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信息革命发展大势和国内国际发展大局,科学分析我国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历史方位,提出了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我们要深刻认识把握我们党面临的时代课题、肩负的历史使命,紧紧围绕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目标,更好担当起推进新时代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职责使命。

一、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在农业社会,我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领风骚数千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在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各个时代的古代文明发展成就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先民在培育农作物、驯化野生动物、寻医问药、观天文察地理、制造工具、创立文字、发现和发明科技、建设村落、 营造都市、建构和治理国家、创造和发展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中华文明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近代以来,在快速发展的工业革命进程中,我国落后了,一度陷入内忧外患、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曾经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后来在欧洲发生工业革命、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逐渐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更是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想起这一段历史,我们心中都有刻骨铭心的痛。”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时,中国正处于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当时的统治者闭关锁国,无视世界发展潮流。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时,中国外敌环伺、内乱纷起,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屡屡被经济总量远不如我们的国家打败,为什么?其实,不是输在经济规模上,而是输在科技落后上。”

信息化为我国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了有利契机。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深刻改变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世界主要国家都把互联网作为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重点,把互联网作为谋求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一场新的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正在全球展开。能不能适应和引领互联网发展,成为决定大国兴衰的一个关键。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得网络者得天下。

对互联网来说,我国虽然是后来者,但我们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推动互联网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我们起步稍晚,但经过二十多年努力,我国迅速缩短了同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差距,成为举世瞩目的网络大国。”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不能有任何迟疑,不能有任何懈怠,不能失之交臂,不能犯历史性错误。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是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责任,是对前人的责任,也是对后人的责任。

二、 中国正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

1994年,我国成为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第77个成员,开启了互联网时代。进入新世纪后,党中央加强对互联网的领导,提出了对信息网络化“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基本方针,中国互联网得到快速发展、广泛普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顺应信息革命时代潮流,高度重视、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掌舵领航,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进,推动网信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功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2012年12月到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从5.64亿增长到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从42.1%增长到75.6%,手机网民规模从4.2亿增长到10.65亿,网站数量从268万个增长到387万个,即时通信用户规模从4.68亿增长到10.38亿。现在,我国网民规模、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均为全球第一,互联网发展水平、数字经济规模等居全球第二,建成全球规模最大5G网络和光纤宽带,所有地级市全面建成光网城市,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到100%,网信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坚持政治统领,党对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显著加强、更加有力。完善领导体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管互联网作为重要政治原则,科学把握互联网管理的全局性、系统性、协同性特点,改革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机制,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委员会),着力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央、省、市三级网信工作体系基本建立,县级网信机构建设扎实推进。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提出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创新发展、依法治理、保障安全、兴利除弊、造福人民”原则,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意见》、《网络强国战略实施纲要》、“十四五”网信规划等重要文件,完善各领域、多层级协调机制,统筹推进网信领域重要任务、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压实政治责任,制定实施《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推动党管互联网落到实处。

二是坚持举旗铸魂,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强劲、主旋律更加高昂。强化思想引领,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宣传作为头等大事,建强网上理论阵地,创新语态表达和互动引导,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深入人心。加强网上正能量内容建设,壮大主流舆论,守正创新做好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年度主题宣传亮点纷呈,举办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评选展播活动,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加强和改进网络国际传播工作,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坚守网上阵地,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完善网上风险防范机制,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加强网上舆情引导和风险防范,稳妥调控各类突发敏感舆情,有力批驳网上错误思想观点,坚决清理各类有害信息,强化新技术新应用安全风险评估,有力维护网上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三是坚持综合治理,努力营造天朗气清的良好网络生态。出台实施《关于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意见》,推动网络治理由事后管理向过程治理、多头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深化网络生态治理,针对“饭圈”乱象、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网络暴力等突出问题开展了多项专项整治,网络生态向好态势不断巩固。压实平台主体责任,推动将所有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都纳入管理范围,所有新闻信息服务和相关业务从业人员都实行准入管理,规范网络传播秩序。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出台实施《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成功举办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实施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网络公益工程等,加强网络诚信建设,加强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引导亿万网民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四是坚持筑牢屏障,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着力提升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等重要行业和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水平,健全国家网络安全应急体系,有力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事件分析、追踪溯源、应急处置能力。有序开展网络安全审查,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规范开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严厉打击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有力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连续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深入推进网络安全学科和人才建设,全社会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明显提高。

