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以为农服务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抓手,着力推动供销社组织体系创新和服务机制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供销力量。市供销社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强县级供销社”“全省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先进集体”;承担全国总社“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专项改革试点。2019年11月22日,全省供销社综合改革暨服务乡村振兴现场交流会在我市成功举办。
一、推动机制创新,让组织活起来。一是坚持高位推进,加强统筹谋划。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工作机制,确保改革顺利推进、落地生根。强化供销改革财力、物力和金融保障,市政府调配资金8100万元,市供销社实物出资7000万元,组建湖北龙虾投资有限公司,支持建设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并与省农担公司合作搭建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发放贷款14800万元。二是坚持自我革命,加强效益管理。坚持权力下放、绩效管理,鼓励基层社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深入推进市场化运作,构建了以农业生产服务为主导、经营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相结合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供销社资产总额达7.5亿元,增长近10倍。三是坚持资源整合,加强村社共建。探索“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发展,充分整合供销社的综合优势、村“两委”的资源优势和农民合作社的生产优势,办成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型基层合作社。目前,打造新型基层社13家,吸纳入社农民10170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8家。
二、推动运营创新,让平台强起来。一是创新土地经营,打造为农服务中心。创新土地托管模式,创办供销社“三农”服务中心,推动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全市已建成6个“三农”服务中心,在建3个。截至目前,签订服务订单2.6万笔,托管土地40.18万亩。以中心为载体,开办农民培训学校6个,培训农民近万人次,89人获得农业技术专业资质证书。二是推进联合经营,打造电商服务体系。市供销社参股成立潜网电商公司,搭建农村电商服务平台,设立镇级电商服务站15个、村级电商服务网点365个,入驻电商企业80多家,开通线上店铺600多家;改造3个市级日用品配送中心、15个农资区域配送中心、36个供销超市、347个村级综合服务社,形成了以市级为龙头、镇级为依托、村级为终端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同时,参与湖北小龙虾交易批发中心建设,2019年来,交易批发中心销售小龙虾26万吨,交易额达78亿元;其中,供销社销售额占三分之一。三是强化门店经营,打造基层服务网点。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改造,盘活基层社闲置资产,升值优良资产,引入社会资本开发利用、改造升级,建设新型农贸市场、商住两用门面、大型购物广场等。同时,以供销社农资经营门店为依托,建设新型庄稼医院282家,新建经营场所3万平方米,改造、扩建营业场所2万平方米。
三、推动模式创新,让群众富起来。一是强化利益联结,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推行“供销社+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3家,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11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7家,省级示范社9家,带动10万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每年助农增收5000多万元,并成功打造了潜江龙虾、潜江虾稻系列品牌以及“斌锅”牛肉、“潜黄湾”莲藕等一批极具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二是强化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以项目为依托,以合作社为载体,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投资2500万元建设熊口社金浪果蔬庆丰现代智慧观光农业项目,投资700万元建设浩口社浩口水产品深加工项目,投资610万元建设杨市社杨市“三农”中心粮食烘干项目,实现了供销社、专业社、农民三方共赢。三是强化精准帮扶,增强脱贫攻坚成效。以资产整合为重点增加财产性收入,引导贫困户入社参与股份经营,亩均年分红1700元。以产业扶持为重点增加生产性收入,近千名贫困户加入供销社所属合作社,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以转移就业为重点增加工资性收入,引导贫困户在企业基地、合作社务工,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