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繁體   |  登录  |   注册

热门搜索:

潜江市城市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潜江市城市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是我市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打造升级版,建设先行区”和五个潜江建设目标的重要阶段。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践行三维纲要,研究编制我市城市建设十三五专项规划,对于做好十三五时期我市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实现城市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十二五期间城市建设工作简要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城市建设立足新起点、打造新亮点、实现新跨越的五年。五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围绕争百强、当先行、建明珠的奋斗目标,深入推进一区两翼三带四极发展战略,着力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城市特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建设成果,累计完成投资120亿元,全面实现了城市建设十二五规划目标,为我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二五主要成就

1、城市路网进一步完善。完成了章华大道南延(杨市立交桥至华中家具产业园)、章华南路景观升级改造、东环大道南延、紫月路、袁光大道拓宽、红梅路西扩、318国道复线、潜泽路改造、晶鹏路、殷台路等道路建设工程,完成了东荆河新城大桥、城南河桥、红梅路百里长渠桥等桥梁工程,市区道路交通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拓展。

2、园林绿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完成了梅苑、曹禺公园、南门河游园、百里长渠、城南河、体育场等多处园林景观建设,完成了广泽大道、东环大道、北环路、红梅路、章华大道南延等18条道路绿化建设,章华北路、章华南路、袁光大道等16条道路的绿化改造,建设街头游园景点20多处等。形成了以曹禺公园、梅苑、南门河游园为绿肺,以城市主次干道为骨架,以河道水系绿化为绿带,以单位庭院绿化为基础的点、线、面、带相结合的城市绿化新格局。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1625.1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854.6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36.87%,绿地率为32.31%,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02平方米。被住建部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3、村镇建设面貌大提升。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中央农村危房改造和省级宜居村庄创建为抓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五年来累计完成建设投资近12亿元,完成危房改造任务4152户。熊口中心镇被确定为全省四化同步试点示范镇。熊口管理区获得中国环境最美乡镇王场镇河岭村、熊口镇马场村,老新镇田李村、边河村,渔洋镇谢小村,积玉口镇么口村、杨潭口村,高场办事处高场村、运粮湖管理区大湖队、熊口管理区官庄垸办事处等10个村庄被省推进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命名为省宜居村庄

4、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提速。编制完成了城市排水、城市照明、城市燃气等多项专业发展规划。市区污水处理总能力达11万立方米/日,铺设污水管网50多公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1.2%;大力推进城市供水工作,新建泽口水厂3万吨制水池,扩规园林水厂清水库,市区日供水能力达12万吨,新增输水主管62KM。大力开发燃气市场,总用气量由2012年2600万方提高到5400余万方,日供气能力达到60万方,居民用户拓展到12万户,新增5万余户。商业用户发展到988户。供气管线辐射至潜江经济开发区、华中家具产业园、食品工业园、新城区、周矶办事处、熊口镇、老新镇、新沟镇等乡镇。建设东、西城区加气站各一座并投入运行,满足了的士和公交车用气需求。城区天然气(煤气)管线703.3千米,燃气普及率为90%,月天然气(煤气)平均用量358.3万立方米。完成了市区天然气门站建设及置换工程。

5、背街小巷环境明显改善。先后完成了西门农贸市场、民主街集贸市场、南门集贸市场、东门木材市场、润基建材城等专业市场建设。加快推进中心集贸市场、南荷市场建设、园林北路步行街改造工程。完成了政法巷、红军路、马昌垸路、东方路、民主街、三江路、深河路、殷台路等30多条背街小巷道路排水照明等建设改造,市民出行更加方便。

6、新城区、工业园区配套建设逐步完善。新城区11平方公里核心区道路、桥梁、绿化、路灯和排水、供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有序推进。规划展示馆、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完成主体工程。7处农民公寓基本建成。医院、学校、公园等公益设施全面启动。围绕打造国家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路、水、电、气、排水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7、建筑节能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绿色建筑取得突破,世博湖北馆获绿色一星标识、曹禺大剧院获绿色二星标识,可再生能源建筑成效显著,全市集中连片使用太阳能热水器面积累计达200余万m2,地源热泵技术在我市得到有效推广,应用累计面积达18万m2,建成建筑能耗监测平台4栋,全面完成“十二五”任务。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全面得到实施,中心城区全面执行节能65%低能耗设计标准,施工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达98%以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推进,累计完成改造面积7万m2。新型墙材、商品混凝土得到有效应用。

