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繁體   |  登录  |   注册

热门搜索: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潜江鼓歌

潜江鼓歌亦名“鼓盆歌”,源于我国古老的“鼓盆陪丧”习俗。因用于民间丧葬出殡典礼,故又谓之“打丧鼓”,分“坐丧鼓”和“跳丧鼓”两种表演形式。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曲艺类项目。

相传,战国时庄子妻死,庄子“鼓盆而歌”,别人问他,他说:人死不能复生,来于尘土归于尘土,应该高兴的送别。丧礼鼓盆歌即本源于此。在以后的传承演变中,“鼓盆”的娱乐成分渐渐淡化,发展定型为丧葬仪式上的一种打鼓说唱艺术。在潜江百姓人家,如家中有老人去逝,谓之白喜事,出殡前多请“鼓班歌师”上门,“打鼓闹丧”,以图热闹吉祥。

潜江民间丧鼓班子带着一面中型大小的鼓,应丧户之请上门表演,鼓面多绘有太极八卦图案。丧鼓艺人先在丧户堂前摆香案,供庄子神位,将鼓置于一只盆上,师傅点燃一束草纸,在鼓面上舞动草纸画符念咒,礼毕,两支鼓槌击鼓发声,表演开始。唱腔调式多配合鼓点唱数板,平板、敲板、哭腔亦多见唱词以七言句式为主,杂以三言、五言等,多用方言衬字,通俗押韵,朗朗上口。唱段分四句、三句半、五

句半和杂言,在整齐中有参差,以形成抑扬婉转的演唱效果。潜江鼓歌表演程序一般为:启鼓开堂,唱开路歌,内容多演绎中华五千年兴亡史。中间环节有劝亡、敬酒、颂德、哭灵、转鼓、讲古、送神等,由歌师们互唱散歌,或一唱众和,或相互对唱。表演环环相扣,从傍晚到次晨,通宵达旦。天亮时煞鼓。潜江鼓歌曲目丰富,多为艺人手抄传唱,也有“倚声填词”的即兴表演。

潜江鼓歌的音乐及唱腔融入了大量民歌和民间小调音乐元素,音韵婉转悠扬,悦耳动听,对本土花鼓戏和皮影戏的唱腔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唱词多用方言俚语,注重修辞,俏皮而有文学性,韵律和谐而富于音乐美。潜江鼓歌与民间丧葬习俗密切相关,其千年传承的独特的说唱艺术自成体系。深厚的楚文化渊源与地方风俗的滋养,使潜江鼓歌具有民俗学、音乐学、社会伦理学和生命哲学等等多方面的价值内涵。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