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繁體   |  登录  |   注册

热门搜索:

| | | |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2-21189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潜江市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22年04月14日 15:39:05 文  号: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2年04月14日 15:39:05 名  称: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11216日在潜江市第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市长  盛文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发展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顽强拼搏、克难奋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

发展质量持续向好。综合实力更加强劲。202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52.74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9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6.22亿元。市场主体突破8万家;“四上”企业达561家。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87位,成为全国县域营商环境百强、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中国县域工业百强。镇域基础更加厚实。7个区镇街道税收突破亿元关口,老新镇成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熊口镇和王场镇、后湖管理区分别成为全国、全省特色小镇试点,龙湾镇、高石碑镇成为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镇竞争优势更加凸显。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市等称号,成为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四好农村路”、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双修”等示范试点,成功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同城化步伐更加坚实。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谋划武汉至潜江城际铁路、汉宜高速“潜江东”互通、泽口港区综合码头、中国虾谷物流园等一批融合项目“光芯屏端网”产业配套示范基地被列为同城化发展首批十大示范工程之一,10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市通办”。

产业质效持续提增。工业经济不断壮大。石油化工产业强势崛起,产值达291亿元;光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长飞、晶瑞、鼎龙等一批电子材料龙头企业扎堆聚集;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智能家居等传统优势产业迎来二次腾飞。金澳科技位居全省民营企业百强第5位,金华润成为全省民营制造企业百强,长飞光纤获全国智能智造企业称号,方圆钛白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菲利华、新硅科技、江汉钻具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农业效益不断提高。“虾稻共作”面积达85万亩,小龙虾精深加工达35万吨,鲜活小龙虾交易额逾135亿元,“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251.8亿元,潜江龙虾、潜江虾稻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培育4家国家级、18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打造2个“中国好粮油”产品、4个“荆楚好粮油”产品。举办湖北(潜江)龙虾节暨虾-稻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小龙虾产业大会等重量级节会,虾-稻产业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杆典范。服务业不断做活。服务业税收占比达47.9%。培育电商企业20家,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48亿元。曹禺文化旅游区、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评国家3A级景区,生态龙虾城获评湖北旅游名街、全省首批旅游休闲街区。全市年接待游客28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8亿元。

城乡协调持续优化。城乡品质显著提升。城市总规及重点区域控规、国土空间规划、全域村庄规划等规划体系更加完善。紫月湖片区、高铁片区初具规模,中等城市框架基本形成。打造了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紫月湖公园、兴隆绿道等城市亮点。建设保障性住房9637套,完成1282户农村危房、110个老旧小区及10万平方米背街小巷改造,让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基础配套显著完善。新建改建街头游园、口袋公园15个,停车场11个,新增停车位7266个;改造新建城市公厕91座、农村户厕8.4万户,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亮化率分别提升至98%、65%实施枣潜高速、汉江大桥等重大交通项目;国道、省道通车里程达356公里,新建改造城区干道20条和农村危桥68座、公路1100公里。杨市泵站、老新二泵站建成运行,完成汉江堤防整治82公里,城市防汛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使用,建设城乡污水处理厂19座、垃圾转运站18座,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推进5条城市河渠和3个城中湖泊黑臭水体治理,实施县河、城东河、城南河、百里长渠等生态修复工程狠抓渣土车标准化改装、餐饮油烟监管、扬尘治理、城区禁鞭、秸秆禁烧等工作,城乡环境更加宜居。新增国家级森林乡村1个、省级森林城镇7个、省级绿色乡村82个。

