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阅读潜江要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近年来,我市围绕奋力打造县域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湖北龙头的目标,聚焦“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主题,把创新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为推进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注入创新的澎湃动力。
我市先后获批国家高新区、国家火炬微电子材料特色产业基地,打造了省创新型产业集群、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今年5月,我市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
从有创意,到有创举,这条争创之路,潜江目标笃定且步履坚实,用创新激活发展动能,用科技点亮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优化创新环境
按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键”
大树参天,离不开肥沃的水土;创新繁盛,得益于充足的供给。
为推进创新型县市建设,我市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工作领导小组。
将创新型县市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列入《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的决定》,融入全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下发《潜江市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实施方案》,制订《潜江市关于加强招才引智的若干意见》《潜江市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措施,健全企业创新全生命周期政策服务体系,全方位构建良好创新发展环境。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推进政银集合贷、助保贷、助企贷等金融产品,2022年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26亿元,同比增长18.1%。设立10亿元湖北长江(潜江)产业发展基金、1亿元润泽产业发展基金,发挥基金杠杆作用,投资2.65亿元撬动企业投资23.2亿元。同时,财政科技投入以每年20%的增幅增长。
同时,以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为统领,综合施策、协同发力,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创新载体提升、创新要素集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为民惠民、科技创新治理“六大工程”,加快拉长板、锻新板、补短板、固底板,全力推进达成各项创建指标,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集聚资源要素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秋高气爽,投资2亿元建设的潜江科创中心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
“目前,大楼内外部装修、专业实验室装修、周边场地硬化、绿化工程已完工,附楼双创集聚区和一楼主楼路演大厅和创新展示区建设已经启动,年底全面建成。”项目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创新平台作为创新资源集聚和成果产出的重要载体,打造潜江区域性科创中心,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双创集聚区、湖北技术交易大市场潜江分市场等板块,打造区域性创新高端平台。
不仅如此,我市还与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共建光电子信息产业、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并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设立技术创新平台。
平台建设为创新驱动夯实了基础,而不断培育创新主体,才能不断增强发展动能。
1至8月,我市建立90家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库,组织72家企业到高企申报网进行注册,培育55家企业申报高企认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65家,同比增长30.54%,超额完成省科技厅下达的全年245家目标任务;新增省科创“新物种”企业16家,总数达到23家。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他们积极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服务向企业集聚,全面激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企业激活内生动能,成为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能换挡的冲锋主力。
集聚产业特色
打造科技“强磁场”
走进潜江高新区,一个个项目落地,科技力量喷涌而出。以长飞科技园、微电子材料产业园为载体,集聚长飞光纤、日本信越、法国液化空气、菲利华、晶瑞股份、达诺尔、孚诺林等上下游企业,推动光纤光缆、微电子材料、锂电子材料三大产业链做大做强;加快推进投资70亿元的金澳科技油品升级深加工系列项目、投资126亿元的中能新型化工高端材料产业园项目,全力打造国家级循环化工示范园区。
美丽乡村也有自己的科技密码,围绕打造小龙虾千亿级产业集群,我市深化小龙虾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依托中国科学院水生所、湖北省农科院等科研力量,加快对小龙虾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研发与推广,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成功选育“虾稻1号”优质品种,更加把牢小龙虾行业话语权;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平台,建设50万吨潜江龙虾精深加工聚集区、70万吨冷链物流暨虾-稻产品集散交易中心、龙虾辅料加工及虾稻精深加工聚集区,培育壮大一批加工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开展加工设备、精深加工、风味食品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推动小龙虾加工业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要“活”,产业发展要“火”。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全省最大的“光芯屏端网”配套产业基地,抢抓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机遇,全市已构建以石油化工、光电子信息为支撑,以小龙虾为特色引擎,以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为战略培育,以现代服务业为补充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正是立足这样的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我市拓宽思路眼界,在推进创新型县市建设,坚持跳出潜江看潜江,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找准方位和坐标,以科学定位促精准布局,努力探索走出一条适合潜江实际的创新发展之路。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