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应急管理局围绕重点领域,加大排查整治,强化管控力度,落实防范措施,及时发现并查处生产经营单位的非法违规问题,通过精准严格的监管执法倒逼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一是谋划先行,精准统筹有的放矢。根据省级实施方案要求,及时印发我市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精准执法检查通知,组织化工园区、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安全负责人和市应急管理局从事精准执法的工作人员开展精准执法专题培训,并立足我市实际,突出化工、工贸、烟花爆竹、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科学制定检查计划和任务,全方位压实各方责任,全链条加强执法检查,认真落实会议研判、信息分析、督导检查、约谈通报等工作机制,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安排部署周密、目标任务明确、推动措施有力。
二是整改为要,精准排查有效整治。坚持精准执法与年度执法计划相结合,将安全基础、安全意识薄弱,生产环境和管理条件差,重大事故隐患较多和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未完成的企业纳入到精准执法检查企业名录库,按照“启动会+现场检查+反馈会”模式,成立3个精准执法组,坚持精准执法与服务企业并重,采取企业自查、重点抽查、全覆盖检查等方式,深入企业一线不间断开展精准执法检查;同时,对自查自改期间工作不深不细,重大隐患该查没排查出来,查出问题该改未闭环整改的,责令企业落实补课机制,从严倒查责任、处罚追责,推动生产经营单位落实落细安全生产工作措施,确保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精准执法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平台支撑,精准录入有据可查。积极加强信息化系统应用,坚持在执法过程中全部使用“互联网+执法”系统,建立专项执法工作台账,对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明确具体违反法条和依据,现场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并及时将相关内容录入“互联网+执法”系统。通过数据比对和归纳分析,找准困扰我市相关行业领域安全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借助“互联网+执法”系统,推动执法模式由线下为主向线下、线上相结合转变,做到执法过程全程在线入网,形成精准执法检查闭环管理,进一步规范执法办案程序,提升执法办案信息化水平和效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