改革创新持续激活。重点改革成果丰硕。深化国企改革,组建市城发集团。积极融入全省“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体系建设。成立市政府投资管理委员会,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实现一本预算管全年。圆满完成机构改革、江汉油田社会化职能分离移交以及市场监管、生态环保、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等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形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教师“市管校聘”、公立医院、供销社、文联等一批改革经验,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体制机制更加充满活力。“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全力推动“一网通办”“一窗通办”,99项“一事联办”主题事项推广落地,市、镇事项“综窗”受理基本完善,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和涉企经营许可等事项实现“省内通办”。1170个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申请事项可网办率达100%落实“四减”要求,市直部门、乡镇(街道)压减办理时限70.6%、46.5%,项目审批时限全面压减。落实国家政策,为市场主体减免税费近30亿元。创新发展成绩突出。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4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省级各类创新平台28家。推动企业转化高校院所科技成89项,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38.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14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72家。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保持在80%以上。完成各类民生实事70件。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建档立卡贫困户21877户67232人如期脱贫。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9万元、2.24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5.5%以下。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救助资金7.08亿元。生态保护全面推进。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及其“回头看”反馈问题按时推进销号。今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5.5%,比2016年提升12.5个百分点。建立完善河湖长制。汉江潜江段“十年禁渔”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共服务全面提质。文体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加快,市中心医院晋级为三甲。4所新建中、小学投入使用,新增学位7000多个。文化中心、市民之家、革命英雄纪念馆等主体工程完工。推进全域公交一体化,实现各区镇街道公交全覆盖。社会安全全面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扎实抓好常态化防控,牢牢守住了自“清零”以来未发生一例本土病例的防线。强化交通运输、危化品、食药品、消防、校园安全管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80.7%和36.7%。破获电诈涉毒盗窃案件4200多起,打掉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及涉恶犯罪团伙29个。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疑难信访案件。

政府自身建设持续提升。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抓好党史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对标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深化“庸软懒慢粗”问题整治,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强化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政府决策、信息公开、法律顾问、投资审计、招投标等制度机制。自觉接受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439件,政协委员提案912件,见面率、答复率均为100%。

国防动员、武装、退役军人,工会、青年、慈善、残联、工商联、妇女儿童、老龄老干,统计、保密、档案、气象、科协、机关事务、邮政通信、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外侨事务、民族宗教、对口支援、对台、农垦等各项工作取得重要成绩。

五年的实践深刻启示我们,做好政府工作,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牢牢站稳政治立场,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久久为功抓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具有潜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蹄疾步稳促改革,全面激发体制机制活力,全方位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不断涵养发展的内生动力;必须千方百计惠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务实重行敢担当,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全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各位代表,五年砥砺奋进、玉汝于成。五年来,我们争当全省县域发展领跑者,坚持求真务实、担当作为、敢想敢干,以极大定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办成了许多想办而没有办、难办而必须办的事情,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经济总量的大突破、企业主体的大繁荣、民生领域的大改善、干部精神的大提振,潜江发展态势之好、动能之强、风气之优前所未有。今天的潜江形象更加出彩,今天的潜江人民更加自信。

五年时节如流、奋斗不息大家不畏艰难,奋勇前行,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厚实的发展成效冲刺全国县域经济五十强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力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江汉油田、广华监狱农场以及省直在潜单位的广大干部职工,向驻潜部队全体官兵,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清醒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心城区首位度较低,部分区镇街道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需加速,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还需用力,服务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改革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任务依然艰巨,社会治理还有短板不足,民生领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仍需常抓不懈,数部门和干部思想解放不够、工作作风不实、执行落实不力。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各位代表!时代因奋斗而常新,事业因梦想而行远。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潜江市第次代表大会,为我们今后五年的发展描绘了新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的目标任务,指明了新的发展路径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发出了“牢记使命,勇当标杆,全力冲刺全国县域经济五十强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潜江”的号召。我们要坚持在市委领导下,更加突出政府工作的政治性、科学性、系统性、精准性和人民性,把发展眼光看得更远一些,把奋斗脚步踩得更实一些,全面贯彻落实好市第次党代会精神,奋力创造高质量发展新业绩

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围绕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冲刺五十强,建设新潜江”,紧盯“1155”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一城三区”城市发展布局,着力构建“4+1”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到202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突破55亿元,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突破50平方公里、人口突破50万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过5万元、3万元。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必须做到:

一是坚定不移走区域协同、融合提升之路。全面对标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找准潜江在全国、全省的位置,在全局中定位,在大局行动,在开拓新局中彰显新的作为、实现新的发展牢固树立“九城就是一城”的理念,全面借势借力,深度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向武汉追“光”,与武汉同“芯”,从武汉借“智”,着力畅通交通大动脉,激活产业新引擎,集聚创新强磁场,壮大合作朋友圈,推进区域优势互补、密切合作、协调发展,力争成为武汉城市圈对接全省区域发展布局的“桥头堡”,以小板块实现大发展,打造“湖北的昆山”。

