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虾知时节 当夏乃发生

江江智能助手

为您阅读潜江要闻

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琼艳 田永祥 薛晓军)你的夏天,是不是从剥开一只小龙虾开始的?

红彤彤的虾壳包裹着紧实的虾肉,一剥一嘬一咬,来自舌尖上的奇香不停刺激着神经,这是品味小龙虾独有的快乐,征服了无数国人的味蕾。

火热的五月,“虾气十足”的中国小龙虾之乡——潜江,正以满城虾香,喜迎八方来客。

从入侵物种到顶流美食

你知道吗?如今的顶流美食小龙虾,曾经历过一段“人人喊打”的时光。

作为外来入侵物种,自上世纪30年代进入中国后,小龙虾就在长江流域一带的池塘沟渠大量繁衍生息。由于其会挖掘打洞破坏堤岸,一度不被待见。

“命运的齿轮”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转动。敢为人先的潜江人率先尝新,与小龙虾结下美食之缘,掀起了一场席卷中国的“红色风暴”。

时间回到1998年,在五七油田附近一家毫不起眼的大排档上,“小李子”李代军把妻子做油焖仔鸡的方法“嫁接”到小龙虾身上,成功做出油焖大虾。红彤彤、油亮亮的“油焖大虾”一出,迅速风靡全国。

潜江人不仅会吃虾,更会养虾。上个世纪90年代,一次偶然机会,积玉口镇农民刘主权率先尝试将野生小龙虾寄养到稻田里,没想到小赚了一笔。养虾能挣钱,一传十,十传百,抛荒的低湖田成了抢手货,“虾稻连作”应运而生。

如今,经过二十多年发展,从“虾稻连作”到“虾稻共作”,到“虾稻+”立体种养模式;从小李子到生态龙虾城、五七龙虾城等龙虾美食街区;从油焖大虾到128道小龙虾精品菜肴,小龙虾摇身一变,成为潜江人增收致富的抓手,也树立了江汉平原现代农业的新标杆。

这只原产于大洋彼岸的小龙虾,在潜江登上了“虾”生巅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市“虾稻共作”面积达88.7万亩,其中万亩基地13个、千亩基地70个,带动全省930万亩、全国2350万亩,成为首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从夏季“网红”到全年“长红”

有细心的市民发现,今年的小龙虾“上桌”格外早。

“在寒冷的2月份,冬季虾的交易总量为3000多吨,比往年同期高了不少。”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综合办主任郭颂介绍。

小龙虾不过冬了吗?

改变来自“四季有虾”种养技术的突破。

小龙虾是变温动物,冬季由于水草枯萎,小龙虾找不到安全温暖的栖息环境,便会停止进食、脱壳,生长变得缓慢。因此,过去潜江龙虾一年只在春夏两茬养殖,造成市场消费冷热不均。

去年12月23日,我市和湖北农发集团共同组建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并在我市揭牌,充分发挥“政企产学研”多方资源优势,高效推动小龙虾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

“科研人员营造出不同季节的小龙虾生长环境,搭配不同的水草组合、水质调控、饲料投喂等技术,反复试验,探索一年养四季小龙虾的技术和规律。”该院副院长李明波介绍,目前“四季有虾”养殖模式亩产冬虾200斤,预计到今年底,该技术在全市的推广面积将达到5000亩。

“四季有虾”让冬天吃鲜活小龙虾变成现实,而预制菜产业链的发展,则赋予了小龙虾“自由”,让小龙虾从夏季网红发展成为全年长红,提供了可能。

走进湖北新柳伍食品集团的小龙虾加工车间,只见皮带运转不停,身着工作服的工人们正在装虾摆盘,忙碌而井然有序。麻辣虾、蒜蓉虾、十三香虾、麻辣虾尾等智能化的加工生产线马力全开,每天可以加工400吨左右的小龙虾。

相隔不远的湖北神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同样在深耕小龙虾预制菜。该公司研发的自热小龙虾产品主攻户外消费场景,麻辣虾尾在电商领域广受欢迎。

