(次),送电影4540场;实施校安工程,推进学校扩容改造和信息化建设;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对4325名特困残疾人发放生活补助;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3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启动32座危桥改造,完成16座,建设通村公路125公里;完成县河街、健康巷等背街小巷和章华花园、深河小区等老旧小区改造。

完善公共服务。全面启动教育现代化建设,学前教育获全省示范市称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复核,高考各批次上线率居全省前列,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与上海戏剧学院签订校地合作协议,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3%。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医院和镇处卫生院等住院楼新建工程进展顺利,成功创建省“四化”卫生院11家,“医卫结合”工作模式在全国推广。单独二孩政策稳步实施,生育水平保持稳定。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顺利通过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中期评估。成功举办第三届曹禺文化周和第五届龙虾节,被评为中国最具魅力节庆城市,曹禺文化周入选2014年全省十大文化盛事。《五女拜寿》获全省第二届戏曲艺术节七项大奖。举办全市广场舞大赛。《龙虾情韵》获全省广场舞展演金奖。开展“书香潜江”建设,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推进“六馆一站”免费开放。“潜江草把龙”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目录。

加强社会治理。连续第六次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成功处置“6.10浩口劫持人质”事件,秦开美、王林华获全国见义勇为英雄、中国好人等称号。鄢来贵入选中国好人榜。开展“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创新社会治理。建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推进城乡网格化平台建设,新建、改扩建社区公共服务站10个。喻家台社区获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称号,红庙社区、建设街社区获全省和谐社区建设五星级示范社区称号。积极推行“阳光信访”,信访案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复查复核率均居全省第一。实行“一站三民”管理模式,移民工作整体稳定。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实施“天网”工程,“两抢一盗”案件发案率下降58.5%,居全省第一。校车安全管理模式在全省推广,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满意度居全省前列,安全生产态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高度重视民主法治,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纠正“四风”,作风建设不断加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出台6项管理办法,规范和加强经费管理。深入推进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扎实开展治庸问责、网络问政、电视问效,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强化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实现政府投资审计全覆盖。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建成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深化政务公开,推进财政预决算、征地安置补偿、机构编制管理、专项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严格依法行政,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全面完成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任务,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意见。

武装、双拥、普法、档案、保密、气象、人防、消防、科普、编制、统计、物价、烟草、供销、工会、青年、慈善、电信、邮政、妇女儿童、老龄老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民族宗教、机关事务、对口支援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今天的潜江,发展态势令人鼓舞,发展气势催人奋进,发展前景让人期待!我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实现的每一点进步,都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市委科学决策的结果,都是全市人民坚韧不拔、克难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江汉油田、监狱农场以及省直在潜单位的广大干部职工,向驻潜部队全体官兵,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尤其是国际油价下跌对我市项目投资、财税收入产生不小影响,稳增长的压力和难度加大;经济结构偏重的历史惯性较大,发展质量不高;资源要素制约趋紧,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仍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民生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医就业就学、生态环境等方面与人民群众的期盼和愿望还存在一定距离;国有农场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历史遗留问题还有待解决;有些公务人员对新常态还不适应、不自觉、跟不上,等等。对这些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和切实解决。

