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潜江市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0-48315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市财政局 发文日期: 2019年03月07日 00:00:00 文  号:无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9年03月07日 00:00:00 名  称: 潜江市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潜江市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9年预算草案公开目录


一、潜江市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二、2019年转移支付情况说明

三、2019年举借债务情况说明

四、2019年“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五、财政扶贫资金预算编制情况说明

附件:1、2019年预算汇总表

      2、2019年潜江市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表

      3、2019年潜江市统筹使用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规划汇总表

      4、2019年潜江市一般公共预算本级基本支出表

      5、潜江市渔船上岸和渔民安置工作方案

      6、潜江市保护区全面禁捕实施方案

7、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潜江市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一、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面对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和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财税部门紧紧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三提高为总抓手,攻坚克难,务实作为,切实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应对财政工作新趋势,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较好地完成了年初预算收支目标任务,全市财政运行平稳有序。

(一)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1)2018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56106.46万元,分大项明细为:

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58408万元,初预算数253650万元101.8%,比上年完成数可比增长9.6%。其中:税务部门完成194965万元,比年初预算数192780增加2185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1.13%;财政部门完成63443万元,与年初预算数60870万元增加2573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4.22%。 

(2)上级补助收入246181.05万元,其中:税收返还5912万元,省工资转移支付补助资金26126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2257万元,取消农业税补助7687万元,质监下划固定数额补助1380万元,工商下划固定数额补助3298万元,省级收入增量返还3769万元,取消农业税20%上交补助269万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补助8426万元,企事业划转补助收入7303万元,国有农场退休教师养老金补差259万元,农村公益事业以钱养事转移支付2693万元,国有小三场综合改革转移支付361万元,大湖区综合改革转移支付1098万元,药监局基数下划562万元,公安司法专项转移支付1091万元,固投税停征补助292万元,定额结算补助(人防经费) 8万元,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9373万元,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12622万元,交通专项转移支付9078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7946.05万元,其他专项转移支付补助134371万元。

(3)地方债券收入78832万元

4)上级一次性转移支付141343万元。

5)调入存量整合资金6880万元

6)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4462.41万元。

2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2018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756106.46万元,具体情况是:

1)体制结算上解支出50271.87万元,比上年执行数50701万元减少429.13万元

2)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1792万元。

3)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94042.59万元,其中:

专项支出26933万元,其中:镇处管理区免征农税补及困难补助2099万元,镇处体制结算资金及偿债资金332万元,农场转移支付补助327万元,国有农场退休教师养老金补差259万元,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及一事一议转移支付补助2693万元,国有小三场综合改革转移支付支出361万元,全国生态城市建设1155万元,处理粮食政策性挂账601万元,重点中小企业发展14890万元,省集中采购实物政法转移支付公安装备支出111万元,交通基本转移支付4105万元。

上级专项补助支出133051万元。

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付息支出67040万元。

上级一次性转移支付补助支出141343万元。

用非税收入安排的支出48184万元。

原政府性基金转入中安排的支出1740万元。

⑦市镇两级经常性支出275751.59万元,为年预算275257.4万元的101.84%,具体情况为: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1586.92万元,为年预算49528.73万元的104.16%

公共安全支出15925.71万元,为年预算15718.28万元的101.32%

教育支出66590.41万元,为年预算65605.11万元的101.5%

科学技术支出913.48万元,为年预算902.64万元的101.2%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401.69万元,为年预算7312.82万元的101.22%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6830.25万元,为年预算46333.91万元的101.07%

医疗卫生支出27106.32万元,为年预算26832.51万元的101.02%

节能环保支出5443.28万元,为年预算5405.33万元的100.7%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7065.73万元,为年预算16387.29万元的104.14%

农林水事务支出19664.02万元,为年预算19317.13万元的101.8%

交通运输支出6905.8万元,为年预算6557.2万元的105.32%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086.92万元,为年预算2013.39万元的103.65%

国土海洋气象等事务支出2022.43万元,为年预算1977.15万元的102.29%。

住房保障支出4047.74万元,为年预算4000万元的101.19%

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884.8万元,为年预算865.91万元的102.18%

