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阅读潜江要闻
备受全省各族人民瞩目的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和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汉开幕,这是全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满怀信心和希望,共赴这场盛会。
牢记嘱托凝聚奋进力量,担当尽责谱写时代华章。潜江市参加省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精神饱满、准备充分,带着全市人民的重托和期盼,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为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贡献潜江智慧和力量。
支持潜江利用地下盐穴资源加快实施卤水消纳关联项目
1月30日上午,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武汉洪山礼堂隆重开幕。省长王忠林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2024年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高质量发展上奋楫前行、提速竞进,不断推动湖北发展迈上新台阶、开辟新境界。
对于潜江而言,这是使命更是机遇。此次参会,省人大代表、市委书记盛文军带来了《关于支持潜江利用地下盐穴资源加快实施卤水消纳关联项目的建议》,希望从省级层面,支持我市加快将地下盐穴资源优势转化为地上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加快建设华中地区战略能源储备应用基地。
“潜江地下盐矿资源盐层厚度大、分布稳定,可溶物含量高、密封性好,其盐穴是优良的储气场所。”盛文军表示,加快实施卤水消纳关联项目是深入推进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当务之急,中石化在潜布局总投资102.68亿元的江汉盐穴天然气战略储气库项目,设计总库容48.09亿立方米,工作气量28.04亿立方米,正开展一期一阶段4口储气井注气排卤工作,项目全部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华中地区及长三角地区天然气供气保障和调配能力,成为国家级重要天然气战略储备及调峰平台。目前,该项目由于卤水消纳能力不足,导致盐穴造腔速度缓慢。为破解项目瓶颈,我市与金山化工、晋控金石化工等企业对接,拟实施总投资129亿元的煤盐碱低碳系列产业园、总投资100亿元的合成氨转型升级改造及煤盐结合循环经济产业链等项目,切实提升卤水消纳能力。
盛文军表示,加快实施卤水消纳关联项目是支撑全省打造万亿现代化工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潜江作为全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既有浩吉铁路保障煤炭资源,又有储量丰厚的盐卤资源,在潜江推广应用水煤浆气化技术,推动煤盐一体化发展,既可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打造全省煤制大型合成氨、功能尿素、高端聚酯新材料等现代煤化工产业链;又可推进溶腔伴生盐综合利用,实现煤盐产业由“耗能”向“造能”方向转变,形成绿色化工循环经济体系,为全省构建“51020”现代产业集群,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实施卤水消纳关联项目是推动潜江传统化工产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市一批老牌企业工艺装置落后,濒临不转型必淘汰的困境,同时长飞光纤、菲利华等一批新型电子化工材料企业受氢气、氯气等原材料供应约束日趋明显,但潜江盐矿资源丰富、储量丰厚,油气储运前景远阔、优势突出,加快实施卤水消纳关联项目,能够促进潜江盐卤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有效服务全省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建设。
盛文军建议,加强卤水消纳相关产业政策的倾斜,请省直相关部门对消盐融腔的伴生卤水消纳制碱的产业予以政策支持,对卤水消纳制碱产能指标予以配给和调度,对环境容量给予支持。给予盐卤资源综合利用系列项目建设的倾斜,将江汉盐穴天然气储气库项目、中国能建数科集团压缩空气储能及盐穴深地综合储能项目、金华润合成氨转型升级及煤盐结合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金山化工煤盐碱低碳系列产品项目一并纳入省政府重点项目调度,协调省直相关部门解决项目建设所需的纯碱产能、能耗、环境容量、取水量、采矿权等指标限制,并在电网电价、建设用地等要素保障上予以优先支持,同时加强财力引导倾斜,对潜江发展空气储能产业给予一定的产业引导和财力倾斜。(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洪林)
支持潜网集团打造中国虾谷供应链平台
近年来,潜江市委、市政府紧盯小龙虾产业,围绕壮大产业规模、提升品牌价值、培育市场主体等方面,连续出台一系列实施方案。2023年,“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350.8亿元,连续5年登顶行业榜首。同时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厚爱下,由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出台《支持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落实“虾十条”工作方案的通知》,全力推进潜江小龙虾产业发展,其中“支持潜网集团打造全国最大小龙虾交易中心”“支持潜网集团等建设小龙虾数据交易中心,发布‘潜江龙虾’价格指数”等措施被写入省级文件。
