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繁體   |  登录  |   注册

热门搜索:

潜江市“喜迎二十大”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


访谈时间 2022-09-15

访谈嘉宾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军先生,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芳女士,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杨运刚先生

内容简介 潜江市“喜迎二十大”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围绕乡村振兴主题,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现在,我们举行“喜迎二十大”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围绕乡村振兴主题,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军先生,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芳女士,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杨运刚先生。

首先,请刘局长介绍我市产城融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相关工作情况。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军: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虾-稻特色产业,统筹产业发展与城乡建设,以全产业链建设壮大县域富民经济,以“虾稻共作”模式促进乡村生态宜居,以创响“潜江虾稻”品牌提升乡村特色文化,以产业提档升级吸引资源要素集聚,走出了一条以产城深度融合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

一、持续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夯实产城融合基础。坚持产加销贯通,连续20年推进虾-稻全产业链建设,健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现代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虾-稻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600亿元。一是做优高效种养。推行《虾稻共作技术规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种养,将低产低湖田改造为高产高效田。2021年,潜江市虾稻共作面积发展到85万亩,亩均净收益约3000元,是单种一季水稻收益的五倍多。二是做强精深加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吸引小龙虾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培育4家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3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建设整肢虾、虾仁、虾尾等10多个系列60多个品类的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到35万吨。推进废弃虾壳资源化利用,提取生产甲壳素、壳聚糖、氨糖等物质,开发保健食品提高产品附加值,2021年小龙虾加工产值达到200亿元。三是做大集散交易。在规模化生产基地布局建设81座冷库,高标准建设40万吨冷链物流中心,构建市、镇、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设立17处线上线下交易分中心,形成覆盖全国500多个大中城市的18小时冷链物流网,成为全国最大的小龙虾交易中心,高峰期日均交易量超过800吨,2022年交易额预计突破120亿元。

二、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产城融合质量。坚持生产生活兼顾,提升供水、道路、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既强化产业发展物质装备支撑,又改善农民群众现代生活条件。一是灌排清洁水。围绕“养虾先养水、好水养好虾”,引入源头活水,治理养殖尾水,净化生活污水,推进农村水环境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生态治理,实现“一江汉水润全城,一江清水灌虾田”。二是升级产业路。增强以路带产、以产兴业功能,推动道路建设往农村覆盖、往产业基地延伸,所有乡镇和70%行政村通双车道,自然村组全部通硬化路、通寄递物流,有效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先一公里”和游客下乡“最后一公里”。三是铺设致富网。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光纤宽带和4G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促进了农村电商快速发展。全市小龙虾电商企业和店铺达到2300多家,物流快递企业70多家,2021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60亿元,同比增长25%,带动农民增收2700万元。

三、深入挖掘虾稻主题文化,打造产城融合名片。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以虾稻为媒介,拓展特色美食、田园观光、节庆文创等多元经济业态,全域打造潜江龙虾品牌,形成产业带动旅游、旅游弘扬文化、文化提升产业的良性循环。一是创响虾稻美食名品。发布油焖虾、蒜蓉虾、卤虾等烹饪指南,推出128道小龙虾精品菜肴,开发虾仁盖浇饭、虾球快餐面等快消食品,实现“论吨卖”向“论顿卖”转变。“潜江龙虾”主题餐厅在餐厅装修、餐桌餐具等方面融入大量龙虾元素,营造浓郁的美食氛围,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小龙虾美食地标城市”。二是打造虾稻旅游精品。成立全国首家小龙虾主题旅行社,推出美食之旅、玩乐之旅、游学之旅等主题线路,开发虾稻田园观光、钓虾体验等景点项目,让食客变游客、田园变景区,“潜江吃虾赏花”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生态龙虾城获评湖北省旅游名街,城乡各处充裕着浓厚的虾-稻文化氛围。2021年,全市接待游客289万人次,旅游收入18亿元。三是开发虾稻文创产品。设计制作龙虾玩偶、文化衫等纪念产品,创作小说、戏剧、电影等文艺作品,以“虾稻共作、脱贫致富”为主题的荆州花鼓戏《河西村的故事》被评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连续举办13届湖北(潜江)龙虾节和6届虾-稻产业博览会,“潜江虾稻”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潜江龙虾”品牌价值超过280亿元。