8、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期末,全市建筑业总产值为90亿元,利润5.8亿元,税金3.9亿元。建筑业企业74家,其中施工总承包43家(一级企业4家,二级企业17家,三级企业22家),专业承包23家(二级企业4家,三级企业19家),劳务分包8家。从业人员达28570人,工程质量合格率100%,创优计划基本实现;建筑“四新”推广应用与全国建筑业发展同步,建筑工程节能设计率100%,节能实施率98.5%。

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1、城区道网建设有待进一步优化。由于城区部分主要干道,如兴盛路东西延、南浦路、紫光路、城东河路、红梅路东西延伸、广泽大道东延、泽口大道、东环路北延等主要干道还没有完全打通,城区交通缺少有效分流,交通压力依然很大。

2、城市建设矛盾协调难度加大。城市建设征地难、拆迁难的矛盾仍较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建设的进程和品质的提升。

3、城市建设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市与部门、区镇处之间在职责划分上需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联动机制尚需进一步磨合和强化。

二、城市建设十三五形势分析

1、城市功能配套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这五年城市建设的加快发展,我市城市环境、城市功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城市的美誉度不断增强,广大市民对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期待值也与日俱增,尤其是城市交通、城市水环境、生态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等,需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和发展力度,才能更好地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时,在老旧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改造,停车场、环卫设施配套,危房改造建设等民生城建方面,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2、城市建设瓶颈有待进一步突破。随着国务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规范清理,单纯的政府融资将受到很大制约,加之我市地方融资平台功能不强、再融资能力不够,这就对我市做大做强做实城建投融资平台、拓宽投融资渠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和违法建设用地查处力度的加大,城市建设供地越发紧缺,今后几年这一状况还将延续。

3、城市设施维护有待进一步增强。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加之近年来的高强度建设,我市的城市规模迅猛扩张,城市基础设施覆盖范围明显扩大,道路、路灯等城市基础设施维护的工作量不断增加,给日常维护工作增加了难度,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城市建设工作中,建管并重,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维护投入,保证已建成基础设施的功能完好。

4、精致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这几年我市先后建成了火车站、汽车站、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梅苑二期、章华南路景观升级等一批亮点工程,但乱搭乱建、乱牵乱挂、乱堆乱放、乱行乱串、乱扔乱丢等现象还没有根本治理,严重影响城市建设形象,直接影响了建筑品质,精致城市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市城市发展实际,围绕“五大发展理念”,统筹城乡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短板,加快加快绿色发展, 努力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一切以服务市民,让市民满意为出发点,提高公共设施和公用事业服务水平;

2、坚持全面协调原则,统筹城乡发展,合理布局,保持适当速度,使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配套;

3、坚持科学精致原则,项目建设决策科学,方案全面优化,多出经典、传世、扬名之作,全面提高建设水平。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城市建设要紧紧围绕一区两翼三带四极”发展战略,以打造升级版、建设先行区为目标,坚持四城同建、四化同步,以重点项目为依托,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突出生态文明,大力实施城市环境创新工程;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广使用建筑节能材料,努力建设两型社会。

1、主要经济指标。十三五期末,建筑总产值达130亿元,年均增长9%;实现利税7亿元,年均总产值利润率保持在5.5%

2、企业发展指标。打造潜江建筑业企业品牌,扶持企业提档升级,到2020年,企业总数达到100家,其中总承包企业50家,专业承包企业35家,劳务企业15家。1家建筑施工企业进入湖北省建筑业企业20强。培育本土骨干建筑勘察设计企业1-2家。

3、城乡建设指标。大力实施城市品位提升工程,在已建成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通过3到5年的努力,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60%以上。

4、质量安全指标全市工程质量合格率100%;每年分别创省楚天杯奖、省结构优质工程2个以上;工程监督覆盖率100%,工程竣工备案率100%;减少一般安全事故,遏制较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每年创省级文明施工现场1项以上,80%以上工地达市级文明施工现场标准。