五是坚持自立自强,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取得突破。坚决打好信息领域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强前沿技术攻关,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集中资源力量加大攻关力度,培育良好产业生态,加快建立自主产业生态体系,持续打通创新链、产品链、价值链,加强基础研究,强化政策支撑保障,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等取得重大成果,5G实现技术、产业、应用全面领先。软件和集成电路技术加快发展,芯片自主研发能力稳步提高,国产操作系统性能大幅提升、应用深入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研究取得积极进展,光存储、基础软件、核心元器件等关键共性技术取得重要成果,部分领域形成全球竞争优势。

六是坚持驱动引领,着力以信息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5G、IPv6、数据中心、卫星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发展统筹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正朝着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方向加速演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数字产业化基础更加坚实,产业数字化步伐持续加快。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从2012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50.2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1.6%提升到41.5%,电商交易额、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全球第一。加强政策引导和规范管理,促进互联网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全面建设数字社会,推动信息惠民为民,互联网上网人数超过10亿人,“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深入推进,加快建设数字政务, 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过10亿人, “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已成现实,截至2022年12月,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9.26亿。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数字化促进共同富裕,接续推进网络扶贫和数字乡村建设,实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成功举办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广泛凝聚共建数字中国整体合力。

七是坚持强基固本,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加快推进。加快网络立法进程,推动出台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网络领域法律法规等140余部,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以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为依托,以传统立法为基础,以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网络安全、信息化等网络专门立法为主干的网络法律体系。强化网络执法,发挥执法利剑震慑作用,坚决惩治网络违法违规问题,加强网络执法统筹指导,优化网络执法工作机制,加强网络执法队伍建设。深化网络普法,持续推动全国网络普法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进网站,着力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八是坚持开放共享,积极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搭建合作平台,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推出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行动倡议、白皮书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日益成为国际共识。成立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有力搭建全球互联网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平台。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深化拓展,主动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制定,深度参与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多边活动,有力促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改革完善。持续扩大务实合作,打造多层次全球数字合作伙伴关系,运筹好大国网络关系,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一带一路共建伙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网信交流合作,推动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与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目标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与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我们还有许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在互联网创新能力、关键核心技术、信息资源共享、企业产业实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与此同时,信息化对治国理政也带来一系列风险挑战。从意识形态看,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破坏,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严峻复杂,各类社会风险向网络空间传导趋势明显。从网络安全看,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问题突出,网络空间军事化趋势加剧,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大量发生。从技术方面看,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改变,互  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带来风险挑战。从国家治理看,信息化带来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变化,就业结构和利益结构深度调整,其中的风险不可小觑。从国际治理看,全球互联网治理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突出,我国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加强战略规划和统筹,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加快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的目标不懈努力。

三、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信息革命时代潮流发生历史性交汇。一方面,信息革命日益成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关键变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已成为重塑国家间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的重要力量,也成为影响这场大变局的关键变量。另一方面,信息革命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历史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砥砺前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如此之近,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十九大和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信息革命为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 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创新源泉、发展动力和社会条件。

当前,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步,网络强国建设也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立足百年大党新起点,接力百年奋斗新征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肩负着重要使命,正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字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 力、网络攻防实力均衡的方向不断前进,最终要达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攻防兼备、制网权尽在掌握、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目标。具体来说,体现在“五个要强”上。一是技术要强,加快推进核心技术突破,从国家层面超前谋划布局,在未来技术竞争新赛场中赢得先机、占据主动。二是内容要强,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三是基础要强,建成全球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数字经济,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服务、支撑和保障。四是人才要强,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 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一支高水平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五是国际话语权要强,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扩大我国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建设网络强国,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景广阔、任重道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努力开创网信工作新局面,以信息化驱动中国式现代化、以网络强国建设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服务、支撑和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