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繁體   |  登录  |   注册

热门搜索:

【法定传染病科普】第三十一期:布鲁氏菌病

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人们称之为蔫巴病,懒汉病。在牛、羊、猪中广泛传播,可引起母畜流产。根据生化反应与血清试验可分为羊型、牛型和猪型,其中羊型对人类有高度致病性,猪型和牛型次之 。


传染源

目前已知有60多种动物可作为布病的贮存宿主,羊、牛、猪是最为常见的传染源,其中羊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布病在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


传播途径

(1)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如接产员、兽医、饲养、放牧、皮毛加工、屠宰、挤奶直接接触被病畜污染的水源、土壤、草场、工具,从事布病防治的医生、检验人员等。

(2)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经口腔、食道粘膜进入体内。如吃生拌或未经煮熟的肉类,不洗手直接拿食物吃等。

(3)经呼吸道感染:人吸入了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如皮毛加工、饲养放牧、打扫畜圈卫生等。

易感人群

布鲁氏菌病的发生与接触患病牲畜机会的多少有关。人主要是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及其制品感染发病。

凡是接触患布鲁氏菌病家畜及其制品的人员,或是生活在疫区与患病家畜污染的环境有接触的人,都有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病。其中,饲养、管理、屠宰家畜的人员,畜产品收购、运输及加工人员,畜牧兽医人员等,更容易感染发病。

城镇居民很少饲养家畜,所以直接接触家畜比较少,得布鲁氏菌病的机会也最小。但是在靠近牧区的城镇以及大、中城市的屠宰加工及皮毛乳肉企业中,因为生产过程中的接触而导致许多工人发病。城镇居民也有因食用未经严格灭菌的奶及奶制品和未烤(煮)熟的肉类而感染发病的。



临床症状

发热:呈长期低热状态,也有波浪状或驰张性发热等。是布鲁氏菌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多汗:尤其是急性期患者更为明显。

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等类似于感冒的症状。

骨关节和肌肉疼痛:也是最常见的症状。

淋巴结肿大:多发生肿大,有时化脓后形成瘘管,从脓汁中可分离到布鲁氏菌。

肝脾肿大:肿大的肝脾质软或呈中等硬度,半数有压痛。


患病后能否治愈

人患布鲁氏菌病后病程长短不一,以3-12个月者居多。多数患者只要治疗及时,措施得当,一般预后良好。个别患者未经治疗也可以治愈,但也有些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易由急性转为慢性,反复发作,迁延数年,甚至终生不愈,严重影响劳动能力,布鲁氏菌病本身不易引起死亡。



如何预防

养殖户:做到科学养殖、规范屠杀。养殖区与生活区要分开,牲畜圈舍要定期消毒处理,清理圈舍要湿式作业。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气溶胶传播。

购买和饲养牲畜:购买牲畜要检疫,饲养牲畜要免疫,严格控制病畜流动,避免患病和未患病的牲畜混养。严禁徒手直接接触病畜流产物和死胎,病畜流产物、胎盘等应消毒或焚烧后,挖坑深埋,病畜要及时捕杀处理。

普通民众:牛羊肉要煮熟后食用,特别是吃烤肉,涮肉时,一定要烤熟煮透,家庭加工过程中案板,刀具等做到生熟分开。布鲁氏菌在乳及乳制品、皮毛中能长时间存活,但不耐热,在高温下即可杀死,因此,生鲜奶要“煮沸”后才可以放心饮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