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对标赶超的奋进姿态全力冲刺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江江智能助手

为您阅读潜江要闻

老新镇党委书记刘汉利

——以对标赶超的奋进姿态全力冲刺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曾俊伟)“千亿突破 百强进位”的号角已经吹响,老新镇如何紧盯“冲刺千强镇、打造示范区”目标要求,以“攀高比强、跨越赶超”的战斗姿态,奋力冲刺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来看记者对老新镇党委书记刘汉利的专访。

问:今年全市三级干部会议上提出,要奋力实现“千亿突破、百强进位”的发展目标,老新镇将如何围绕这一目标抓好落实?

答:老新镇认真落实全市三级干部会会议精神,勇担使命、奋勇争先,按照“一年对标、两年赶超、三年入围”计划,全力冲刺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为我市加快实现“千亿突破、百强进位”贡献老新力量。

全力以赴抓招商。坚持项目为王,聚焦虾-稻主导产业,大力开展产业招商、乡情招商、以商招商。组建招商专班,完善信息收集、项目研判、项目洽谈、一帮到底的招商机制。召开乡贤联谊会,举办政企恳谈会,选聘招商推介官5名,提升项目招引效率。截至目前,签约项目4个,总投资4.16亿元,在谈项目3个,计划投资3.87亿元,确保全年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5亿元以上。

马不停蹄上项目。坚持大员上阵,成立重点项目协调服务工作专班,严格落实“6411”项目管理制度,培育心辉粮油新增产值超8000万元、良成科技新增产值超2200万元等2个重大经济增长点。加快腾笼换鸟,盘活供销社、恒发棉业、潭沟粮油等闲置资产。推动良成科技、心辉粮油二期、恒派商贸等重点项目年内投产达效,确保实现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固投入库7.8亿元。

无微不至强服务。坚持久久为功优化营商环境,实打实为企业纾困解难。帮助心辉粮油、乘浪服装、名军众志等企业解决融资贷款8000余万元;解决心辉粮油26.7亩“三区三线”规划调整;协调解决良成科技、心辉粮油10kV工业用电专线,全力将营商环境“软实力”转化为项目建设“硬支撑”。

问:虾-稻产业是老新的重要支柱产业,未来如何发挥产业优势,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答:老新镇坚持深耕虾-稻特色产业,稳定虾稻种养面积8.6万亩,虾稻年产量达4.6万吨。培育虾稻企业11家,其中规上企业7家。连续两年荣获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荣誉称号,虾-稻产业成功通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项目评估。接下来,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打造“千亿龙虾”要求,大力实施“三农”提标工程,锻粗延长虾-稻产业链条,推动实现强镇兴村富民。

夯实农业发展根基。持之以恒推进农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做强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抢抓政策机遇,有序推动土地流转,采取“集中投入、连片治理、规模开发”模式,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将“小田”变“大田”,全年扩增虾稻面积6500亩。

集聚资源联农富农。积极探索“虾+稻+N”立体共作模式,常态化开展农技下乡,推广“四季有虾”种养模式,由“大养虾”向“养大虾”转变,力争虾稻田综合产值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建立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依托心辉、柳伍等龙头企业和9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广“企业+经营主体+农户”的订单模式,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双赢局面。

擦亮虾稻金字招牌。坚持抓特色、树品牌、促融合,着力打造一批“记得住、叫得响”的老新品牌。搭建益农信息服务站,拓宽网络销售渠道,实现“线上”与“线下”双线开花、实体经营与网上营销齐头并进。依托本地网络达人,大力推广“柳伍”小龙虾、“许多福”粮油、“螺尊”田螺等本地特色品牌,提升老新虾稻螺覆盖面和影响力。

问:全市三级干部会议上提出要掀起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新热潮、新气象,老新镇在作风建设上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今年以来,老新镇围绕市委“干部素质提升年”决策部署,以“四提四争”活动为抓手,推动全镇干部队伍提神提能、敢为善为,开拓进取。

聚焦思想铸魂,凝聚担当共识。坚持以学赋能,组织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青年干部读书班、村干部培训班等活动,引导干部学理论、强信念、转作风、提能力。

突出实战练兵,锻造过硬本领。深化“一线赛马”,建立专项工作调研机制,组织机关干部全过程参与经济建设、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中心任务,确保干部在一线工作中经风雨、长本领。

强化严管厚爱,激发内生动力。建立常态化谈心谈话制度,树立“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鲜明工作导向。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层层担当、人人担责的蓬勃发展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