二、2015年工作建议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必须准确把握新常态的新要求,在抢抓机遇、科学发展中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新常态之新,新就新在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归根到底是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这就意味着过去的粗放式增长已不可持续,必须走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的新路子。潜江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不足,转型升级的任务更加艰巨、更为紧迫,面临的压力、困难和挑战更多,对此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同时更要看到,我们仍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有很多发展机遇正向我们走来,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实现新常态下更高质量的新发展,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信心。一是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这些定向调控的政策力度大、含金量足,只要我们找到结合点、找准对接点,我们一定能将普惠性政策为我所用,将特殊性政策变为发展红利。二是国家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部城市群、长江经济带、“两圈两带”、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等国家和省级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只要我们顺时应势、借势发力,战略优势必能转化为发展胜势。三是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交通格局形成公水铁联运环圈,城乡格局进入一体化发展加速期,产业格局形成“5+3”竞进态势,发展基础更稳、活力更强、后劲更足;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在促进转型发展、提升经济质效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更为重要的是,全市上下心齐、气顺、劲足,凝聚了强大的发展正能量,形成了人心思干、人心思进的浓厚发展氛围。综观新常态下的潜江发展大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只要我们始终保持“竞进”的精神状态,不泄气、不松气、憋足一口气,在变化中抢占先机,在不变中保持战略定力,牢牢抓住新常态下的新机遇,就一定能够创造一个大有可为的潜江新常态。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总要求,牢牢把握“市场决定取舍、绿色决定生死、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更大力度推进转型升级,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更大力度增进民生福祉,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升级,在升级中跨越,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为“打造升级版、建设先行区”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我们将扎实工作,努力在九个方面实现新作为:

(一)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新作为。

夯实园区平台。围绕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大力推进工业园区提档升级。投资4亿元以上,完成袁光大道南延、王周线、刘杨路西延等道路建设,推进广泽大道东延和泽口大道桥梁工程,完成拆迁800户,建设还建房1500套,把高新技术产业园、食品产业园、华中家具产业园连成一体,拓展潜江经济开发区、江汉盐化工业园、张金工业园发展空间。加快推进机械产业园建设。推动医药产业园建设。支持各地建设特色工业园。

推进工业“三化”。一是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围绕“六个提升”,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工艺,推动五大传统产业产品高新化,产值突破千亿元。重点推进金澳科技、金华润、新亿宏、益和化学、金松纱业、正豪华盛、福达纸业、中科博策等企业技改扩规项目建设。二是推进特色产业循环化。实施潜江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两转型一提升”步伐,努力建成百亿精细化工产业链。重点支持中石化无机化工产业园和天然气储气库、中国兵器集团盐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晋煤集团煤油盐结合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积极支持江汉盐化工业园、张金工业园打造循环经济工业园。争创国家级钛循环产业园。三是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化。围绕补产业链、延伸产业链,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集群。家具产业加快推进华中家具产业园直销城、原辅材料市场、红星美凯龙商城、商务配套中心、巨江实业纤维板生产线等上下游产业链项目。食品产业加快推进食品产业园二期、中植孵化园建设,积极对接绿草香、久久王等知名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与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东湖高新区合作,加快打造高新企业聚集区。加快发展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扶优培强骨干企业。支持金澳科技成为百亿企业,华山水产产值过60亿元,金华润、盐化工总厂、莱克水产等企业产值过30亿元,正豪华盛、永安药业、仙桥化学等企业产值过10亿元,利维高、潜江制药、中伦国际、好彩头等一批企业做大做强,形成梯队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增规上企业28家以上、小微企业500家以上。全面落实“科技创新十条”,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建设小龙虾产业研究院,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深入开展“两化融合进百企”活动。推进质量强市,支持企业打造精品名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三个转型”,促进服务业提速升级、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一是由小商小贩商业模式向大型综合体、高端服务业转型,加快引进和发展一批现代服务业的大企业、大集团,建设高档次、高标准城市综合体,推进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二是由生活性服务业向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转型,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推进江汉化工专业物流、园林城区物流智慧配送中心、华中家具产业园和食品产业园物流市场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服务业业态由“物质型”向“物质型”与“精神型”并重转变,大力发展健康养老、家政服务、信息咨询、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科技研发等新兴业态。三是由实体型向网络型转型,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加快建设区域、行业、同城、涉农四类电子商务平台和信息网络、物流配送、电子支付、信用管理、地理空间信息等五大系统,完善电子商务配套体系,积极打造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鼓励农产品加入淘宝网特色中国“地方馆”,打造电子商务“潜江品牌”。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网点建设,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

转型升级是一场攻坚战。我们要坚持效速兼取、量质并重,坚持“转”的步伐不放慢,“好”的导向不动摇,“快”的标准不降低,使经济发展的动力更强、活力更足、效能更持久!