四、大力促进资源要素集聚,强化产城融合支撑。坚持政府与市场同向发力,以虾稻产业为载体,聚焦人才招引、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推进政策创设、机制创新,为乡村建设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一是引育乡村领军人才。创办潜江龙虾学校,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培养种养、烹饪、电商等专业人才1.5万余人。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等近1万人返乡入乡,创办特色种养、观光采摘、餐饮民宿,成为引领产业发展、参与乡村治理的骨干力量。农村能人担任村支部书记比重达到35%,形成“头雁领航、强雁跟飞、群雁齐追”的“雁阵效应”。二是撬动多元资金投入。市财政通过以奖代补、设立龙虾产业发展基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近50亿元投入虾-稻产业,产业链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9万元。三是推广绿色生态技术。研发推广良种繁育、物理植保、绿色养殖等技术模式,加强生态沟渠、人工湿地等工程建设,打造10万亩水稻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呈现“虾跳稻长”的生态田园风光。

主持人:谢谢刘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提问前通报所在新闻单位名称。

记者一: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我市脱贫攻坚主要成就?

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市委、市政府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市委书记带头开展遍访贫困对象活动,市级领导带头落实包联任务,市直部门主动担起行业扶贫责任,乡镇党委政府一线落实,各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扶贫系统聚焦主责主业,接续攻坚奋斗,共同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一是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群众收入稳步提高。2014年以来,我市累计减贫21877户67232人,5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2632元增加到2020年的11671元。

二是扶贫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各项扶贫政策精准落实。我市建立了与扶贫任务相适应的财政扶贫投入增长机制,脱贫攻坚以来累计统筹整合财政扶贫资金14.9亿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精准落实各项扶贫政策,产业扶贫方面,累计发放贫困户特色种植养殖财政补贴36803户4746.9万元;金融扶贫方面,全市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552笔3亿元,贴息3229笔1161.7万元。教育扶贫方面,精准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累计发放教育补贴资金8700万元,惠及10.2万人次,雨露计划补贴1266.2万元,惠及7552人次。健康扶贫方面,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四位一体”健康扶贫模式,累计住院就诊补助2.96亿元、门诊慢性病就诊补助3477.9万元、医疗救助资金5843.7万元。救助兜底方面,累计发放农村低保和农村特困供养救助资金达3.7亿元。

三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步伐加快,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市共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亿元,实施711个村级扶贫项目(其中2020年4524.86万元、118个项目),覆盖全市23个区镇街道300个村(分场),这些扶贫项目不仅方便了贫困村和贫困户,而且带动了整个农村的发展、广大农民群众受益,产生了大量的“溢出效益”。

四是脱贫特色产业基本形成,特色产业带贫机制不断完善。全市依托“南红北绿”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充分发挥小龙虾、半夏、优质大豆、绿色蔬菜的品牌效应、市场效应和带动效应。全市有950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特色种养业,其中,从事虾稻共作贫困户4455户,种养面积5万余亩,人均增收超1万元。

五是社会参与度全面提升,群众内生动力充分激发。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新闻网站、新媒体等媒介,大力宣传中央、省、市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工作举措和脱贫攻坚典型事迹,每年市级主流媒体播发脱贫攻坚专题报道500余篇。开展“脱贫致富带头人”“脱贫致富标兵”“最美帮扶干部”等多种典型宣传,广泛宣讲身边的“脱贫故事”,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是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不断筑牢。牢固树立“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的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累计选派驻村工作队员4193人次,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责任人与村支“两委”干部一起进村组、访农户,做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础性工作。注重提拔重用在扶贫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累计提拔表现优秀的扶贫领域干部60余名。

记者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请问杨局长,我市在防止致贫返贫方面有什么具体做法?

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强调这是乡村振兴的前提,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全市乡村振兴系统坚持“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的工作思路,坚持把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任务、首要任务,把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和部门会商协作机制,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完整工作体系,常态化、不间断开展基层走访、部门筛查,今年5月份组织了全市农村人口集中排查,紧盯农户收入支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情况,及时将因病、残、灾、疫情等原因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识别认定为监测对象,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目前我市共有监测对象549户1684人,已消除风险监测对象471户1462人,没有出现1例致贫返贫的现象。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继续狠抓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上下功夫。监测上更加准一些,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帮扶上尽量早一些,对及时发现的住房、义务教育、就业、因灾因疫因病突发严重困难等苗头问题,抓紧落实帮扶措施,将返贫致贫风险解决在萌芽状态。操作上尽可能简化一些,打通各部门监测平台数据壁垒,缩短认定时间,提高监测帮扶效率。