债务还本支出541.59万元。

债务付息支出734.5万元,为年预算2000万元的36.73%(主要是部分付息支出属于地方政府债务支出,已列入专项支出)

3全市公共财政预算平衡情况。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56106.46万元,与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56106.46万元相抵,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12018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5980万元,与年初预算数持平,2018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全部为国有企业利润收入。

22018年我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980万元,与年初预算数持平,按功能分类科目为: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支出2700万元,改革成本支出280万元,公益性设施投资补助支出1000万元,国有企业政策性补贴支出2000万元。

3、平衡情况

收入与支出相抵,收支平衡。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2018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76785万元,年初预算数增加193209.2万元。分明细为:

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2249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27509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3932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524万元,其他政府基金收入5243万元,转移性收入37328万元

22018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76785万元,具体为:城乡社区支出228888.32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222183.32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2249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的支出3932万元,污水处理费524万元),土地储备支出20300万元,教育支出11000万元,偿还省地方政府债券支出利息支出5325.68万元,其他政府基金支出5243万元,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6028万元。

3、平衡情况

    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相抵,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2018年我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19544万元,分险种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67616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8631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0789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9244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916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479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869万元。

22018年我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19544万元,分险种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67616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支出8631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0789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29244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916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1479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支出869万元。

3、平衡情况

收入与支出相抵,收支平衡

围绕2018年预算,全市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依法聚财,全力确保收入稳定增长。

全市各地各部门严格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克难攻坚,精准施策,狠抓收入征管和财源建设,圆满地完成了2018年收入计划目标。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58408万元,可比增长9.6%;税收收入累计完成194965万元,同比增长20.8%,税收占比达到75.45%,财政收入加快向量增质优转变。

一是坚持依法治税,狠抓收入组织。正确处理好减费降税与依法治税的关系,加强财税库横向联系,狠抓收入调度和税收协调,扎实做好税源台账和收入核查工作,严格依法征税,确保应收尽收。

二是支持招商引资,做大做强财源基础。市财政预算安排3亿元,专项用于市委、市政府各项招商引资政策和稳增长措施的落实兑现。安排财政专项工作经费大力支持“一会一节”等经贸招商活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促进招商引资四项措施及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等文件精神,鼓励一区六园和各区镇处加强财源建设,积极服务油田转型发展。2018年,全市7个区镇处税收收入过亿元。

三是搭建涉税信息平台,优化财税政务服务。认真落实《潜江市协税护税实施办法》,将全市41家涉税单位纳入协税护税工作小组,制定我市协税护税信息平台数据目录。目前我市协税护税分析平台已经实现对11个部门数据的整合共享,归集各类信息540多万条,建立了5个分析模型开展大数据分析,为协税护税工作提供有力信息支撑。同时,构建政务服务体系。成立市政务服务综合办证办税分中心,推进实施不动产登记和税费征缴“一窗受理、一次办结、一网覆盖、集成服务”。

    (二)坚持服务大局,全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财政部门始终坚持把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积极为发展想办法、谋出路、强保障。

一是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部门沟通协调,积极向上争取各类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债券资金47亿元,重点支持工业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严守底线,支持打好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攻坚战。全市系统内债务为67.22亿元,债务率为75.67%,在县级风险预警线80%以内。同时,大力完善政府债务偿债机制,实现了风险可控,还债有方。聚焦发力,支持打好脱贫攻坚战。统筹整合各级各类财政专项资金2.33亿元(其中市本级资金1.25亿元),确保各项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落地。补齐短板,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安排投入污染防治资金27973万元,支持“碧水、蓝天、净土”行动全面实施。安排地方债券资金16000万元,支持全市“厕所革命”顺利推进。

三是创新财政投入机制,支持“一区六园”和东荆新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从本级预算、土地出让金结余、市耕地指标交易收入等渠道安排土地储备专项资金3.8亿元,保障东荆新区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土地手续的落地办理。加强返湾湖片区项目建设投资评审,受理返湾湖湿地公园开发有限公司送审的工程造价总计82372万元,审定工程造价59908万元,审减资金20059万元。统筹安排上级专项资金9834万元保障沿兴隆河片区建设。同时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基金引导作用,积极支持兴隆河沿线产业发展。