(二)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上实现新作为。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抓好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推广农机化耕作和信息化应用,力争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2%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按照“六统一”的技术路线,抓好高产创建,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增产增收。转变农业服务方式,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以完善利益联结、风险保障、监督约束、行业协调等“四项机制”为保障,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小龙虾、水稻、油菜、能繁母猪等政策性“三农”保险,提高农业风险防控能力。围绕争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和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推进农业“三化”。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突破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力争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4∶1。大力推进小龙虾产业“八个升级”。加快台湾现代高科技农业园、运粮湖和白鹭湖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建设,扶持和引导农业产业化企业走全产业链发展之路。二是推进农业基地化。围绕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集中连片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抓好虾乡稻、尝香思、华山水产、莱克水产等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开展畜禽规模养殖、水产健康养殖。力争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0万亩、虾稻共作面积达到18万亩、水产特种养殖面积达到10万亩、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三是推进农业品牌化。提高农产品品牌实力,促进品牌向名牌,本市名牌向全国名牌升级,进一步提高我市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支持尝香思、绿亿园申报国家驰名商标,支持虾乡稻创建知名品牌。

大力发展农垦经济。完善和落实支持政策,鼓励创新创造,加快把国有农场建设成为“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编制完善农场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特色基地、特色产业、特色园区。积极探索国有农场园区建设投融资平台,鼓励国有农场成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支持国有农场按照“农场企业化、股份多元化、垦区集团化”的思路,组建产业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

加快建设新农村。按照“点、线、面”协调推进的思路,抓好襄岳线新农村示范片、各地新农村示范点建设。鼓励各地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配套功能完善的农村新社区。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抓好农村“清洁家园”工程,支持镇村垃圾转运压缩站建设和运行,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开展好新一轮“三万”活动。

农业是潜江的“大金矿”。我们要想方设法使其变成“大元宝”,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让农业经营更有效益,让农民生活更有尊严,让农村更加美丽!

(三)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新作为。

强化生态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全面贯彻新《环境保护法》,建立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制度。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建立全覆盖的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体系。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及约谈、预警、挂牌督办、限批等制度,坚决依法查处破坏环境的人和事。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深化全民环保行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改善生态环境。围绕争创国家园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大力推进“绿满潜江”行动,实施绿色示范乡村、绿色通道、水系生态、城镇增绿、湿地保护与恢复、产业富民等6大工程,扎实抓好潜江经济开发区、东环大道、杨市立交桥、引江济汉等10大重点工程绿化和襄岳线、318国道、运拖路等3条交通线绿化,全力推进主干道绿化、城镇绿化、乡村绿化、重要节点绿化。实施蓝天工程,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能力建设,启动空气质量监测公告;认真落实省人大决定,抓好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实施碧水工程,继续推进兴隆河生态景观带、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深入开展汉南河、城南河、百里长渠、总干渠等流域水环境治理。实施净土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村生态环保。加快城乡生态公益性公墓建设。

抓好节能减排。推进潜江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升级、市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污泥处理处置中心、集镇污水处理厂、畜禽生态养殖等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加大对重点污染排放企业的监控,确保达标排放。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抓好正豪华盛铝厂脱硝、2.8万吨电解铝置换、热电联供和金华润合成氨尾气回收、永绍科技废物处置利用等项目建设。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降耗,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倍加珍惜“水乡园林”这一金字招牌,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呵护潜江的生态环境!