二是在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上下功夫。把产业就业帮扶作为着力点,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重在转型升级,逐步提高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加快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带动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持续擦亮小龙虾产业帮扶金字招牌。千方百计稳岗就业,通过组织劳务输出、提高帮扶车间吸纳能力、优化公益岗位等方式,确保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稳中有增。

三是在保持政策稳定上下功夫。严格落实中央“四个不摘”要求,明确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再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涉及“两不愁三保障”和社会保障类政策,继续保持总体稳定,对产业就业支持发展类政策适时调整优化,积极研究制定一批新的支持政策,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有力支撑保障。

记者二:请问潜江小龙虾是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的?

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杨运刚: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体要求,潜江围绕小龙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创业活跃、联农紧密的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从“旺产业”到“兴乡村”的转变。

1.以产业育人

在潜江,得益于虾稻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留住人才,吸引了大批人才就业创业;另一方面培育人才,培育了新型高质量专业人才。小龙虾产业带动20万人就业,这意味着在常住人口近百万的潜江,大约每5人中就有1人从事小龙虾产业。潜江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龙虾专业学院,共培养了13000名小龙虾烹饪技师和小龙虾养殖技师。推进“潜江龙虾万师千店工程计划”,为全国3000家潜江龙虾品牌直营店和加盟店提够专业人才。

2.以产业富民

通过完善利益链,增强产业带动力。壮大利益创造主体。实施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创建行动和培育计划,以小龙虾产业发展为引领,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流转规范管理,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开展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被农业农村部表彰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国试点典型经验推广单位”的老新镇秀河村秀之美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全村80%的贫困户,在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出列,老新镇2019年入选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行“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民”一体经营,让更多农民深度参与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实现集体增收益、群众得实惠。2013年,熊口镇被纳入全省21个“四化同步”示范试点镇。

3.以产业健体

产业发展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深度挖掘虾—稻产业文化,结合曹禺文化、章华台楚文化和水乡园林自然禀赋,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组织,培养高效的农村经济实体,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潜江市先行先试,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近年来,潜江已建成湖北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9个、整治村96个,创建国家级生态镇1个、省级生态镇20个、省级生态村80个,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二:杨主任,除了“论吨卖”,潜江小龙虾也开启了“论顿卖”的历程,请问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

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杨运刚:以前,小龙虾交易走批发形式,利润较低。现在,向“论顿卖”转变,零售利润更高,这就需要实现精深加工升级。目前,潜江市培育小龙虾规上加工企业达37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年加工能力50万吨,拥有全国唯一的淡水甲壳素精深加工基地。2021年,全市完成小龙虾加工33万吨,加工产值210亿元,销售额205亿元。

1.向集聚谋利,推进园区建设。

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的发展思路,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占地约3000亩,总投资26.28亿元,集研发、加工、仓储、电商、冷链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重点建设40万吨大型冷库和50万吨潜江龙虾精深加工聚集区,引导市内新旧产能有序向园区集中,吸引上下游及配套企业逐步向园区集聚,打造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标杆,推动小龙虾加工业向产业化、市场化、精细化发展。

2.向科技发力,加强技术研发。

依托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等科研力量,开展加工设备、精深加工、风味食品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推动小龙虾加工业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延伸拓展即食产品、调味料、甲壳素、壳聚糖等产品,创新推出保健食品、化妆品、医药品等精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

3.向市场开道,推广轻餐零售。

探索“中央厨房+餐饮连锁”经营模式,打造“中央厨房”原辅料全国统一配给。打造“潜江龙虾轻餐厅和直营连锁标准店”运营模式,创新虾稻、虾茶等捆绑营销思路,开发潜江龙虾与田螺、鱼、蔬菜等的捆绑营销产品,带动提升关联食品价值。

4.向现代升级,布局高效物流。

要打造升级版的现代服务业,高效物流是保障。潜江市建成全国最大的小龙虾交易中心及12家功能齐全的区镇街道交易分中心,实现“基地直采、产地直销、城乡直通”,形成覆盖全国500多个大中城市的冷链物流网,高峰期日均交易量可达1500吨。

主持人:谢谢杨主任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问答环节就到这里了。谢谢记者朋友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如果还有其他感兴趣的内容,会后可以同我们相关部门联系交流。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