5、节能减排指标。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节能标准,建筑工程节能设计率100%,建筑工程节能实施率98.5%,创建筑节能绿色生态宜居示范小区3个,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行建筑施工低碳建设,城区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率达到100%,城区全面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

6、公共事业指标。(1)保障供水安全、提高供水水质、优化供水成本、改善供水服务。①饮用水水源上移“兴隆河水利枢纽”上游。②供水水质监测由目前53项,力争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106项监测。③供水能力达到52万m3/d(东城区现有12万m3/d净水厂,新建10万m3/d净水厂,与西城区江汉油田合建30万m3/d净水厂)。④新建供水管网向城区周边辐射(向南辐射至总口、向西辐射至周矶,逐步形成城乡供水一体化),老城区主干管网(含上世纪90年代以前建设)逐步改造更换。⑤对园林水厂、泽口水厂进行技术改造。⑥建立城区应急备用水源。(2)乡镇燃气基本覆盖。确定燃气气源及规划方案;确定燃气供气范围、供气对象及供气规模;确定燃气场站的位置、规模、占地面积;确定为输配系统服务的调度管理系统及后方设施;确定燃气设施的保护范围。

(四)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围绕“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四城同建”(老城、新城、产业城、油城)、“四化同步”,统筹城乡发展,。计划总投资184.28亿元,完成七大类项目建设。其中,投资35亿元,完成50km城市路网新建及改造;投资30亿元,完成30km地下综合管廊;投资16亿元,完成15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投资4.94亿元,实施供水供气设施拓展工程(包含兴隆坝前引水工程、水厂技术改造工程、供水管网建设改造工程、门站至潜江经济开发区天然气次高压管道工程、油田锅炉煤改气供暖工程、供气场站工程、工业园设施工程);投资30亿元,完成文旅设施建设工程;投资11.29亿元,完成生态园林建设(包含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建设项目、街旁绿地建设、道路绿化);投资57亿元,完成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水系连通工程、黑臭水体整治、污水处理设施)。

1、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实施城市路网工程

投资35亿元。按照“打通断头路,改造丁字路,形成环形网”的要求,改建和新建城市主次干道,进一步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一是新建道路25km,完成广泽大道东延(章华北路至泽口大道)、泽口大道(318复线至竹泽路)、红梅路东西延伸(东延自东环大道至城东河路、西延自袁光大道至袁梅路)、兴盛路东延(袁光大道至城东河路)、城东河路(紫月路至潜阳路)、站北路(东环大道至火车站场)、南浦路、紫光路、泰丰路等道路建设;二是改建道路15km,完成紫月路东扩、潜阳路、保驾路、东风路、育才路等道路改造工程。

2)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

投资30亿元。在老城区、新城区及各工业园区新建30km的两舱或四舱箱涵,通讯、燃气、供水、供电、化工管线入廊。完成兴盛路、南浦路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建设;完成总口工业园、王场工业园、潜江经济开发区及新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

3实施海绵城市建设

投资16亿元。在城市建成区15平方公里范围内,实施城市水系统、城市园林绿地、市政道路排水、蓄水涵水系统、绿色建筑小区等一系列系统工程建设,使城市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放功能的海绵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

   4)实施供水供气设施拓展工程

供水工程:投资3.94亿元。

二水厂扩建工程:为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十三五期间计划在泽口二水厂扩建10万立方米/日的净水厂,分二期建设,计划总投资为1.9亿元。该工程包括四大项目:一是净水厂建设,计划投资1亿元;二是取水点建设,计划投资1200万元;三是水质深度处理工艺建设,计划投资800万元;四是新埋¢1000mm输水管道,计划投资7000万元。

提高水质监测与管理能力,供水水质监测由目前53项,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106项监测标准,计划投资8600万元。

加强东西城区供水管网建设、改造与并网共享,形成环状的供水网络:新建管网向城区周边辐射(向南辐射至总口,向西辐射至周矶,覆盖整个新城区)并建设两座 5万m³/d加压泵站;老城区主干管网(含上世纪90年代以前建设)逐步改造更换。计划投资6800万元。

加快“一户一表”改造。“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完成剩余的0.5万户的改造任务。计划投资5000万元。