(四)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上实现新作为。

完善空间布局。展开城市公铁水环圈内空间规划研究,加强交通运输网络与城镇化布局、产业发展布局的衔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积极推进“多规合一”,逐步形成统一衔接、集约高效、功能互补的规划体系。加快编制小城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等专项规划,完善“一五十百”城镇体系。强化“城市色彩”理念,研究确定城市“主色调”,加强重点路段、重点区域色彩设计的引导和控管,逐步形成潜江特色风格。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和法定地位,以铁的手腕落实规划,严厉打击“两违”,依法从严查处擅自更改规划及变更容积率行为,积极推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提升城市品质。老城区大力推进园林城区水系连通、高铁站房扩建和站场改造,抓好东环大道南延续建、湖滨路续建、南浦路北延、兴盛路东延、紫月路西延、保驾路续建、潜阳路改造等道路建设,打通“断头路”,完善城区路网。积极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主干道临街立面、背街小巷、老旧小区改造,完善道路、排水、亮化设施。新城区积极推进综合行政服务中心、规划展示馆和农民公寓建设,抓好兴隆大道、范新路、友谊河等路、水、渠及景观建设。积极推进医院、党校、中小学校、人防指挥中心等项目建设。围绕打造石油新城,加快推进安远大道、广王路东延等工程建设,推动东西城区道路连接。依托油田公共资源,探索周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推动就近城镇化。加快熊口中心镇“四化同步”示范试点镇建设。深入开展“园林杯”创建活动,支持各地采取经营集镇、盘活存量、市场运作等方式,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打造一批重点镇、中心镇和特色镇。

创新城市管理。按照“洁、绿、亮、畅、美、智”的要求,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让城市更精致。加强城管综合执法,突出严管重罚,突出动真碰硬,突出检查问责,着力整治交通拥堵、秩序混乱、占道经营、背街小巷环境脏乱差、公共设施缺失、“门前四包”落实不力等问题。积极推进环卫、建筑渣土运输市场化。加强城乡接合部、老旧社区等薄弱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环境美好示范路”创建。坚持疏堵结合,抓好农贸市场、洗车场、停车场、夜市、公厕、垃圾中转站、压缩站等功能性设施建设。着力建设智慧城市、无线城市,增强城市管理的智慧化、网络化水平,提升管理和服务效率。

新型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我们要有历史的耐心,大手笔、大气魄坚定推进城镇大建设、大开发、大提质,让我们的城市更宜居、更宜业、更美好!

(五)在做大做强发展底盘上实现新作为。

精心编好“十三五”规划。坚持把规划当作重要战略机遇来抓,做实、做强重大项目储备,做深、做好重大项目前期,重点策划储备一批投资过10亿、20亿、50亿元产业支撑能力强和带动作用明显的重大项目,切实增强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努力使“十三五”规划成为引领新常态,指导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行动指南。

大力争取项目。对准贴紧上级政策,围绕农林水、交通、能源、城建、生态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重大产业,积极争取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重点抓好汉江东荆河综合整治、四湖流域综合治理试验区、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货运铁路西延、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及路口电站等重点项目的跟踪推进,力争早落实、早实施、早受益。

加快项目建设。实施项目建设竞进年、项目储备提质年、社会投资促进年三个“主题年”活动,千方百计抓项目、扩投资。工业方面:加快推进华中家具产业园全友二期、乐佳、汉派鑫百乐,食品产业园九缘、马帮、味宝、正雄实业、香港金德福和高新技术产业园潜江制药原料药及抗肿瘤新药、硒诺唯硅胶材料等项目建设,抓好盐化工总厂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漂粉精尾气处理升级、年产15万吨四氯化钛及配套离子膜烧碱、年产10万吨甘油法环氧氯丙烷、年产12万吨氯化法钛白粉和中伦国际17万锭紧密纺、以纯服装生产基地、利维高品牌服装、金华润三聚氰胺及联碱、俄罗斯八月公司新型农药等项目建设。农业方面:推进华山小龙虾生物科技园、莱克小龙虾种苗选育繁育中心、正大集团动物饲料、中国农批农商大市场、原野蔬菜冷鲜蔬菜加工等项目,加快推进老新二站、灌区建设、中小河流整治、闸站改造、水利血防等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开展小型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土方1400万方。建设高产农田12.3万亩。三产业方面:加快推进128奥特莱斯生态购物城、生态龙虾城、中伦国际纺织城、恒信德龙汽车产业园、天下城、中心集贸市场整体重建等项目建设。交通方面:加快推进潜石、潜枣高速公路、汉江大桥、潜监公路、318国道、荆新线、白龙公路、兴隆河沿岸公路、老西线、泽口港区综合码头等项目建设,全力打好交通建设攻坚战。能源方面:续建投运220千伏输变电站1个,新建110千伏输变电站2个、35千伏输变电站2个,积极推进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民生方面:抓好老年大学建设,积极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老年托养中心、农村幸福院建设改造升级,加快推进德风外国语学校等民办学校建设,抓好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建设。

