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暑神器”齐上阵,却让肠胃遭了殃!教您如何破解夏季肠道传染病!

夏季炎热,“消暑神器”冰粉、雪糕、西瓜等是必不可少的夏季美食。但随着气温升高,湿度加大,美食中的细菌也在加速生长。本是享受美食,肠道却遭了罪,令人叫苦不迭。


这该怎么办?难道非得放弃心心念念的消暑美食吗?当然不!


医生支招,给大家带来一份有效保护肠道、安心享受美食,破解肠道传染病的攻略。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

一些病原体通过饮用水及食物进入肠道,在肠道内繁殖且释放毒素,破坏肠黏膜组织,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和损害,可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这些病原体通过患者的粪便中排出,再次感染他人,所致的传染病就是肠道传染病。

比较常见的传染病类型有: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伤寒和副伤寒等等。肠道传染病在5~10月流行,其中7、8月是高峰。


一天腹泻多于3次,当心中招

肠道传染病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每日大于3次,表现为稀便、水样便、米泔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多伴有恶心、呕吐,呈现上吐下泻的典型症状。

有些患者还伴有腹痛、发热、头痛、食欲不振、肢体酸痛、全身中毒症状。病情严重者,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其中脱水也有不同的等级划分来帮助判断:


肠道传染病是如何传播的?

经水传播:患者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排入水源,洗涤被病原体污染的手、衣裤、器具等都可使水受到污染。水源受到污染后可引起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的过程中都存在被病原体污染的危险。贮藏较久的蔬菜和水果如有局部变质要及时扔掉。

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衣物、文具、门把手、钱币等都有可能造成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昆虫传播: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也是造成肠道传染病扩散的重要原因。


做对这些就不怕!

1

饭前便后认真洗手

大便、马桶中都可能含有不少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便后不洗手,大肠杆菌有可能沾染在手部,当我们用手去做其他事情时,就容易将细菌沾染到其他地方。所以饭前便后,一定要认认真真洗手。

2

海鲜最好别生吃

很多人喜欢在夏天吃醉虾、生蚝、贝类等不经过高温加热烹调的海鲜,这些食物常带有细菌和肝吸虫等寄生虫,容易引发急性胃肠炎、痢疾。所以为了安全起见,一定要将食物煮熟、煮透后食用。

注意食用及选购新鲜食品和水产品,不吃外表、气味或者味道异常及发霉的食物。

当肉眼看见食物局部质变发霉的时候,可能意味着病菌已经扩散。所以看上去正常的部分,也不要食用,就算是没有发霉的部分也有可能被污染。


3

砧板、菜刀生熟分开

切过生食的菜刀和砧板上可能会沾有细菌,再去切熟食则会把这些细菌原原本本带到熟食上,进入腹中,造成肠道传染病。

剩余食物保存好,隔餐食物应彻底加热后食用。

冰箱的低温可以让食物中的部分细菌处于休眠状态。但也要小心,还有一些嗜冷菌的存在,所以要彻底加热后食用。

4

浴缸、水桶尽量不储水

在家中挂上蚊帐之类的防蚊蝇的物件,尽量不储留积水,不给蚊蝇生长聚集的地方。做好消毒杀菌工作,为家庭安全保驾护航。一旦出现肠道疾病,应该及时就医。

如果发生腹泻怎么办?

如果是自己发生腹泻
1、不提倡禁食禁水,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症状好转后逐渐正常饮食。

2、如果腹泻病情不重,一般通过调整饮食、休息、对症治疗,2~3天内症状即可改善;腹泻严重者,尤其出现脱水症状的,应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医。

3、为防止脱水,应多饮一些糖盐水;已发生脱水或者严重呕吐不能饮水的患者,需到医院就诊,根据医嘱采取静脉补液等治疗措施。

4、许多患者一有腹泻就使用抗生素,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大部分腹泻并不需要抗生素治疗,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反而不利于腹泻的恢复。如果您不确定是否应该使用抗生素,请到医院就诊。

5、就诊的患者,可用干净的小盒子或保鲜袋留取新鲜的大便标本及时送医院化验,以便医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如果是家人发生腹泻:
1、把生活中遇到的所有腹泻情况,都当作传染性疾病来处理。

2、要搞好家居卫生,对患者用过的餐具、便器、卧具和其他可能被患者粪便和呕吐物污染的物品,做好消毒处理;消毒措施包括煮沸、含氯消毒液浸泡、暴晒、紫外线照射等等。

3、要注意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护理完患者后,需用流动的水和肥皂,依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手部清洁。

4、患者自己不慎接触粪便或呕吐物后,同样也应仔细洗手,避免病原经过手污染到其他物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