供气工程:投资1亿元。

门站至潜江经济开发区天然气次高压管道工程。为满足潜江经济开发区主要工业用户用气需求并能够继续向下延伸为江汉油田采暖区域提供必要的天然气气源。建设门站至经济开发区Φ406.4mm次高压管线15.2km,设计压力1.6MPa,管道采用三层PE加强级防腐,采用强制电流阴极保护措施;门站改造,新建调压站小时输出能力7万Nm3/d。

油田锅炉煤改气供暖工程。为提高环境质量,采取锅炉煤改气方案,新建Φ406.4mm次高压管线5.5km;新建市政中压管道部分47.03km;新建高中压调压站一座,占地面积2576m2(约合3.86亩)。

供气场站工程。修建LNG加气站2座,分别是潜阳大道南、袁光大道西规模为3.0Nm3/d的园林加气站,江汉大道南、潜熊路西规模为6.0Nm3/d的江汉加气站;修建CNG标准站2座,分别是泽口一路南、长渠大道东规模为2.0Nm3/d的泽口加气站、新城北大道南、纵三路东规模为2.0Nm3/d的新城区加气站。

工业园设施工程。王场精细化工产业园及泽口工业园,规划采用中压管道供气,设计规模DN35010 kmD200PE6km

5)实施文旅设施建设工程。项目估算投资30亿元,一是完成曹禺二期曹禺大剧院、中国剧协曹禺剧本创作基地、中国剧协梅花艺术奖交流中心等建设以及周边道路、绿化、停车场等配套工程;二是规划建设曹禺三期工程,按照生态涵养为基础,复合多种功能共同构建湿地公园的理念,结合曹禺文化产业园三期所在地的历史、地名等编制故事,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湿地生态景点。主要建设内容 为一心两带三区,即:一心(白鹤湾海绵湿地公园)、两带(东荆河滨水带、百里长渠滨水带)、三区(两个居住区和生态防护区)。

    2、大力推进生态园林建设工程

“十三五”时期,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标,一是抓好综合公园建设,完成梅苑三期湿地公园建设,启动新城区体育生态公园建设和东荆河江滩公园生态规划;二是进一步加强道路和河渠绿化建设,所有新建城市主干道配套建设10-30米宽的绿化带;同时将百里长渠风景林带建设延伸北至泽口南至杨市,将城南河公园向南延伸至总口华中家倶产业园;三是增加道路街头小游园(每年3-5个),在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的所有道路交叉口建设2-3个面积2000-5000平方米的街头游园,同时结合小游园建设林荫停车场;四是启动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和绿道建设规划。拟实施新建和改造升级绿化项目23个,其中综合公园建设项目3个,社区公园建设项目3个,专类公园建设项目2个,带状公园建设项目2个,街旁绿地建设项目8个,道路绿化建设项目5个。共新增绿地面积约238.92公顷,绿化建设计划总投资估算为11.29亿元,具体项目如下:

1)综合公园建设项目

梅苑三期湿地公园:扩建公园,位于马昌垸路北侧,晶鹏路南侧,百里长渠西侧,面积约35公顷。在曹禺公园和梅苑的基础上,利用马昌湖向西扩展公园范围。是潜江展示曹禺文化重要景点,是城市对外宣传的重要名片。

杨市森林公园:改建项目,在保护现有的原始生态环境基础上,增加公园配套设施建设,提供活动休憩场所,使其满足综合公园功能。   

泽口取水口公园:规划面积约43.87公顷。作为城市的水源涵养区,以生态和文化景观建设为主线,同时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游憩场所,打造滨江文化主体公园。

2)社区公园建设项目

保驾路公园:面积8.07公顷,其位于保驾路以北,南浦路以西,紧邻一支渠,并与之形成保驾路上重要的景观节点。该游园利用临水优势,满足居民日常散步、交流休闲之用。

城东公园:位于东环大道以西,保驾路以北,面积5.19公顷,正对城东的大片农业用地,形成开阔景观视野。规划要求与行政中心绿地风格统一的广场型绿地,打造城市标志性景观节点。