“目前,我市48家食品加工企业积极布局预制菜加工领域,年加工能力70万吨以上。”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我市将大力推进以预制菜和休闲食品、代餐食品、调味辅料为主的产品规模化生产,丰富产品种类,拓宽消费场景。同时,突破性推进以甲壳素、虾青素、纳米晶为原料的医疗医药和美颜保健等为主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将一只虾吃干榨尽。

从一路领“鲜”到一路领先

在潜江,有“中国虾谷”之称的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拥有覆盖全国近600多个大中城市的冷链物流网,是中国最大的小龙虾综合性交易平台。

近日,记者在该中心看到,各个档口一派繁忙,“虾嫂”们把成筐收回的小龙虾按个体大小挑拣好后,再放冰块打包运送上货车,保证买家能收到鲜活的小龙虾。

“目前,小龙虾的日销售量在2000吨左右,‘五一’前达到高峰,日销售量高约2300吨。”郭颂告诉记者,高峰期3000余辆循环车在全国各地配送小龙虾,最远能送到新疆、内蒙古等地。

为了保障市民吃上鲜活的小龙虾,该交易中心可谓是用心十足。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在每个泡沫箱中间放置一根冰柱,根据外界温度调整冰柱大小,以便让小龙虾长时间处在低温环境中。同时,在四周大量打孔,方便小龙虾呼吸。

“我们会根据身份卡,准确地将小龙虾装载去往不同方向的货车上。”工作人员介绍,货车途经郑州、保定、邯郸等城市,小龙虾的摆放需根据先后到达的顺序排列,便于卸货。

同时,该交易中心在每一辆车上装有定位系统,全程数据跟踪,在途中一旦出现意外,虾谷将及时作出反应。

“无论多远,损耗控制在5%以内。”工作人员介绍,对小龙虾来说,保鲜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根据多年经验,他们制定了《小龙虾冷链物流服务标准》《红螯螯虾繁育、包装、配送服务规范》《小龙虾电商交易、配送规程》等标准,让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为了进一步降低损耗,近年来,我市与省农科院联合攻关小龙虾低应激活运技术、冷冻小龙虾品质管控技术及小龙虾冷链物流智能化技术装备,目前进展顺利。

“我们正在加紧建设10万吨冷链仓储、电商大楼和虾谷小镇,扩建一个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的小龙虾交易分拣市场、10000平方米的物流配送区,以此聚集更多全国的优质货源。”郭颂表示,接下来,他们将瞄准聚合型经济,从打包、仓储、物流运输到平台销售,为入驻商家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从一“虾”独秀到全省共享

去年,省委、省政府重磅出台“虾十条”,赋予“潜江龙虾”扛起湖北优质农产品品牌示范打样之责。

抢抓机遇,刻不容缓。

今年,我市精心筹备春捕仪式、“潜江龙虾”产业博览会,营造满城虾香的浓烈氛围;

全面焕新“潜江龙虾”品牌形象,更具辨识度的潜江龙虾标语和吉祥物,经过重新设计并投入使用;

实施潜江龙虾“走出去”战略,潜江龙虾馆入驻湖北优质农产品展销中心,在北京、上海、重庆、成都、沈阳等地开展专场宣介;

加强品牌共建共享,与监利、洪湖、公安、沙洋、黄梅等地签订共同使用“潜江龙虾”品牌合作协议。

……

一系列战略部署,一项项具体措施,一场场精彩活动,让“潜江龙虾”这张牌迈向全省共享,一跃“蹦”上新高度。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立产品质量全流程可追溯体系,制定涵盖全产业链的技术标准36项;潜江龙虾在部省市抽检中合格率达100%,出口欧盟135项检测指标全部达标,被列为中欧互认免检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潜江龙虾”与近40个县市、100多家市场主体开展品牌运营合作。

潜江龙虾、红遍天下。作为全省唯一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潜江龙虾”标准体系也即将出台,共涵盖177项标准,包括环境监测、操作规程、生产记录、基地认证、上市标识等。未来,“潜江龙虾”将以崭新的面貌、统一的品质面向广大消费者,高位起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