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阅读潜江要闻
致公党界
加快打造外联内畅的现代交通新格局
近年来,我市积极打造外联内畅交通新格局,构建了“两铁、两高、两水、两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议要积极融入武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推进汉宜高速“四改八”项目,推动交通项目与产业布局深度融合;抢抓国家新一轮铁路规划发展新机遇,争取一批“国”字号铁路项目落地潜江,增强铁路运输对潜江的辐射带动能力;着力打造港航水运新引擎,以更高水平打造潜江通江达海的“新航线”;谋划实施潜江通用机场、泽口临港物流园等一批多式联运重大项目,拓展物流大通道,打造立足湖北、辐射全国的物流集散基地。
经济界
下好承接产业转移先手棋
目前,我省正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积极争取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潜江作为武汉都市圈重要的产业链节点城市,不仅有丰富的油、气、盐、卤等地下资源支撑,还有两个“合规化工园区”提供发展平台支持,更有这些年发展形成的石油化工、盐化工等领域相对健全的产业链,以及一批优质的链上企业。建议抢抓国家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和关键产业备份的窗口期,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下好先手棋,寻“机”而动、主动出击、跟踪追“机”,招引一批立根聚核、补链强链的新产业新企业,为我市的高质量发展寻求新方向和新机遇。
中共界
加快打造华中地区能源安全战略保障区
潜江作为我省重要的能源基地,能源战略地位重要。建议争取省级层面统筹协调,推进我市华中地区能源安全战略保障区建设,将潜江能源产业作为重要支撑进行布局,将潜江的页岩油勘探开发纳入国家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推动科研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动卤水提锂产业领域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推动研发在武汉、转化在潜江,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加快卤水消纳重大项目实施进程,进一步发展壮大能源开发利用产业。
九三学社界
打造精品文旅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强调:打造精品文旅品牌和线路,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建议系统部署潜江文化研究阐释工作,建立潜江文化标识数据库和数化品牌,助推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从市级层面推动全域性规划向下兼容文旅规划、专业规划支持文旅规划,推动我市“十五五”文旅产业深度融入全省一盘棋、区域一张网;打造产业核心,培植本土企业,主动融入全省大市场,制定激励政策,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将更多的社会资源、创业选项、就业取向吸引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来。
民盟界
推动潜江“冷”产业“热”起来
潜江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区域交通优势明显,为冷链物流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前景和广阔的空间。建议把冷链物流的高质量发展作为战略性产业进行布局,通过稳仓延链、搭桥建网、数字赋能,让我市冷链物流产业火起来、热起来。要统筹规划建设,加快提升冷链服务能力,构建从田间到市场的最短冷链链接;突出联农助农,促进冷链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助农增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物流骨干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冷链流通需求;创新监管方式,实现全流程监管追溯。
民族宗教界
让水乡园林精致城市风貌更具特色
中共潜江市委九届九次会议提出,塑造江汉平原水乡园林精致城市特色风貌。建议要积极争取国家“引水济潜、扩容增量”项目,集并管理权,推动全市水系互联互通,让“水乡”之“水”更活更畅;建设一批体现水乡园林风采的城乡主题公园,持续加大空地还绿、见缝插绿力度,构建出门见绿、就近赏花的绿地体系,让“园林”之“园”更秀更美;深度挖掘森林公园、水杉公园、兴隆绿道等资源潜力,建设一批容纳市民周末休闲、亲近绿色的“绿岛”,让“民生”之“望”更稳更实。
农业界
打造全国最具影响力小龙虾品牌
中共潜江市委九届九次全体会议指出,推动潜江龙虾全产业链融合升级,全面落实省“虾十条”意见,打造全国最具影响力小龙虾品牌。建议要建立强大的小龙虾科技研发中心,开展四季有虾、高品质虾技术攻关和良种选育、产品研发等全周期科研工作;将“潜江龙虾”品牌营销战略纳入全链总体战略统筹布局,举办好“潜江龙虾”文化节会、会展等活动;建立强大的小龙虾美食研创中心;要以生态龙虾城为主体高标准建设小龙虾文化体验中心,在“百城万店”中建设一批“潜江龙虾”文化体验店,打造龙虾文化新名片。
科技和科协界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延伸
当前,我市正处于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产业聚能发展、聚合成势的关键时期。建议抢抓中央布局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历史性机遇,推动潜江成为武汉都市圈万亿级光芯屏端网产业重要配套基地,吸引更多产业链高新技术企业扎根潜江。整合完善科技创新支持政策体系,推动科技创新资源互利开放共享,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的结合,引领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新化工等行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高质量发展。
侨联界
打造东荆河一河两岸生态风光带
东荆河,一条流淌着潜江人千年回想的母亲河。建议学习借鉴武汉江滩公园、宜昌滨江公园的建设经验,统筹好“一河两岸”滨河风光带中的水规划、坡岸规划等分项规划;迅速启动东荆河生态风光带的建设工作,形成东荆河东岸从东荆河三桥到东荆河大桥的滨河“公园带”;加大沿线产业业态布局研究,建立绿色发展长远机制,把东荆河一河两岸打造成能体现水乡园林特色的滨河生态风光带,让潜江人有乡愁寄托之处。
文艺新闻体育界
繁荣乡村文化舞台 助推文化强市建设
中共潜江市委九届九次全体会议要求,推进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创建荆楚文旅名县。建议在交通区位优势显著、方便人员聚集流动的中心村落因地制宜建好乡村文化大舞台;搭好文艺演出、民俗展示、特色文体、康养休闲大舞台,促进城乡文化交融;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引导乡村文化大舞台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参与力量和推动力量。
工商联界
以优良营商环境护航民营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市聚焦“控制成本”这一关键核心,实现了政策措施的迭代升级,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细化惠企政策兑现实施办法,让惠企助企政策在企业听得见、看得到、用得上、顶真用;强化“数字赋能”,拓展“增值服务”,深化“精细管理”,提高办事效率;提高企业对法律法规、政策的理解运用能力,强化“三乱”治理,推行廉洁政务建设;依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加大对危害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秩序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企业合法守法经营保驾护航。
教育界
把童年还给孩子
如何减轻孩子们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孩子们留下更多的童年美好记忆,已经从一个教育学问题,演变成为社会性问题。建议要提高家庭和社会的全面教育观念,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型社会建设,在小区、社区、村居建设投放一批课外阅读、娱乐玩耍等“适幼型”功能设施;要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托管,合理安排学生在校作息时间,打造高效课堂,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均衡发展;要合理布置课后作业,把少年儿童过重的作业负担减下来,给孩子们留下更多的交流、嬉戏、探究的时间与空间。
(记者 成妍 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