城西公园:位于育才路以南,长渠路以东,面积5.29公顷。规划为滨水开放空间,同时兼顾防护和游憩功能。

3)专类公园建设项目

儿童公园:位于园林城区,红梅路与城南河交汇处,占地面积4.96公顷,以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为市民提供一处亲子活动场所。

新城体育公园:位于新城区中心,占地面积15.24公顷,设置广场、体育馆、球场、健身器材等各类体育活动场地及器材,打造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体育运动公园。

4)带状公园建设项目

城南河:(从污水处理厂向南延伸至总口华中家具产业园段),长度约3000M,将河岸进行生态护坡改造,堤外两边各控制10-30 M宽度的林带,建成带状游园。面积约18公顷。

百里长渠:(红梅路南延至总口一号路段和晶鹏路北延至泽口汉江进水口处),长度分别约5400M和5000M。将河岸进行生态护坡改造,堤外两边各控制10-30 M宽度的林带,建成带状游园。面积41.6公顷。

5)街旁绿地建设项目

东方景点改造林荫停车场:位于横提路与东方路交叉口,目前为成片樟树、女贞林,结合小游园改造,建设林荫停车场。面积约0.68公顷。

红梅路街头绿地:位于红梅路与东环大道交叉口南、北两侧,可建成2个街头游园,面积约1公顷。

兴盛路街头绿地:位于兴盛路与东环大道交叉口南、北两侧,可建成2个街头游园,面积约1公顷。

紫月路东街头绿地:位于紫月路与东环大道交汇处,东环大道东侧、和紫月路南侧共3个交叉岛,面积约1.5公顷。

紫月路西街头绿地:位于紫月路与袁光大道交汇的四个交叉岛,面积约2公顷。

袁光大道街头绿地:位于红梅路与袁光大道交汇处,袁光大道的东西两侧,面积约1公顷。

清远路街头绿地:位于广泽大道与清远路丁字口东、西两侧,面积约1公顷。

兴隆大道街头绿地:位于兴隆大道与清远路交叉口南、北两侧,面积约1公顷。

6)道路绿化建设项目(5个,估算投资约2.15亿元)

西环大道(袁光大道):汉宜高速——总口一号路段,长度约2400M,中央分隔带花坛宽度8M,分车带花坛宽度2.5M,宽幅林带宽度10M,绿化面积约7.9公顷。

东环大道:铁路桥——总口一号路段,长度约3000M,中央分隔带花坛宽度8M,宽幅林带宽度10-30M,绿化面积约14.4公顷。

广泽大道(西延):章华北路——318复线交段,长度约4000M,分车带花坛宽度3M,宽幅林带宽度10-30M,绿化面积约18.4公顷。

红梅路(西延):袁光大道——袁杨大道段,长度约800M,中央分隔带花坛宽度8M,宽幅林带宽度10-30M,绿化面积约3.8公顷。

兴盛路(东延):东环大道——车站路段,长度约2000M,中分车带花坛宽度3M,宽幅林带宽度10-30M,绿化面积约9.2公顷。

3、大力推进水生态环境工程

    1)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投资2亿元。按照“一河清水贯全城”的目标,利用东荆河倒虹管将汉江水引入城区,加快推进城区河渠之间的连通,形成内外循环水系。在完成西门五孔桥取水闸和南门河1号湖与2号湖箱涵工程的基础上,完成南片区南门河123号湖连通城南河工程;完成北片区通过罗潭河连通曹禺公园、梅苑;完成水系连通后续配套工程建设。

    2)实施黑臭水体整治。投资5亿元。围绕曹禺公园一期、二期、南门河1、2、3号湖以及13条河流(百里长渠、城南河、县河、青龙沟、莫解渠、光明河、全兴河、一、二、三、四、五、六支渠)水体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完成湖泊、河渠清淤,截污管网建设,亲水平台、堤岸道路、生态护坡和水生态配套设施修复

    3)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工程。投资50亿元,完成集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新建处理能力为1000~3000/日的集镇污水处理厂16座,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约380km新建农村污水处理站334座,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约500km;完成新城区德贷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完成潜江市污水处理厂、城北污水处理厂、江汉油田污水处理厂等配套收集管网建设,新增管网100km