有项目才有发展,有大项目才有大发展。我们要以一往无前的斗志、只争朝夕的精神,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努力以项目建设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

(六)在加快建设文化名市上实现新作为。

擦亮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和利用名人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水利文化、石油文化、美食文化等文化资源,加大投入力度,编制完善规划,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举办第六届龙虾节,提升节庆品牌影响力。充分发挥曹禺文化优势,深入推进与中国剧协、上海戏剧学院的合作。开展曹禺纪念馆“每周一剧”活动。大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进文化精品创作,精心打造原创花鼓戏剧目和音画舞剧作品,打造潜江印象、展示潜江形象、凝聚发展力量。

培育文化产业。开展文化旅游招商,大力推进曹禺文化产业园、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兴隆生态景区等建设。围绕江汉运河,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养老、运动、休闲等项目规划建设。抓好文化旅游发展策划,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升级。加强资源整合和宣传营销,完善旅游线路,对接过境游市场,鼓励旅行社“引客入潜”。积极扶持农家乐建设。加快发展文化娱乐、印刷出版、传媒和体育产业。推进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发展。

发展文体事业。完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加快群艺馆、图书馆、少儿体校等文体设施规划建设,继续推进“六馆一站”免费开放。继续开展“三进三送”、“潜江大舞台”、“唱响潜江”、“舞动潜江”、业余篮球联赛、“村村乐”农民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丰富群众文体生活。继续开展“风雅颂潜江·幸福满城乡”全民阅读活动。完善“农家书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

抓好文明创建。坚持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潜江精神”,建设美好精神家园。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新村”、“十星级文明户”、“潜江好人”等评选和“文明就餐”、“文明出行”、“文明购物”等创建活动,着力提高广大市民文明素质。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我们要把文化理念融入潜江发展全过程、全领域,不断激发文化创造力、增强文化软实力,让我们的城市正能量更强、美誉度更高、影响力更大!

(七)在扎实推进改革创新上实现新作为。

以改革优环境。围绕降低综合商务成本,积极推进各类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张金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权力清单、负面清单、监管清单,切实加强规划、环保、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的事中事后监管。加强中介机构监管,坚决打破唯一性、指定性。健全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络监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认真落实新预算法,推进“营改增”扩围试点。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开展迁村腾地,推进基本农田划定、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登记工作。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继续抓好各项试点示范。创新镇域经济发展机制,探索发展“飞地经济”,以更大的力度推进镇域经济大发展。

以改革活要素。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深层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加快培育更多的创新创业市场主体,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推进金融创新,积极推进金融聚集区规划建设,积极争取股份制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强化政银合作,增加金融机构有效信贷投放;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推广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引导企业进入场外市场融资;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和管控,认真做好现代金融业领军人才结对联智工作。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抓好潜江英飞高投投资基金运营,继续做大做强市级投融资平台;积极争取省级担保资金,做大做强市汇桥担保公司。全面扩大社会领域投资,大力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坚持人才强市,抓好博士后创新基地、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特聘岗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等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新增专业技术人才1100人、高技能人才300人。

