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繁體   |  登录  |   注册

热门搜索:

【统计开放日】数说潜江十年民生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潜江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工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要调查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潜江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定增长,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主要畜禽持续健康发展,粮食生产成效凸显,农民工就业形势稳步提升,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01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一)收入水平稳步提升

       从十年来收入水平变化看,潜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8682元提高到2021年的36985元,比2012年翻一番,突破3.5万元大关,增加18303元,增长98.0%,年均增速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0040元提高到2021年的21146元,是2012年的2.1倍,突破2万元大关,增长11106元,增长110.6%,年均增速8.6%。

(二)城乡收入比持续缩小

十年来,潜江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农村居民实现持续增收。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9%、8.6%,农村年均增长率快于城镇0.7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逐年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012年的1.86缩小到2021年的1.75(农村=1)。

(三)收入翻番目标提前实现

   党的十八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潜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于2017年提前完成“翻番”目标,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2010年的2.1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于2016年提前完成“翻番”目标,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四)收入结构不断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潜江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的居民增收因素不断涌现,城乡居民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工资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两大主要来源,2021年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比46.9%,较十年前下降了25.9个百分点;转移净收入占比33.6%,较十年前上涨17.8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占比均有了明显提高,城镇居民收入结构更加优化。

    经营净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两大支柱,占比达到收入来源的近八成。从具体数据看,工资性收入占比30.4%,较十年前下降4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占比48.9%,较十年前下降12.7个百分点。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占比均有所提升,农村居民享受到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表1 十八大以来潜江市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变化情况


02 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一)消费潜能不断释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潜江市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能。2021年,潜江市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97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4%,比同年收入增速快7.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16523元,较上年同期增22.6%,比同年收入增速快11.2个百分点。2012年—2021年,潜江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年均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3.2%,农村快于城镇居民4.8个百分点。

(二)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2012年-2021年,潜江居民消费升级进一步加快,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2021年潜江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8,较2012年下降了1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5,较2012年下降了3.8个百分点。八大项消费均保持增长,享受型消费支出增速快于传统型消费支出增速。

03

生猪产能总体稳定

2012—2021年的十年间,潜江市生猪生产呈“V”型发展趋势,经历了从平稳发展到环保禁养、疫病疫情等多因素冲击下滑,再到产能快速恢复三个大的演变历程。

(一)稳中趋降阶段:2012—2015年

2012年,潜江市在全力推动畜牧业产值提升的同时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大了对畜牧业发展的扶持,特别积极推动饲养。据潜江市畜禽监测调查反馈数据显示,2012年期末村栏54.02万头,能繁母猪存栏5.79万头,出栏95.85万头;2013年期末存栏58.29万头,同比增长7.9%,能繁母猪6.45万头,同比增长11.40%,出栏101.26万头,同比增长5.64%;2014年生猪存栏57.86万头,同比减少0.74%,能繁母猪存栏6.38万头,同比减少1.09%,出栏104.86万头,同比增长8.52%;2015年期末存栏56.32万头,同比减少2.66%,能繁母猪6.12万头,同比减少4.08%,出栏102.81万头,同比减少1.95%。

(二)叠加因素冲击下滑阶段:2016—2019年

    为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从2016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史上最严的养殖环保政策。据潜江市畜禽监测调查反馈数据显示,2016年生猪期末存栏55.14万头,能繁母猪存栏5.93万头,存栏较去年持续下降,同比分别下降21.1%和3.1%。时至2019年8月,受非洲猪瘟影响,潜江市生猪生产形势持续恶化,生猪大批死亡,养殖户为挽回损失集中抛售,生猪存栏大幅下降,其时主要畜禽监测点期末存栏仅25.27万头,其中能繁母猪2.88万头,出栏55.96万头,分别同比下降49.15%、4.94%和38.30%。

(三)生猪产能快速恢复阶段:2020—2021年

2019年末至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受到巨大冲击,餐饮业停滞,猪肉消费低迷,养殖户补栏意愿不强,加之各地交通运输受阻,生猪补栏受限,息县产能恢复缓慢。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各地生产、消费、交通逐步恢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效果显现。在多重产能恢复政策特别是农产品稳产保供政策,以及猪肉价格高企的因素刺激下,部分养殖场除改建扩栏、自留能繁母猪和引种外,还积极与外地生猪养殖公司合作引进资金、先进管理模式、优质能繁母猪,生猪生产得以迅速恢复。2020年,潜江市生猪期末存栏33.72万头,同比增长33.44%,能繁母猪3.37万头,同比减少4.94%,出栏36.7万头,同步减少34.42%。2021年,生猪养殖户养殖情绪高涨,生猪生产恢复势头进一步巩固。据反馈数据显示,2021年期末存栏39.43万头,同比增长16.93%,能繁母猪3.61万头,同比增长7.12%,出栏57.96万头,同比增长57.93%。当前潜江市生猪产能恢复势头迅猛,生猪存栏量持续增加。