    4、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加快城镇提质扩容,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长效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一是推进城乡规划一体。树立全域规划理念,科学编制市域城乡总体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发展空间、村落居住空间、农田保护空间、生态涵养空间布局和公共基础设施配置。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构建城乡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的一体化体制机制。

二是推动带状集聚发展。进一步完善潜江“规避非农型”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建设浩口镇-熊口管理区-熊口镇中部城镇带;进一步彰显“水乡园林”特色,打造以高石碑镇为重点的兴隆河城镇带;进一步推动跨行政区域联动发展,建设以张金、老新两个“口子镇”为重点的南部城镇带。到2020年,全市城镇形成三条特色鲜明的城镇带,并发挥区域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重点培育特色小镇。重点培育张金、浩口、熊口、高石碑和老新五个综合能力较强、功能特色明显的现代化小城镇。积极支持张金、浩口建设工贸型城镇;支持熊口建设历史文化名镇、商贸型城镇和“四化同步”示范乡镇;支持高石碑镇建设生态旅游型城镇;支持老新建设生态农贸型城镇。

四是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小城镇道路、园林、供水、排水、供气、电力、文体、通信等公益设施建设,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完成市域城乡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到2020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

五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综合整治投入,切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鼓励民间资本和城市优势资源向农村转移,大力建设农民服务中心、村居文化室、村民广场、群众体育设施等,改善农村硬环境。扎实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建立健全农村保洁制度,彻底改变垃圾围村现象。启动美丽宜居村庄创建工作,建设美丽新农村。继续实施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完成农村危房改造

5、大推进建筑业转型发展步伐

1)加快转变行业发展方式,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以提升企业规模,扩展公路交通、市政、环保、钢结构、电气施工等类别方式,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产业延伸,扶持一批发展潜力大、技术装备先进、市场急需的基础设施领域企业;加快推进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成品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为特征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在试点示范和推广发展期间,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的项目逐年提高5%以上,项目预制率达到20-30%;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方式改革,鼓励支持有条件的设计、施工企业相互联合,拓展企业功能。积极稳妥地采用BOTEPC等建设方式,逐步实现由建造建筑产品向经营建筑商品的转变

二是推进工程承发包方式改革。2)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坚持以人为本,走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之路;加大科技投入,企业要拿出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创新,用来购置新设备或更新设备;开展技术革新活动,既要广泛推广“四新”技术应用,也要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活动,争创省级和国家级工法。通过技术革新来提高企业工作效力、经济效益和降低生产成本;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完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加大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力度,以行政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为重点,稳步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立建筑节能技术支撑体系,制定建筑节能新型材料推广应用政策,扶植新型墙材及其它节能材料、产品的产业化发展。

3)建立法治建筑市场,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建筑市场各方行为主体的监督管理,重点规范业主行为,研究制定对业主违反工程建设法定程序、违反市场行为规范的处理办法;研究制定从源头治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措施,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4)创新建筑质量安全监管方式,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加强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健全施工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强化工程各方主体责任。完善日常与重点相结合的检查机制,促进执法检查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强化执法力度,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建立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健全企业自控、监理检验、业主验收、政府监督、社会评价的质量保证体系创新质量安全监管方式。加大工程质量、安全巡查力度,全面推行质量安全巡查机制,建立以质量巡查为主要手段、以行政执法为基本特征的工程质量监管模式。推进分类监管和差别化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健全质量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制。健全预警制度,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制和应急救援资源报备制度。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事故报告和事故处理的有关制度,健全事故处理机制,提高事故处理效率。

5)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改进材料信息价发布,完善计价依据,引导合理计价。培育工程造价咨询市场,强化建设项目决策、后评估阶段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扩展造价咨询服务领域。培育高素质工程造价人才队伍,完善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管理制度。

6)规范城建档案管理。加强城市建设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地下管线的档案收集,建立全市地下管网查阅信息平台。

   7)加快各类人才培养。加强管理人才培养。建立管理人员机制,提高企业家的决策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坚持执业注册人员和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加快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切实抓好培训工作。要抓好建造师的送培、考试工作;做好 “六大员”培训工作;技工培训实行建筑劳务基地和劳务企业培训、鉴定相结合办法。培训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形式,上下内外结合,课堂与现场练兵比武相结合,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等方法。重点培训高、中级技工,挖掘传统建筑技艺而防止失传。企业要设立人才基金,真正培养出一大批爱岗敬业、专业超群的有用人才。