以改革促开放。立足“油(石油)、气、盐、粮、棉、油、虾、水”资源优势,继续招大引强攻新,主攻基地型的龙头产业、科技型的高端产业、成长型的新兴产业,全力在产业链条关键环节和核心项目实现新突破,用产业链勾画产业体系,形成产业集群。大力争取央企、国企、名企在潜设立地区总部和区域性研发、物流、销售、结算、后台服务中心。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扩大开放领域,加快服务业、农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开放。扩大水产品、化工医药、服装出口,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外贸出口达到4.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6000万美元。巩固和拓展国际友好城市关系。深化区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两圈两带”区域融合、分工协作。推进新一轮厅市合作。牢固树立企地“一家人、一盘棋”的理念,坚持高层会晤、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五大服务平台,支持江汉油田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大力支持监狱、部队农场加快发展。

深化改革没有退路。我们必须以更加开明的思想、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开拓的精神,让改革创新成为我们的习惯,从“最急、最大、最差、最重”的改起,打好打胜改革的攻坚战!

(八)在努力改善民生福祉上实现新作为。

在加强创业就业中富民。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展各类就业服务活动,为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提供优质高效就业服务,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让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000人,扶持创业3000人。

在提高保障水平中利民。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推进社会保险由“政策全覆盖”到“人口全覆盖”。完善征地拆迁安置政策,探索建立村组集体经济和拆迁户生活保障长效机制。健全社会救助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联动机制,在实现困难群众救助“全覆盖”的基础上提升社会救助水平。抓好老龄老干工作,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鼓励福利事业社会化,不断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慈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做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雨露计划”,推进“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扶贫帮困模式。

在完善公共服务中便民。启动实施第二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启动普通高中招生改革,优化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支持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健康发展。积极发展民办教育。以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为抓手,统筹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开展健康管理试点,实施健康危险因素干预。深入推进“优质护理示范工程”。落实乡村医生待遇,完成“五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抓好血吸虫病、艾滋病、结核病、慢性疾病防控和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和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规范出租车营运秩序,提升服务质量。

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安民。加大城镇和农村社区投入,推进社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积极推广企业服务外包给村居的做法,增加村居集体收入。抓好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深化平安潜江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公安信息平台等各类信息数据资源整合,构建立体式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治理餐桌污染,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入推进信访制度改革,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信访矛盾。整合各类应急资源,全面提升综合应急能力。加强烟草市场和农资市场整顿。强化市场价格监管,抓好价格改革。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支持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对台、侨务工作。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做好移民、援疆和对口支援工作。

在兴办为民实事中惠民。今年,市委、市政府将继续为人民群众办好一批实事项目:筹资1.3亿元,全面推进城乡绿化建设,完成人工造林6万亩和绿色示范乡村建设390个。筹资3550万元,帮助下岗职工、大学生和妇女实现创业,带动城乡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开展电子商务培训。筹资5000万元,全面升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筹资6050万元,对县乡公路、农村公路、农村危桥进行改造,实现“村村通客车”。筹资1680万元,对全市社区公共服务站及村级办公场所进行改扩建。筹资15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推进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筹资1850万元,开展放心食品工程。筹资3840万元,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卫结合”模式,建立全民健康档案,全面实施“六类人群”健康管理。筹资2090万元,完成全市“五化”村卫生室建设。筹资1850万元,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开展“三送三进”活动和镇村文化广场建设。筹资2650万元,解决3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升级问题。筹资2090万元,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和区镇处垃圾转运及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筹资2亿元,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建公租房70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1300户,垦区危房改造2620户。筹资5600万元,开展背街小巷、老旧居民小区改造和城市亮化工程,有效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完成投资9300万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电质量。筹资800万元,推进城乡网格化管理,完善农村服务体系,逐步让广大农民群众办事不出村,在“家门口”享受便捷的公共服务。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满腔热情地做好民生工作,花大气力补短板、保底线,更加注重雪中送炭,让广大人民群众少跑路、少负担、少烦心,生活的更舒心、更安心、更放心!