二是坚定不移走转型升级、产业兴市之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为引擎,进一步集聚优质要素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高层次建设国家高新区高水平打造北部绿色循环发展示范区、南部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西部转型升级发展示范区,着力构建特色鲜明、多元支撑“4+1”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面实施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自动化升级和数字化转型,加快虾-稻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促进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业双轮驱动,着力形成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生态红线,严把生态关口,持续推进产业发展绿色化、城乡空间绿色化、生产生活绿色化。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实施河湖长制和林长制扎实抓好垃圾、噪音、“三禁三治”、黑臭水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废气、农业面源污染等专项治理,努力做好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自然保护地保护与监管、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流失治理、城市创建等工作,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城市,“水乡园林”成为潜江最靓丽的名片。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遏制“两高”项目发展,加强能耗“双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高新产业,着力把“含绿量”转变成“含金量”

四是坚定不移走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之路。坚持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不断深化国有企业、财政税收、农业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增创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体制机制活力。聚焦“四个面向”,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为抓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筑牢人才链,优化服务链,推动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深入实施科教强市、人才强市发展战略,深化市校合作、校企合作,搭建高效的产业基金、产业研究院、技术研发中心、政银企合作平台,培育创新主体,集聚创新人才,不断提升经济创新力和区域竞争力,加快形成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新优势

五是坚定不移走人民至上、共同富裕之路。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严格落实共同富裕要求,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普惠共享为目标,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高质量发展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顺应城市发展新形势和乡村振兴大战略,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不断加快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精致舒适城市和美丽宜居乡村统筹发展与安全,树牢底线思维、极值思维,健全事权匹配、分级负责、多元协作的社会安全联动共管机制和矛盾纠纷协调共处机制,全力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2022年工作建议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肩负使命、履职尽责、推动发展的开局之年,是“十”规划实施的重要一年。我们深刻认识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严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且不断反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区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同时,我们也正确认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国家层面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我们必将迎来更多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更大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从省级层面看,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全面展开,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不断深化,同时,省委主要领导对潜江提出了“勇当标杆”的重要要求,省“三百战略”赋予潜江“百强进位”的使命任务,我们迎来了跨越赶超、争先进位的黄金机遇期。从我们自身看,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成效,发展动能、发展势能、发展潜能得到全面释放,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昂扬澎湃,特别是,刚刚结束的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前景,非常鼓舞人心、振奋人心。我们必须要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难得的发展机遇,坚定冲刺五十强、建设新潜江”的发展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谋定后动、谋定快动,努力推动潜江高质量发展,争当全省县域发展标杆

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突破8%力争达到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突破8%力争达到1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突破15%力争达到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突破10%力争达到12%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突破10%力争达到12%进出口总额增长6%,力争达到10%;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以下个方面发力

(一)在加快协同发展上发力。

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全力争取武汉至潜江城际铁路、汉宜高速“四改八潜江东互通等项目落地,谋划汉仙潜快速通道、江汉平原货运铁路西延等项目,构建互联互通高效交通网。加快引进更多光纤光缆、半导体材料产业龙头企业,打造全省光芯屏端网最大配套产业基地。主动对接“光谷科创大走廊”,推动长飞光纤、晶瑞化学、新硅科技等企业与武汉科研院所合作,建设重大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实现人才培养在武汉、创新创业在潜江,科技研发在武汉、成果转化在潜江。落实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务“九同”工程,主动融入武汉数字化发展生态圈,推进更多民生高频事项“跨市通办”,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加快推动镇域特色化发展。引导各地立足资源禀赋,科学精准定位,推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培育一批税收过5亿元、过3亿元、过亿元的区镇街道。发挥园林街道、泰丰街道中心城区建设主战场作用,重点布局现代金融、特色商贸、中高端酒店等服务业,打造城市中央商务区和高端品质生活区。促进杨市街道、总口管理区联动发展,打造城市功能拓展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发挥泽口街道、王场镇经济建设主力军作用,打造国家级化工示范园区,建成千亿半导体配套材料产业集群基地。支持广华寺街道、周矶管理区探索油地合作新模式,打造企地融合示范区。支持周矶街道打造园区发展拓展区,高场街道打造江汉平原重要的国道交通服务中心。推进张金镇“以工为主”、浩口镇“工农并举”、熊口镇“农商结合”、老新镇“农商兼顾”发展,建成带动、辐射周边的区域中心。推进积玉口镇、竹根滩镇、渔洋镇、运粮湖管理区发展特色农业;推动高石碑镇、龙湾镇、熊口管理区农旅融合发展;支持后湖管理区打造小龙虾国家级供给端和消费端高质量平台,白鹭湖管理区打造市县交界地带区域中心。