04

粮食生产成效凸显

   十八大以来,随着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的持续加大,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农业经营体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向纵深推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政策条件更加牢固,潜江市粮食生产在惠农政策推力、技术进步动力、农村改革活力的共同作用下,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逐步提高。

(一)粮食供给水平保持稳定

潜江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米袋子”行政首长负责制,粮食安全实行党政同责,2013年以来每年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55万吨以上,每年粮食面积持续稳定在90千公顷以上。

图二 “十八大”以来潜江市粮食生产情况(千公顷、万吨)

(二)粮食种植品种持续优化

十八大以来,潜江市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大力调整农业种养结构,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增加有效供给,从而提高农业效益。潜江市坚持市场导向,继续扩大虾稻共作规模,潜江是“虾稻连作”的发源地,“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是在“虾稻连作”基础上发展而来,按照“政府引导、民间组织、市场运作”的方式,成立了多家水产品中介服务组织,形成了新型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产业化运行机制,密切了龙头企业、市场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带动了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双季稻种植面积不断调减

    由于早稻单产低,品质较差,双季稻生产比较效益不高,加之“双抢”劳动强度大,而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短缺,导致农民种植早稻的意愿不强。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种植结构不断优化,调减双季稻的趋势十分明显,全市早稻播种面积逐渐下降,从整体来看,双季稻占全年粮食总产量比重很低,对全市粮食生产影响十分有限。

05

农民工就业形势稳步提升

(一)农民工规模基本稳定

    据国家统计局潜江调查队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潜江市农民工数量基本稳定,由于受到近两年疫情影响,外出农民工减少明显,2021年农民工样本量为92人,比2014年减少人,下降22.0%。其中,外出农民工58人,比2014年减少26.6%;本地农民工34人,比2014年减少12.8%。

        图三 2014-2021年潜江市农民工总量及其增速

(二)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专业技术型人才逐年增加

潜江市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每年的比重在55%左右上下波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波动较小,2021年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所占比例为52.2%,比2014年减少8.0个百分点;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为29.3%,比2014年提高11.5个百分点。2021年专业技术型人才所占比重为8.7%,比2014年提高2.7个百分点。

(三)接受培训的农民工增加,职业技能水平有所提高

       农民工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比重在提高,尤其是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较多,主要是由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潜江市政府开展了一系列帮扶农民工的政策措施,如“春风行动”等,加大了对农民工的培训和转移力度,加上农民工自身也意识到增强职业技能对提升收入的重要性,主动接受职业技能的农民工越来越多,2021年农民工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28.3%,比2014年提高12.2个百分点。

(四)农民工“就业本地化”趋势愈发明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潜江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政策施,本地工资水平不断上升,以及疫情的持续影响,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省外务工人数逐年下降。调查显示:2021年潜江市农民工从业地区为县内的占45.7%,比2014年增长3.3个百分点,县外省内从业的占17.4%,比2014年增长3.0个百分点,省外务工的农民工占36.9%,比2014年下降6.3个百分点,回流趋势明显。

         图四 2014-2021年潜江市从业地区分布

(五)农民工呈现聚集就业态势

 调查显示,2021年本地就业农民工和外出从业农民工行业和职业都比较集中。从行业看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的制造业,占第二产业的77.5%;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和居民服务业,分别占25.0%和15.4%。省外从业农民工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在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务工农民工占比85.3%。沿海地区鞋、袜、衣等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的岗位选择多,加之现在交通方便,外出农民工到东部沿海省份就业是首选。  

(六)外出农民工收入水平逐年提高

外出农民工收入水平逐年提高。调查结果显示,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从2014年的3077.2元提高至2021年的5094.8元,7年间增加2017.6元,增长了65.6%,年均增长7.5%。2021年东部地区占外出从业地区的56.9%,2014年占64.6%。东部地区相对中西部地区农民工需求量大,建筑业、服务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等以农民工为主体的行业农民工需求量也大,且农忙时节农民工供应少,这些因素都导致大部分行业的农民工工资上涨。


06

劳动力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潜江市委市政府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目标,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丰富发展积极的就业政策,持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以全面落实“稳就业”“保居民就业”政策为主线,扎实开展重点人群就业援助服务,就业创业工作取得的良好成效,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一)城镇新增就业工作比例大幅上升

    2021年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632人,比2016年的1710人增加5922人,增幅346.3%;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784人,比2016年的1057人增加5727人,增幅541.8%。

(二)创业带动就业人数有所增加

       2021年带动就业12983人,比2016年的12035人增加948人,增幅7.9%。

(三)灵活就业比例逐年上升

     随着就业形式的多样化,灵活就业已成就业的新趋势。2021年灵活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9.3%,比2019年灵活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6.9%高出了2.4个百分点。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潜江不折不扣落实十九届历次全会和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持续改善民生环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始终牢记使命,勇当标杆,努力建设成为更具影响力、更具竞争力、更具吸引力、更具创造力、更具凝聚力的现代化新潜江,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二十大胜利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