正在参加省两会的省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勇表示,推进供应链平台建设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关键一招;是支持我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重要路径;是潜江建设全国虾-稻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的题中之义,支持潜网集团打造中国虾谷供应链平台是完善潜江龙虾产业链、提升龙虾价值链的需要,也是提高全省重点产业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需要。
为此,杨勇建议,省发改委将打造中国虾谷供应链平台纳入省级层面,统筹规划协调;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在全省专项资金上给予潜江倾斜支持,促进潜江特色供应链平台发展壮大;省级加大对供应链企业支持力度,出台更多降本增效的政策,特别是在供应链物流领域,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推动小龙虾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省科技厅支持潜网集团全面建设数字化和智慧化园区,提高交易分拣、物流配送、稻虾种养、园区管理等环节自动化、智慧化程度,提升信息化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洪林)
支持加快虾-稻产业省级立法
湖北是农业大省,虾-稻产业作为湖北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2年全省虾-稻种植养殖面积已达783万亩,潜江市作为全国“虾稻共作”模式首创发源地,经过20多年精心培育,“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350.8亿元,连续5年登顶行业榜首。
正在参加省两会的省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金茂清表示,虾-稻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短板和挑战,制约虾-稻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可持续发展,亟需提供法治化保障予以破解。支持加快虾-稻产业省级立法能引领推动全省虾-稻产业规范发展,为虾-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化保障,对持续增强全省农产品供给能力、助力湖北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升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金茂清建议,由省人大常委会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调研,研究出台《湖北省促进虾-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条例》,依法推进完善虾-稻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落实虾-稻产业标准化建设,指导虾-稻种养户按照标准组织生产,提升全省虾-稻产业产品质量;依法推进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和指导,聚焦虾稻种养、生产加工等环节全过程监管,实现种养、加工、流通、销售全产业链质量安全可追溯;依法设定严格的法律责任,厘清相关部门监管责任,提升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质量安全意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依法维护公用品牌形象,严格执行市场准入管理,推动开展跨区域执法协作和维权行动,依法查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夯实科技人才法治支撑,加强虾-稻全产业链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一体推进虾-稻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健全技术推广体系,为虾-稻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洪林)
将随州经天门、潜江至岳阳铁路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经铁四院专家研究预测,京广线现状能力利用率饱和,至2035年京港澳通道内高铁和既有线运输能力趋于紧张,郑州至长沙段亟需规划新的辅助通路补强运输能力。目前,信阳至随州铁路已经纳入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以此为契机,研究规划随州经天门、潜江、监利至岳阳铁路。
“对江汉平原沿线地市而言,开通随州经天门、潜江至岳阳铁路,可构建江汉平原纵向客运通道,改善江汉平原客货运输结构,带动江汉平原沿线地市经济发展及共享高铁发展红利具有重要意义。”省政协委员、市政协主席黎喜斌表示,该项目是湖北、湖南两省深入落实服务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工程,项目建设对促进中部地区长江中游省份的互联互通、深化省际协作、推动落实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项目建成后,将支撑和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该项目是京港澳通道郑州至长沙段辅助通路和武汉枢纽西侧迂回线的组成部分,可构建武汉枢纽西侧迂回线,有效分担部分通道通过客流,以及承担沿线地区南向客流,降低武汉枢纽通过运量。该项目是江汉平原纵向铁路客运通道和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通道随岳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可构建江汉平原纵向铁路客运通道,对于补强随岳通道综合运输体系,完善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黎喜斌建议,省发改委抢抓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等战略机遇,积极对上争取,尽快将随州经天门、潜江至岳阳铁路纳入上位规划,为项目适时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