四是用好用活财政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通过以奖代补、贴息、担保等支持方式,引导企业培育发展新动能。筹集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设立工业技改项目以奖代补专项资金、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专项资金共计3011万元,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加快发展。注资市高新投公司8000万元,进一步扩大融资投资。安排优质粮食工程资金3300万元,支持培育壮大一批有基础、有实力、有品牌、有市场的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资金2806万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成潜力产业发展基金1亿元认缴注资,开展投贷联动,支持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深化“放管服”改革,认真落实国家各项减费降税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大力开展“百个部门进百企”行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实体经济加快发展。

    (三)坚持保障民生,全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厉行勤俭节约,按照“五保一控”总要求,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

一是合理编制预算,确保“四保”目标实现。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一般性支出,抓好各项刚性政策兑现,财政支出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项目建设。

二是优化支出结构,努力保障改善民生。2018年市财政紧紧围绕“民生改善三年行动计划”,积极筹措资金15.4亿元,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本级支出累计完成694042.59万元,同比增长12.38%;其中用于民生支出累计完成593285.01元,同比增长12.06%,占比85.48%;八项支出累计完成462801.1元。其中:安排教育专项经费和上级补助资金109963万元,推进了教育三年提升计划的顺利实施;投入公共卫生和医疗补助资金79071万元,推进了健康潜江建设;认真落实政法机关经费保障23085万元,不断加大对社会治理、信访维稳等专项工作经费的投入,支持加强了社会综合治理。

三是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级预算安排和争取上级资金共计23668万元,保障了农业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建设。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以钱养事”资金、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共计4334万元,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优化乡村环境。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21959万元,支持27个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产业化项目推进实施。严格执行惠农补贴政策,累计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和棉花价格补贴等惠农补贴资金11938万元,保障了农民耕地资源,稳定农作物产品价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四)坚持改革创新,全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

一是全面推进财政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扎实推进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新一轮区镇处财政体制、国库支出改革、政府购买服务、统筹整合财政资金、财政投资评审、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电子化收缴、国企国资改革以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工作,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绩效。其中,财政评审政府投资项目369个,审核资金66.2亿元,审减资金7.6亿元,综合审减率11.5%。

二是强化预算管理。编细编实部门预算,完善公用经费支出定额管理,强化定额管控,分类管理部门预算项目支出。严格按“先批事、再批资金”的程序,严控项目追加,规范预算调整。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健全动态调度机制,加快支出进度。

三是加强财政监督检查。构建财政大监督检查机制,积极配合做好国家、省级各类专项审计和监督检查;按市委、市政府、市纪委部署要求,认真做好市直单位、投资平台公司等专项检查和区镇处收入核查工作,规范部门财政财务管理,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加强民生资金和扶贫资金等重点领域专项检查,实行扶贫资金全方位动态监控。同时,坚持强化财政内部年度监督检查和资金安全随机抽查检查。 

二、2019年预算草案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潜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奋斗之年。2019年全市预算编制和各项财政工作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四个着力”、“四个切实”重要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东进南扩、产城融合、四区联动、全域振兴”的战略布局,推动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助力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六保一控”的总体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统筹用好管好各项财力,加大重点领域保障力度,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努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以高质量财政服务保障我市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江汉平原振兴发展高质量示范区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

2019年预算编制原则:坚持按照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来进行编制。

1、认真落实《预算法》及相关政策的规定,确保预算编制的合规性;收入预算坚持实事求是、科学预测,与经济社会发展新情况相适应,与财政政策相衔接,充分考虑落实减费降税等因素影响。

2、着力优化支出结构,突出支出重点。按照“六保一控”的要求编制支出预算,即:保障个人工资待遇发放,保障全市机构正常运转,保障基本民生支出,保障重大政策性改革支出,保障重点经济发展支出和保证债务风险可控,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行政运行经费等一般性支出。

3、做实做强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打通一般公共预算、政府基金预算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增强财政统筹调控能力,确保收支平衡。

4、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刚性约束,推进财政资金整合和统筹使用,盘活存量资金;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强化绩效结果运用,不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编制情况。