8)加强抗震防灾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抗震防灾相关政策法规,开展工程抗震防灾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宣传和培训,不断提高工程抗震防灾的工作水平。组织开展城市抗震防灾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城市抗震防灾专项规划编制与实施。进一步强化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的抗震设防全过程监管,做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抗震设防管理,严格抗震设防要求的落实。重点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保障性住房及医院、商场、影剧院、居民住宅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

9)提升行业监管水平。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建立并完善日常办公、网上审批、市场监管、社会服务、网络安全等系统,推动政务公开。整合监管资源,发挥部门联动作用,进一步改善建筑业发展环境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监管能力。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有计划各类建管干部定期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队伍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业务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6、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推进绿色生态城镇和小区建设。组织编制绿色生态专项规划,将新城区、曹禺文化产业园、奥特莱斯生态购物城等率先建成绿色生态示范区,并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区。

推进绿色建筑标准实施。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和大型公共建筑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中心城区大型公共建筑、新城区公共建筑和房地产项目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组织开展绿色建筑集中示范。积极指导绿色农房建设,编制农房绿色建设和改造推广图集、村镇绿色建筑技术指南,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生物质能等农房节能技术。

推进新建建筑节能。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加强新建建筑规划方案审查、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监管和验收备案管理。

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鼓励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大力开展大型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对项目按节能量予以奖励。以更换节能门窗、增设外遮阳、改善自然通风等为重点,加速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优化建筑用能结构,积极推动太阳能、浅层地能在建筑中的应用。政府投资的新建、改建公共建筑至少选择一种以上可再生能源。强制推广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普及太阳能热水利用。以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为重点,编制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推动集中连片推广应用。

推进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加强公共机构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能效测评工作。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和市级公共能耗监测平台建设,实现能耗实时监测。实施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电耗)限额管理。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组织开展商场、宾馆、学校、医院等行业的能效水平达标活动。

推进绿色建材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加气混凝土制品、断桥隔热门窗、遮阳系统等节能环保、安全耐久的绿色建材。推广应用集保温、防火、降噪、装饰等功能于一体的建筑饰面材料。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鼓励利用建筑垃圾、粉煤灰、炉渣、尾矿、湖河淤泥等固体废物为原料研发、生产新型建材。研究建立绿色建材备案制度,编制发布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引导规范市场消费。加强建材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管和稽查,杜绝性能不达标的建材进入市场。

推进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建立促进建筑工业化的建筑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技术支撑体系,推动建筑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建设。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加快发展建筑工程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大力开展工业化建筑示范,支持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引导住宅产业化发展,推进住宅户型设计标准、住宅部件系列化、土建装修一体化,鼓励新建住宅一次装修到位或菜单式装修,提高住宅全装修比重。

(五)保障措施

1、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建设效率。建立科学高效的项目计划决策机制,通过成立专家决策委员会和吸引公众参与等措施,确保城市建设项目计划决策的可持续性。建立科学高效的城市建设工作机制,按照政府统筹、部门合力、各负其责、高效有序的原则,结合我市实际和项目特点,建立多样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制,确保城建项目的高效推进。

2、创新投资方式,拓展筹资渠道。转变政府投资方式,建立多元化的城市建设投资体制。吸引民资、外资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市场和公共服务经营市场,推行BOTBT建设模式,完善特许经营制度,提高城市建设的速度和水平。拓宽融资渠道,优化项目资本运作,筹措好城市建设资金,保证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走集约发展的道路。

3、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建设水平。按照精致建设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有效、严密的城市建设项目工程管理模式。在推行好项目法人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的基础上,提高项目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创建优质项目管理。完善工程信用管理制度和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规范建设市场的主体行为,确保每项重点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提高建设科技管理水平,鼓励建设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4、创新发展思路,增强竞争能力。树立大城市建设理念,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做优做精新老城区,突出道路、水系、文体、环保等建设重点,进一步凸显潜江人文、生态、宜居、精致的特色,使之成为江汉平原有独特魅力的城市。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