加快促进江汉油田和广华监狱区域融入潜江发展。全方位服务江汉油田实施“万千百”战略推动振兴发展。着力实施支持江汉油田区域企业发展一揽子政策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和财政支持,服务油田区域优质企业在潜发展。依托江钻公司建设广华石油机械制造产业园,打造凿岩工具产业集群全力推进江汉盐穴天然气储气库建设,积极争取储气库调控中心落户。扎实做好江汉油田社会化职能分离移交后居民服务,推进油田区域医疗、教育等资源实现全市统筹管理,推动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广华监狱片区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积极帮助解决医保、就业、水利、交通和企业发展等问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二)在扩大有效投资上发力。

加强存量盘活。全面清查闲置土地、闲置企业、闲置资产,积极稳妥盘活利用。重点加大杨市街道1020亩、总口管理区911亩闲置用地和低效用地的腾退盘活,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益。加快推进正雄实业、智盈鸿实业、汉淇家具、澳美铝业等企业“腾笼换鸟”,鼓励企业转让资产或引进企业兼并重组。妥善解决广华区域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充分利用好龙展馆,谋划打造中国小龙虾数智中心。加快盘活总口管理区壹中心,打造特色产品展示交易中心。

加强技改扩规。开展工业企业技改服务,推动全友智能定制家具生产线、新硅科技电子半导体材料、江赫健康防护用品产业园等技改项目加快实施,力争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60%以上。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建好中小企业“进规培育库”、企业“规后养护库”,培育更多细分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和行业龙头企业,力争实现“四上”企业净增100家以上。精心培育储备一批优质上市后备企业,实现新增报辅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金种子”企业2家、“银种子”企业4家、四板挂牌企业20家。

加强争资引项。坚持“五资”并举,充分运用好政府投资、社会资本、民间资本、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持续扩大投资,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梳理,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确保政府投入的每一分钱、建设的每一个项目都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民生效益最大化。坚持全员招商、领导带头招商,实行全产业招商、节会招商、以商招商盘活资源招商探索“飞地经济”模式,着力招引龙头带动型、上下游配套型和产业补短板型项目重点引进忠华集团、山鹰国际、彤程新材等相关项目力争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0亿元,新引进签约项目1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以上5亿元以上项目15以上。抢抓国家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政策和中央、省预算内投资申报窗口期,全力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最大化,助力更多债券项目落地实施。积极争取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等资金,确保用好用活。

加强项目管理。健全市投委会、市招委会、市规委会、市土委会工作机制,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项目谋划决策质效。立足资源禀赋,深入谋划一批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同时紧盯“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谋划好城市管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补短板强弱项等项目。落实“万人万项”项目调度机制加强项目三库建设确保“储备库”项目投资达1500亿元以上。落实每季度项目集中开工机制项目领导包联制度推进洽谈项目快签约、签约项目快落地、落地项目快建设、建设项目快投产快达效。

加强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着力破解项目建设要素制约,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实施“亩产论英雄”,全面推行园区“标准地”出让和新增工业用地“增容2.0”工程,按照年收储6500亩、平整4500、储备1000亩的目标加强土地收储,推动由“项目等地”向“地等项目”转变着力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体系,发挥普惠金融积极作用,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加强长江(潜江)产业基金运营管理,强化项目资金保障。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增银行贷款80亿元以上。积极搭建企业人才供需服务平台,开展稳岗扩岗专项支持行动,着力解决企业“用工难”“用工贵”问题。

(三)在推进产业升级上发力。

聚焦园区平台建设。加快完善国家高新区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做实人员机构,深化扩权赋能,让高新区名副其实高标准打造没有化工味道只有发展味道的国家级现代化工示范园区,实行补链、延链、壮链,推动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首尾相连、环环相扣、闭路循环,实现企业集聚式组合、产业链条式延伸。推动江汉盐化工3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建设;推进热电联产、工业污水处理厂、化工综合管廊、输气综合管廊建设,加快东荆大道南延、广泽大道东延、泽口大道等项目建设;新建危化品运输车辆专用停车场2个。高标准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纺织服装产业核心园区和智能家居产业核心园区建设,优化园区布局和功能分区,推进2个邻里服务中心、2个职工服务中心、污水处理厂和路网配套等建设,建成集研发、加工、仓储、电商、物流、展示等于一体的示范园区,实现生产智能化、产品高端化、产业资源共享化、公共服务体系化。