12019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77042.24万元。具体情况为:

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9000万元,对比2018年预算253650万元增长10%,其中:税务部门212043万元,财政部门66957万元。

2)转移性收入405401万元,其中:

固定性转移支付收入112045万元,其中:税收返还5120万元,省工资转移支付补助资金26125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2257万元,取消农业税补助7687万元,质监下划固定数额转移支付1380万元,工商下划固定数额转移支付3298万元,省级收入增量返还3769万元,取消农业税20%上交补助269万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补助10426万元,企事业划转补助收入7303万元,国有农场退休教师养老金补差259万元,农村公益事业以钱养事转移支付1048万元,国有小三场综合改革转移支付361万元,大湖区综合改革转移支付1098万元,药监局基数下划562万元,公安司法专项转移支付1278万元,固投税停征补助292万元,定额结算补助(人防经费)8万元,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9373万元,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13238万元,交通专项转移支付4973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11921万元。

一次性转移支付收入141325万元。

专项转移支付收入152031万元。

3)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000万元。

4其他调入资金72641.24万元(其中调入2019年城投公司应还利息7614万元、调入政府性基金历年结余20000万元、调入2019年存量资金30027.24万元、调入2018年部门结余15000万元)。

2、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77042.24万元。具体情况为:

1)体制结算上交支出49642万元,其中:原体制上解支出1224万元,定额结算上解支出1659万元,信用社风险基金上划800万元,法院、检察院上划上解支出4914万元,专项收入(原政府性基金上解)上解支出1034万元,出口退税专项上解支出1400万元,上解省级财力支出38611万元。

2)一般预算公共支出为727400.24万元,其中:

专项支出52547万元,其中:用非税收入安排的支出43733万元,执法办案经费支出5200万元,原政府性基金支出3614万元。

其他专项支出53934.95万元,其中:农场转移支付补助支出327万元,农场取消农业税补助支出1022万元,镇处两附加补助支出1077万元,农村公益事业以钱养事支出1048万元,国有小三场综合改革转移支付支出361万元,支持重点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4000万元,财政绩效及财政资金监管绩效考评资金600万元,人防经费支出8万元,PPP项目付费项目7896.95万元,2019年度政府债券付息支出16595万元,扶贫专项资金1000万元。

上级一次性转移支付补助支出141325万元。

上级专项转移支付支出152031万元。

市镇两级经常性支出327562.29万元,具体为: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1431.61万元,为上年预算49528.73万元的103.84%

公共安全支出18329.84万元,为上年预算15718.28万元的116.16%

教育支出67711.22万元,为上年预算65605.11万元的103.21%

科学技术支出928.39万元,为上年预算902.64万元的102.58%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7680.97万元,为上年预算7312.82万元的105.03%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9129.27万元,为上年预算46333.91万元的149.2%(加大对社会保障事业投入)

卫生健康支出38089.32万元,为上年预算26832.51万元的125.6%(加大对卫生健康事业投入)

节能环保支出8657.21万元,为上年预算5405.33万元的160.16%。(为完成环保攻坚战,加大环境保护事业投入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9627.52万元,为上年预算16387.29万元的119.77%

农林水事务支出19749.76万元,为上年预算19317.13万元的102.24%

交通运输支出7247.32万元,为上年预算6557.20万元的110.52%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774.77万元,为上年预算2013.39万元的137.82%。(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2114.36万元,为上年预算1977.15万元的106.94%

住房保障支出4770.58万元,为上年预算4000万元的119.26%

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913.51万元,为上年预算865.91万元105.5%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5506.64万元。

预备费2900万元,为上年预算2000万元145%

3平衡情况。

2019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77042.24万元,与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77042.24万元相抵,当年收支平衡。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情况。

1、收入情况。

2019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为11490万元2019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企业利润收入11290万元,股利、股息收入200万元

2、支出情况。

2019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为11490万元,按支出功能分类具体为:①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支出2146万元;②国有企业改革成本支出294万元;③公益性设施支出7050万元;④国有企业政策性补贴2000万元。

