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信局局长彭卫华:以链式思维增强企业动能 夯实工业经济发展底盘

江江智能助手

为您阅读潜江要闻

市经信局局长 彭卫华

 以链式思维增强企业动能 

 夯实工业经济发展底盘 

记者:锚定“千亿突破、百强进位”目标,市经信局如何发挥产业引擎作用,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经信局局长 彭卫华市经信局锚定“千亿突破、百强进位”目标,以“链式思维”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裂变”、特色产业“跃升”,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8个百分点;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5.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0.5个百分点。


一是以传统产业“焕新”筑牢发展根基。坚持以高端精细化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绿色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金澳科技推进“减油增化”战略,加快中能高端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推动丙烯等基础原料就地转化,延伸发展工程塑料、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等20余种高端化工新材料产品。绿色化工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0%,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3.3%。


二是以新兴产业“裂变”激活增长动能。推动光电材料产业聚链成群,加快达诺尔、晶瑞、北旭等光电材料龙头企业扩规,构建“电子材料-光通信-光信息服务”全产业链。光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值同比增长8.6%。前瞻布局氢能与新型储能产业,研究出台氢能发展政策,推进压缩空气储能、特变电工绿电制氢项目,打造“采卤-储能-制氢”循环模式,加快培育百亿级能源集群,建设华中能源战略基地。新能源产业完成产值同比增长8.7%。


三是以特色产业“跃升”壮大集群优势。加快纺织服装产业特色转型,推进“一总部一核心三基地”现代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全力打造高端户外服装供应链基地。推动虾稻全链融合示范,锚定千亿目标,构建“科研+种养+加工+交易+文旅”全产业链生态,加速迈向“中国虾稻产业第一城”。


记者:作为服务企业的核心职能部门,市经信局通过哪些具体举措和创新方式,切实为工业企业纾困解难、赋能增效?

市经信局局长 彭卫华梯度培育强主体,夯实企业发展根基。一是梯次入规扩总量。建立“新建跟踪-规下培育-达标入规”递进机制,动态管理培育库企业,规上工业企业总量创历史新高,达372家。二是培优突破提质量。构建“专精特新-单项冠军-标杆企业”培育梯队,我市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3家、单项冠军4家、先进级智能工厂11家。今年新申报先进级智能工厂8家。三是龙头强链增效益。聚焦绿色化工、光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推动龙头企业产值回归。小龙虾、纺织服装等品牌效应凸显。


系统施策优服务,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一是做好政策“加持”。纳入省级高质量专项项目9个,兑现市级产业扶持资金3841万元。二是做实企业“减负”。成长工程、专精特新等6大项目实行免申即享,推动政策更快兑现。三是做优要素“乘效”。推荐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项目16个,总投资15.85亿元。四是做强堵点“除困”。开展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大经济增长点包保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与,四大家领导全员上阵,全面开展“大走访大调研送服务解难题”活动,召开一季度“政企面对面”工业现场办公会,共收集69家企业83个问题,企业诉求解决率达90%。


三向发力增动能,激发企业发展新活力。一是创新驱动向“新”提质,为企业选派“科技副总”,累计解决技术难题32个,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3个。成功推荐晶瑞电材获种子独角兽认定。二是数字赋能向“智”转型。制定《潜江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企业上云率再创新高,新培育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AAA级认证企业2家,省级5G全连接工厂实现零的突破。三是循环链接向“绿”升级。高标准推动全市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推动化工行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达97%。


记者:围绕实施“九大工程”,我市如何在扩大工业有效投资上发力?

市经信局局长 彭卫华一是以目标为导向,推动工业投资稳增长。坚持目标导向,强化日常监测和项目入库,实行月度监测分析。与统计、发改等部门建立项目入库联动审核机制,抓好项目统计入库服务,指导项目建设单位提高统计资料申报质量,推动工业和技改投资指标稳步提升。


二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夯实工业经济底盘。梳理摸排招商引资新落户项目、续建项目、规上企业计划技改项目,分门别类建好重点项目库,每月一更新调度,及时掌握重点项目建设进度。集中优势力量,以大项目拉动大投资、以大投资促进大发展。要集中优势力量,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建设中的困难梗阻,按照“6411”时序要求,加快项目前期办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提升项目实际效能。


三是以政策为引领,增强企业投资发展信心。牢固树立“服务好现有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理念,花大功夫、下大力气推动本地企业技改扩规。坚持政策引领,用好用足专项政策,常态化开展项目政策兑现,增强企业投资发展信心。聚焦重点产业,加快引导企业实施以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化装备应用、产业链延伸为核心的技改提能项目投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