坚定大办工业、办大工业。推动石油化工产业走精细化高附加值发展道路,支持金澳科技系列油品升级、输油管道、货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千亿金澳”;重点推进孚诺林、达诺尔、和远气体等项目建设和可赛化工、方圆钛白等企业扩规,引领石油化工行业绿色发展新模式。依托长飞科技园和微电子材料产业园,全力推进长飞五期、鼎龙二期、菲利华三期、晶瑞二期、中巨芯等项目建设,打造华中地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发挥“潜江裁缝”品牌效应,加快推进以纯集团、森马服饰、骆驼服饰等项目落地,推动从加工生产向设计研发、销售推广两端延伸,构建纺织服装产业“一总部一核心三基地”的发展格局。加快中材节能高端装饰板项目建设,积极对接全友家居、乐家木业等行业龙头企业,做优华中家具产业园,全力推进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品牌家居、绿色家居、个性化定制家居。依托安井食品、尝相思、莱克食品、柳伍水产等企业,培育壮大食品加工产业链。推进潜江制药、永安药业、潜龙药业等企业发展,做精做强生物医药产业。支持建筑业发展,力争总产值突破160亿元

坚决做强小龙虾产业。集中力量打造“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引领全国小龙虾产业发展。做实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选育小龙虾优良品系。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依托,建设40万吨大型冷库和50万吨潜江龙虾精深加工聚集区。加快小龙虾休闲食品、代餐食品、调味料等产品研发,支持甲壳素研发项目建设。推进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扩规扩容,建设潜网集团10万吨冷链仓储项目(虾谷智慧云仓),推动与全国300多个小龙虾大市场联动,将小龙虾交易“潜江指数”打造成具有全国公信力的交易指数。精心组织潜江龙虾“走出去”活动,探索“中央厨房+餐饮连锁”经营模式。完善虾-稻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进湖北小龙虾质量检验中心争创国家级检验中心,完善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打造生态龙虾城、熊口龙虾小镇、后湖虾谷小镇、“虾稻连作”“虾稻共作”发源地等农旅融合示范亮点,谋划好第十三届湖北(潜江)龙虾节暨第六届虾-稻产业博览会,办好中国小龙虾产业大会。

全力丰富服务业业态。组织实施服务业“五个一百工程”,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并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中科科创、希尔顿欢朋酒店、福朋喜来登酒店、万达商业综合体、凯盛奇慢生活广场等项目建设,为城市聚人气、增财气、添活力。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推进建材市场、家居市场、汽车市场、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提档升级以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生态龙虾城为载体,打造一批网红直播电商基地推动周矶街道、积玉口镇、熊口镇发展网红经济。支持传化捷阳等物流园区推进数字结算平台建设及小中型物流企业聚集发展,打造华中地区物流总部经济和零担分拣集散中心。建设夜市经济聚集区,促进夜间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完善总部经济政策,促进平台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兴隆枢纽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返湾湖生态旅游区、借粮湖观光旅游风景区建设推动曹禺文化旅游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国家4A级景区生态龙虾城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举办第五届曹禺文化第四届荆州花鼓戏艺术节,打造“奔跑潜江、舞动潜江、骑行潜江、畅游潜江”等精品赛事,推动形成文化游、美食游、运动休闲加康养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四)在促进城乡一体上发力。

着力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坚持高起点规划。突出“当下治”和“长久立”相结合,在城市发展的“丰满厚重”上下功夫完善国家化工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南片智能制造聚集区产城融合发展规划、泰丰片区控规和城市设计,构建更加科学系统的规划体系。坚持高标准建设。抢抓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机遇,集中精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加快推进高铁片区、紫月湖片区建设,全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谋划实施东荆河滨公园,新建县河公园,改造森林公园。加快打造高铁门户和高速门户亮点区域,实施环境、秩序、绿化、亮化、智能化工程,提升城市“窗口”颜值和气质。全力推进发展大道、潜江大道、兴盛路、东城大道、章华中路等道路提标提档,打造高品质的城市迎宾大道。积极推进69个老旧小区、50户危房和马家台社区、东方社区、城南社区、莫市村等村居背街小巷改造。坚持高效能管理。实施“十大整治”工程,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施城市围挡拆除三年行动,推进“增绿提质”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拆墙透绿、拆栏建绿,建设口袋公园、街头景点4处新建城区停车场3处、公共厕所10座。实施城市照明工程,点亮市民回家道路“最后”。开展美丽街区创建,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开展深河片区、亚利纺织等城区易涝点改造加强市政设施建设,解决城市“下雨看海”问题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房等。