3、平衡情况。

2019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相抵,当年收支平衡

)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情况。

1、收入情况。

2019年政府性基金收入来源为366815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90202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1692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8386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350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1000万元,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收入3000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92000万元,体彩公益金收入935万元,福彩公益金收入10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38100万元。

2、支出情况。

2019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26815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支出200202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1692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8386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9500万元,污水处理费支出1000万元,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劵支出3000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72000万元,体彩公益金支出1335万元,福彩公益金支出2700万元。

3、平衡情况。

2019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366815万元支出326815万元,收支相抵后政府性基金预算结余40000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情况。

1、收入情况。

2019年,我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55284.51万元,分险种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93717.7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2487.73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1106.37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7145.7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58036.24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476.14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451.9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862.73万元。

 2、支出情况。

    基金预算支出329760.97万元,分险种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82107.19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7184.85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支出51106.37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21449.68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55300.55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713.55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1110.86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支出787.92万元。 

   3、平衡情况。

2019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55284.51万元,支出329760.97万元,收支相抵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本年结余25523.54万元。

三、努力完成2019年财政预算的主要措施

(一)聚力收入管理,进一步做大做强财政实力。始终坚持把壮大财源作为财政工作第一位的任务,做到组织好财政收入,提高收入质量与向上争取有机结合。一是在组织收入上,2019年预计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10%。财政部门将努力克服各类减收因素困难,加大综合治税力度和收入组织力度,千方百计确保2019年收入目标计划圆满完成。同时加强土地收储经营管理,提高土地出让收益。加强税收征管,优化收入结构,确保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保持在70%以上。二是在壮大财源上,创新方式,优化服务,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实体经济、双招双引等政策措施,以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推动壮大财源。认真落实财源建设激励考核办法,激发和调动各地各部门壮大财源、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三是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力争在项目优选、项目份额、资金额度上有较大提升,增强可用财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二)聚力提质增效,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提升财政政治站位,坚定不移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发挥聚财源、当参谋、强保障、防风险、严监督的作用,推动财政资源向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重点领域配置。一是围绕市委、市政府“东进南扩,产城融合,四区联动,全域振兴”的战略布局,用好财政政策手段,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增投入、强保障、扩投资,进一步激发活动,增强动力。二是认真落实中央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不断释放政策红利,集聚政策和资金要素,向骨干税源企业倾斜。三是进一步完善财政投入机制,严格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坚持推动全域振兴,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四是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梳理、优化现有惠企政策,做好政策的配套、衔接、落地,支持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进一步做强产业区块,做优产业平台、做高产业质量。五是创新财政支持和投入方式,按照“政府引导、专业管理、市场运作”方式,建立多层次的基金投资体系,撬动社会资本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基金引导、财政贴息、风险补偿增信、融资担保等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帮扶;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融资担保基金支持。五是围绕提升城市品位,多渠道筹资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自我发展能力。六是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推动财力向民生倾斜,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重大民生支出保障,保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在80%以上。

(三)聚力财政绩效,进一步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一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和绩效问题整改机制,切实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二是强化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和限额管理,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健全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三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进一步完善预算执行、项目支出、资金拨付、预算调整、结余结转等管理规程,加快支出进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尽力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保基层、保重点,做到精准预算、精准支出,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

(四)聚力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推行“4+4”预算编制模式, 实行四本预算“统筹、统编、统批、统管”。坚持“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大力压缩一般性项目支出,除一些应急突发支出、中央及省级安排支出以及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支出外,其他支出无预算不予考虑。严格执行项目零基预算,对2018年预算中未执行完的常规项目以及未执行或未执行完的政策调整性项目和非常规项目资金进行甄别后予以收回,相关资金调入2019年公共预算。积极盘活整合存量资金,打通三本预算,合理利用财政结余资金,集中财力保重点、保发展,精准聚焦增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支撑能力。加大养老保险征管力度,尽力减少社保基金缺口,积极争取省对我市农场改革及江汉油田社会职能剥离工作支持,缓解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压力。二是加快推进财政改革。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重抓好国库支出管理、政府债务管理、新一轮财政体制、财政资金统筹整合、政府购买服务、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税收共治、财政投资评审、产业基金、PPP项目推进等重点改革事项,通过改革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监督,进一步完善财政大监督机制,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强化预算刚性约束,规范预算执行,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落实好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财政资金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强化日常监管,深化和完善财政内控管理,推进阳光财政建设。

