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繁體   |  登录  |   注册

热门搜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潜江草把龙

潜江草把龙是湖北省潜江市龙湾镇世代传承的以舞龙祈福禳灾为主的民间传统信俗。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

草把龙以舞龙的形式表现,源于先秦时期求雨的雩祭。用稻草扎制草把龙灯是稻作文化地区之地久远的传统,同治《来凤县志》卷二十八风俗志·祈禳记载“编草为龙”。张琴乾隆 《志》卷五·风俗记载“舞龙灯”。乾隆《荆门州志》卷十一·风俗记载元宵节“扎龙灯”。潜江草把龙存续着古老的荆楚遗风。

草把龙传承的核心区域,在潜江龙湾镇一带。相传古时一条行云布雨的苍龙不慎坠于此地,百姓纷纷用稻草遮护龙身,后演化成草龙。对龙神根深蒂固的民间崇尚和信仰是草把龙灯绵延传承的坚实基础。

舞草把龙多在春节或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中和节期间。也会应旱涝灾害、瘟疫流行、民俗活动时随机进行。

求神降雨舞“黄龙盘柱”;驱魔镇邪舞“龙门阵”;百姓求子舞“长蛇阵”;起屋奠基舞 “拜四方”等,每项舞龙的套路都对应着祭祀的特定对象,表达不同的心理诉求。草把龙的传统礼制戒律森严,如扎制龙头有传统的咒语;舞龙伊始要焚香化纸为“龙神”净身后,先拜当地的祖师殿;舞龙所到之地,须先祭拜当地的土地神;草龙入丧户须用白布遮住龙眼;如遇布龙,布龙须三叩首,再俯身从草龙下腹穿过;草龙舞过三次必须在旷野低地焚烧以送龙神归天。

该项目在民间有威望的组织者和骨干带动下,由民众自觉地集体传承。是中华民族古老雩祭的活化石,古朴性、乡土性是其突出特色,有重大的历史学、民俗学、艺术学价值,对于增强社区凝聚力,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潜江市非遗保护中心对该项目在抢救性记录保护、活态传承、宣传传播等多个方面开展系列保护工作。建立潜江草把龙传习基地,每年开展多期潜江草把龙扎制及舞龙培训班、草把龙进校园、进社区培训传承活动,培养一批后继人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