着力实施乡村振兴。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力争全年粮食总产达60万吨以上。聚焦潜江龙虾、潜江虾稻、潜江半夏、潜江大豆等特色产业,持续推进85万亩虾稻共作基地提档升级,建设1万亩优质大豆良种标准化繁殖基地,实现半夏收获面积达2万亩。积极培育各类市场化新型经营主体,抓好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星级农庄建设,力争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家。加快推进章华北路、兴隆大道、广泽大道、长飞大道、清远大道、安远大道等道路升级,打造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示范带。开展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完善乡村振兴“三纵三横”美丽乡村示范带。重点围绕后湖管理区莫岭村、周矶管理区戴湖三队、高场街道保安村,打造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大力推进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塑造良好乡村风貌。大力推进兴隆灌区和泽口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兴隆河泵站和谢湾泵站建设、东荆河口整治、汉江堤防除险加固,全面提高防汛能力。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着力抓好城乡统筹。巩固全域公交改革成果,拓展开通城区公交线、镇际公交线、镇村公交线、旅游公交线,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路线网。启动实施兴隆坝前取水工程,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改造城区供水设施,提高园区和农村供水覆盖率,让群众有水喝、喝好水。启动实施第二期“擦亮小城镇”行动,提升城镇品质形象。加快234国道后湖至熊口段、汉江大桥、247省道、322省道总口至熊口段、白鹭湖至监利黄歇口公路等建设,谋划推进潜江至沙市机场一级公路、北部园区东荆河大桥及接线工程、潜阳西路跨东荆河大桥、东荆大道北延等项目开工。谋划实施318国道周矶至浩口段、234国道东风桥至熊口段、247省道汉江大桥至318国道复线平交口段、322省道总口平交至运粮湖段等国道、省道亮化及安防设施升级,保障群众夜间出行安全。大力推进“一把扫帚扫到底”,加快生态循环产业园建设,推动城乡垃圾统筹治理。

(五)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发力。

优化政务服务。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以“一网一云一库一中心三平台”为核心的数字底座和“城市大脑”大数据中枢建设。围绕“放管服”改革,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提高“四减”比例,不断深化“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域通办”。加快电子政务外网全域覆盖、互联互通,推进电子证照应用拓展和政务数据资源汇聚共享,持续优化鄂汇办潜江旗舰店“掌上办”体系,构建“24小时不打烊”和“就近办”自助服务体系。扎实推进“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改革,推动公共资源全流程电子交易。严格落实“互联网+监管”工作,推动营商环境线上线下监管全覆盖。

细化重点改革。加快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加强优良资产整合重组,支持市城发集团、市交投集团转型发展、做大做强。实施新一轮区镇街道财税体制改革,增强各区镇街道“三保”能力。深化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提高农垦竞争力。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和惠企稳企举措,确保应减尽减、应享尽享。持续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提高社有企业服务水平。加快组建文旅集团,助推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改革和江汉油田教育集团改革,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强化创新驱动。积极筹建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科创中心、全国技术交易(潜江)分中心,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科技孵化培育体系。推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电子半导体材料分析检测中心建设,力争全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5项。实施高新技术产业主体培育工程,推动企业高新化、绿色化、循环化发展,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净增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主体数量突破13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160亿元。实施“双创”平台提升工程,力争培育1家国家级、2家省级众创空间或科技企业孵化器。

深化对外开放。加强对外贸易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对上争取中央、省级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重点展会,巩固拓展小龙虾、牛磺酸、医护物资等行业品牌优势,支持企业深入拓展欧美、东盟等区域协作和“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稳固国际市场份额引导外贸企业对接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需求,积极参加出口转内销经贸活动,畅通内外循环。落实国家进口贴息政策,支持企业进口优质商品、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原材料,积极争取新增出口监管仓库、保税仓库。实行外资市场准入制度,招引高质量外资外智。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