(五)聚力素质能力,进一步打造风清气正廉洁财政。一是全面推动财政干部履职尽责。扎实推进岗位之责、教育管理之责、工作推动之责、监督之责、守土之责等财政干部“五个主体之责”,进一步转作风、强问责、严监督,全面提升财政干部能力素质,确保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两个安全”。二是切实提高财政工作绩效。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坚持全过程监督,推进内部管理标准化建设,优化再造财政服务流程,促进干部转作风、强素质、抓落实、争一流,推动财政各项工作全面争先进位。三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抓班子管队伍,持续深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进一步立制度、建平台、定规矩,把内控制度建设落实到核心岗位、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营造“适应常态、保持定力、履职尽责、遵规守纪”的良好氛围,努力打造风清气正廉洁财政,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生好财、聚好财、管好财、理好财、用好财。


2019年转移支付情况说明

2019年我市预算安排上级转移支付收入405401万元,主要内容为:

一、税费返还收入5120万元。

二、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48250万元,其中:体制补助收入10631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收入6217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26125万元、结算补助收入12287万元、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3238万元、企业事业单位划转补助收入9373万元、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收入4973万元、基层公检法司转移支付收入1278万元、城乡义务教育转移支付收入258万元、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收入12667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收入9878万元、固定数额补助收入141325万元。

三、专项转移支付收入152031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828.97万元、公共安全185.79万元、教育8928.25万元、科学技术308.93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1984.4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25778.81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9736.32万元、节能环保2648.46万元、城乡社区230.88万元、农林水50744.06万元、交通运输21449.37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4121.67万元、商业服务业等987.27万元、国土海洋气象等13263.2万元、住房保障10620.23万元、粮油物资储备82.46万元、其他131.92万元。


2019年举借债务情况说明

根据新《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规定,政府债务的举借必须通过政府债券方式,县市级政府无权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只能通过省级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转贷给地方,并纳入预算调整方案。 

2019年我市除省转贷地方政府性债券外,没有其他新增债务。


2019年“三公经费”预算安排的 

情况说明

2019年,我市三公经费的预算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相关要求,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继续按照“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原则编制。全市三公经费预算总额为4983.35万元,对比2018年三公经费总额5914.4万元减少931.05万元。明细为: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及购置2688.56万元,公务接待费2071.12万元,因公出国(出境)费223.67万元。


财政扶贫资金预算编制情况说明

一. 收入情况

2019年财政扶贫资金收入来源为26000万元。其中市本级预算安排8580万元,存量资金投入6500万元,上级专项收入2500万元,统筹各部门扶贫投入8420万元。

二. 支出情况

2019年财政扶贫资金预算支出为26000万元。其中:①到人到户到人到户项目资金共计10375万元:区域协作定点帮扶资金100万元;贫困户参合资金补助 950万元;特色养殖补贴资金850万元;电商扶贫补助资金20万元;雨露计划补助资金300万元;小额信贷贴息补助资金400万元;信贷风险补偿资金500万;防贫保650万;驻村干部意外伤害险30万;扶贫贷款偿还保险90万;贫困户小额保险资金200万元 ;危房改造资金200万元 ;贫困户补充医疗保险资金 1400万元;新型农业奖补资金500万元;农村低保五保扶贫补助2598万元;教育扶贫1587万元。②基础设施建设支出8632万元。③金融扶贫支出235万元。④优抚救助支出5405万元。⑤其他扶贫支出1353万元。

三. 平衡情况

2019年财政扶贫资金预算收支相抵,无结余。



2019年预算汇总表.xls

2019年潜江市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表.xlsx

2019年潜江市统筹使用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规划汇总表.xlsx

2019年潜江市一般公共预算本级基本支出表.xlsx

2019年转移支付分地区分项目明细表.xls

2019年政府性基金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表.xls

潜江市渔船上岸和渔民安置工作方案.pdf

潜江市保护区全面禁捕实施方案.pdf

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扫描.rar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