(九)在切实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上实现新作为。

建设法治政府。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完善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实行执法资格管理、持证上岗和执法全过程记录,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大家都来监督政府,政府的工作才不敢懈怠,要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养成在监督加强常态下的工作习惯和行为自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要带头维护法治的尊严、守住法治底线,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依法治市和法治潜江建设,让人民群众在法治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推进政务公开。政府公信力是社会最宝贵的资源。要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大力推行公开晒权、公开承诺、公开问政、公开测评、公开曝光,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参与政务管理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做到真公开、敢公开、全公开,以公开出公正、出公平、出公信。切实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工作,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监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政府工作放在阳光下。

崇尚实干落实。把实干作为我们的座右铭,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把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提能善政抓落实,强化互联网思维,提升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的市场驾驭能力。强化担当抓落实,敢于担责担难担险、敢抓敢管敢亮剑。督办检查抓落实,更加注重绩效管理,每一项具体工作都制定“时间表”,有效传导压力,打造落实链条,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加强考核抓落实,坚决治理为官不为,激励事业有为,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受到激励和表彰,让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人受到约束和惩戒。

筑牢从政底线。把从严治政作为政府工作的新常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触高压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执行好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对违法违纪行为“零容忍”,坚决查处,决不姑息,以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持之以恒反“四风”,坚决与陈规陋习作斗争。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坚持公款公用、公款专用、公款节俭用。

新常态、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以法治政府建设为核心,以能力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让政府的工作更加规范、更有效率、更具成效。

各位代表,新常态孕育新希望,新希望开启新征程。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抢抓机遇,齐心协力,务实重干,克难攻坚,为加快“五个潜江”建设,早日实现“打造升级版、建设先行区”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附:部分名词解释

1、四稳、四进、四升:四稳,指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稳、农业稳;四进,指结构调整有进、“三驾马车”有进、市场主体有进、多点支撑有进;四升,指经济质效提升、发展环境提升、民生水平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2、“四个一批”工程:省委、省政府提出,通过5年左右努力,在全省形成一批在全国同行业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品牌、一批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一批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县市。

3、先照后证:即从事后置许可经营项目的市场主体,先向工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再到许可审批部门办理许可审批手续。

4、两违:即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

5、“四化”卫生院:即建设标准化、业务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运行信息化乡镇卫生院。

6、“医卫结合”工作模式:是指各镇处卫生院的临床科室、辅助科室人员在平时诊疗过程中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7、“一站三民”管理模式:即一站服务、帮民致富、由民作主、助民成长社会管理模式。

8、两圈两带:指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

9、六个提升:指提升产业的装备水平、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品牌价值、节能减排、综合竞争力等。

10、两转型一提升:指推进潜江经济开发区企业由“两高一低”向“两低一高”转变,由基础化工向精细化工转变,同时抓好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11、八个升级:即推进小龙虾产业繁育、养殖、加工、餐饮升级、节会、品牌、营销、设施等八个方面升级。

12、六馆一站:即市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美术馆、曹禺纪念馆、曹禺祖居博物馆、文化站。

13、飞地经济:指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飞出地”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的工业基地,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持续或跨越发展的经济模式。

14、PPP模式: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15、雨露计划:指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特色,以提高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宗旨,以中职(中技)学历职业教育、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政策业务培训为手段,以促成转移就业、自主创业为途径,帮助贫困地区青壮年农民解决在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最终达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最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16、六类人群:指0至6岁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17、家庭农场:即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8、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9、五大服务平台:指服务江汉油田发展的财政税收、政务服务、企业融资、产业发展及社会管理等服务平台。

20、六制:指集中审批、并联审批、办理“一站制”、项目全程代办制、收费“一表制”、电子监察制等六项制度。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