(六)在保障改善民生上发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延续实施。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认真落实健康帮扶、教育帮扶、就业帮扶、产业帮扶、消费帮扶等。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精准帮扶“三类对象”防止返贫和新致贫。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加大对返乡人员创业扶持谋划启动建设1000套保障性住房,着力改善居住条件。加大社保扩面,健全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城乡各类就业人员享有社会保障。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开展百户重点困难家庭结对帮扶活动加强对低保对象、特困供养对象、孤儿弃婴、流浪乞讨人员以及遭遇临时性问题的困难群体的关爱帮扶,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救尽救。加快实施民政事业园项目,推进城乡公益性生态公墓建设。

加大公共服务供给以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康模范市为契机,全力推动体医、体教、体旅融合发展。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深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新院区、市中医院周潭院区、市疾控中心、市精神病专科医院等项目建设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323”攻坚行动,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养老机构建设改造,打造社区居家养老示范点。落实好“双减”政策,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潜江中学新校区、马家台小学扩容、实验小学综合楼兴盛路小学、育才路小学项目建设。促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现代职业教育全面发展支持江汉艺术职业学院高水平发展

(七)在统筹发展与安全上发力。

守牢生态安全的底线。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为抓手,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全面推行林长制,扎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移动源污染防治、城市面源污染管控,加强城南河生态整治、田关河治理、四湖流域综合治理,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整治、地下水污染防治及退池还湖”,深入实施汉江潜江段“十年禁渔”,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排污许可、生态环保信用评价、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制度。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决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守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底线。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严格预算追加,严控工程增补,严查违规问题。大力实施财源建设,不断壮大存量财源,培植增量财源,深挖潜力财源,提高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绩效。依法从严打击非法集资、恶意逃废债等行为,力争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双下降”。

守牢疫情防控的底线。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严格落实“人物地同防、常态监测、风险排查、多点触发”的立体型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机制,完善“点线面结合、闭环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局部应急处置机制,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持续巩固防控成果。加快推进疫苗接种提速,筑牢全民免疫屏障。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守牢安全稳定的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突出抓好危化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食药品、校园、园区等重点行业和关键部位安全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底线。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完善专职人民调解员制度,深化拓展“情指勤舆”一体化实战化机制,最大程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坚决打赢人民禁毒战争,维护社会正义与和谐稳定。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站在新征程新起点,我们将勤勉履职、奋发作为,与全市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大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着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坚持对党忠诚。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始终坚持“两个确立”,树牢“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紧跟核心、忠诚核心、捍卫核心,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潜江落实落地。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自觉接受市委全面领导,始终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全面提升政府效能

坚持厉行法治。实施“八五”普法规划,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职尽责,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着力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完善专家咨询、公众参与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提高政府依法决策质量和水平。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坚持敢为人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思想大解放、理念大转变、思路大更新,坚决克服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勇闯新路、大胆实践,努力在各领域贡献“潜江方案”、创造“潜江经验”。强化“立足潜江、放眼湖北、走向全国”的战略思维,自觉把工作放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去思考谋划,主动跳出“一亩三分地”的视野框架,不断增强“跳起来摘桃子”的拼搏精神,向最好者学习、与最强者比拼、跟最快者赛跑,切实以一域之光为全省添彩。

坚持担当实干。牢固树立政府就是抓落实的理念,始终保持“拼抢实”的作风,一切工作奔着问题去、奔着解决问题去、奔着目标效果去,永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面对矛盾勇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在担重任、战难事、打硬仗中磨炼毅力、保持定力、增强耐力,真正把难办的事办成、能办的事办好、该办的事办出彩,争做问题终结者。强化系统观念,坚持指标化、项目化、闭环化、协同化,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步步为营、年年有成,积小胜为大胜。

坚持清正廉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继续深化“庸软懒慢粗”问题整治,坚决防止“四风”反弹。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坚决不越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做干净干事、廉洁自律的表率。坚持严的主基调,盯紧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出让、民生资金等重点领域,落实系统施治、标本兼治,强化监管、规范用权,一体推进“三不”,建设清廉政府。

各位代表,实干托起梦想,奋斗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携手同心、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全力冲刺全国县域经济五十强,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潜江而不懈奋斗!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