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繁體   |  登录  |   注册

热门搜索:

| | | |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潜江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0-87604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秘书一科 发文日期: 2016年11月24日 16:25:48 文  号:潜政办发〔2016〕65号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6年11月24日 16:25:48 名  称: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潜江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各区、镇、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

    《潜江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6年11月24日

潜江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全民健身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助推“五个潜江”建设的民生基础工程。根据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湖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潜江市体育“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潜江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放手支持群众体育深入开展,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指标和幸福指数为出发点,以群众健身设施全覆盖为基础,以群众健身组织为载体,以群众健身活动为主体,注重全民健身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具有我市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体育强市建设,为实现“五个潜江”建设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2020年,市民体育健身参与意识普遍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结构功能完善、服务持续高效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8万,占全市总人数的48%。其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30万,国民体质达标率稳定在91%以上全民健身设施完善,种类齐全,人均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城市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全民健身组织健全,体育协会、体育社团数量达到25个以上,体育组织作用发挥明显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2.3‰以上,城乡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覆盖率达到100%全民健身活动丰富,以篮球、健身气功两个项目为基础,打造具有潜江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品牌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大幅提升,体育消费总规模力争达到10亿以上。力争“十三五”体育消费总规模有新的突破,使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动力源。

三、重点工作

(一)继续加强全民健身宣传树立大体育文化观

大力宣传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充分发挥体育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结合全民健身活动,充分挖掘体育丰富的文化内涵。把身心健康作为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营造以参加体育健身、拥有强健体魄、健全心智为荣的个人发展理念和社会舆论氛围。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积极倡导奥林匹克精神。以“全民健身日”活动为契机,坚持举办一年一届“潜江市体育文化节”、弘扬体育文化内涵。

积极培育科学文明健康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科学健身理念深入机关、深入学校、深入社区(村)、深入企业,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及新媒体网络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积极引导广大市民培育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养成体育消费习惯,使参与健身成为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完善健身场地建设,扩大人均占有面积。

继续抓好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引导和鼓励各地探索小型体育功能空间建设,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做好新建居民小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并达到人均场地面积室外0.3平方米或室内0.1平方米的基本要求落实城市社区和农村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加强对城市公园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大力推进“公园体育化”。有重点地打造体育公园、体育广场、健身步道、社区多功能运动场

加强老年人体育设施建设。根据我市老年群体健身活动需求,有计划的新增或改建维修部分门球场。鼓励有条件的区、镇、处建设老年人健身活动中心。力争所有行政村有适合老年人健身的场地设施。争创省级老年人健身示范活动中心

推行体育健身设施巡修员制度,做好健身设施维护管理,确保使用安全。推进体育中心建设,使其成为集承办单项体育赛事、大型赛事和全民健身中心于一体的体育运动中心,方便市民参加多样化的健身项目。继续做好大型公共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盘活中小型体育俱乐部场馆资源,探索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向社会免费开放模式。

(三)健全全民健身组织,构建全民健身组织平台。

加强各级单项体育协会和社会体育组织建设。要在注册登记、工作指导、资金、政策、办公用房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各单项体育协会积极争创省级全民健身优秀协会

提高有组织、有指导参加体育锻炼人群比例。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引导鼓励包括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文化工作者和社会热心人士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各级社会指导员基地建设,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300人。其中技术传授型指导员人数显著增加,传授能力明显增强。树立一批社会体育指导员标兵。

加强全民健身站点建设。进一步增加全健身站点和健身气功站点的数量,对健身站点试行补贴制度,扶持健身站点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全民健身站点的引导,规范健身站点的行为,建成一批全民健身活动基层示范站点

(四)提高群众体育参与度,扩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

推广群众参与性强、普及面广、易于坚持的科学健身项目,2017年起每四年举办一届全市综合性运动会来展示群众体育成果,调动群众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拓宽乡镇群众健身方式,提高健身热情,平衡城乡健身群体的年龄比例和性别比例,逐步扩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扩大覆盖人群,提高社会影响力平均每年举办各类体育活动和赛事8次以上,吸引参与的人数要达到15万人次,群众体质明显提高,使体育运动人口稳步增加

(五)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倡导科学健身方式

坚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普及推广广播操、工间操制度,大力开展职工体育活动推进群众体育活动社会化、生活化、多样化、科学化、制度化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策划组织好“8.8”全民健身日、体育文化节等富有主题意义的活动。大力推动三大球运动,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篮球、排球、足球等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并建立完善的比赛机制,确保活动持续开展

打造全民健身品牌。扶持具有普及性的品牌活动,组织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健身活动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优势,打造“篮球之乡”、“健身气功普及推广基地到2020年,全要力争形成以上在全省范围有较大影响、深受群众欢迎的大型群众性品牌活动赛事争创全民健身休闲精品赛事(活动)。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活动推动促进体育与文化、休闲旅游等融合发展。开展好日常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掌握市民体质水平,提出改善措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六)大力发展体育休闲服务业,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深入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550),大力培育健身休闲、场馆服务、竞赛表演、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拓展体育休闲旅游业发展,重点支持体育中心、兴隆水利枢纽休闲健身步道、全民健身中心、后湖划船基地、汉江赛皮艇培训基地等项目建设。以借粮湖景区、返湾湖景区、江汉油田水杉公园景区、田关河风景区、兴隆生态旅游景区为依托,形成一批集体育旅游、户外运动休闲功能为一体的特色景区建设全健身户外营地、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等户外体育设施,争创全民健身汽车露营营地全民健身户外体育休闲示范基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责任落实。

始终坚持体育工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服务大众的原则,强化政府在发展体育事业、提供基本体育公共服务中的责任。建立部门联系和交流制度,争取部门支持,相互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完善规划与土地政策,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体育用地,教育、科技、卫生计生、住建、环保、农业等部门共同构建功能完善的综合性基层公共服务载体,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切实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重点工作纳入政府考核范围。将全民健身事业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加强对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和大型全民健身活动的投入。

将区镇处综合文化站赋予体育工作职能,保障基层体育工作的经费深入开展以体育设施、体育健身指导和体育科普知识为内容的“体育三下乡”活动推动全民健身绩效考核,建立全民健身组织、管理、实施、指导等方面的绩效考核制度。

(二)打造亲民、便民、利民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做好法制宣传,依法保障各类群体的健身权利,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全民健身活动基本准则,逐步为健身群体提供健身相关的法律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群众的健身需求,通过亲民、便民、利民服务让群众参与来,让群众强健起来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加大文体广场、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路径等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加强各类健身组织建设,更好发挥组织广大市民进行体育健身的作用;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最广泛地贴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吸引全社会加入到健身队伍的行列中来。

(三)加强政策导向,鼓励资本投入

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文件精神,保障体育事业资金投入稳步增长。坚持政府主导投入,与社会资本相结合,在全民健身人才引进、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经费保障等方面,充分盘活民间资本,带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捐赠和赞助全民健身事业。鼓励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各类经营性的健身会所、体育休闲企业,提供健身服务。

(四)加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评估,完善工作激励机制。

完善全民健身评估制度,对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做好任务分工、督查和评估。把全民健身评价指标纳入国民健康保障体系、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全市文明单位创建的测评体系中。


相关解读: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