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阅读潜江要闻
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煜 通讯员 兰琨)“真没想到事故处理这么快!”近日,家住湖滨路附近的私家车主刘女士在经历一场轻微剐蹭后,通过手机屏幕看着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电子签章生成的那一刻,连连感叹。这场快速处理的交通事故,正是我市公安部门以改革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提升群众幸福感的生动注脚。
“以前处理事故就像医院挂号看病,要在交警部门、保险公司、汽车4S店来回跑‘门诊’。”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庞守华打了个形象的比方。2023年起,市公安局针对“小事故大拥堵”“现场等警时间长”等民生痛点,率先推行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改革,将原本分散在公安、司法、保险等部门的职能整合成立潜江市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中心,致力打造“15分钟事故处理服务圈”。
在快处中心大厅,记者目睹了全流程“一站式”服务的高效运转,当事人王先生正通过视频快处系统与坐席民警连线,手机镜头下,事故现场全景、碰撞细节、证件信息逐一采集上传;另一侧,保险协会派驻员同步完成车损核定,司法确认窗口前,调解员正引导双方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赔偿协议。
如今,中心日均接处警量中,视频快处占比已达54%。我市公安交警部门还充分利用派出所就地就近、人熟地熟条件,推广所队联勤模式,进一步解决农村偏远地区出警远、慢等问题。结合视频远程快处,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折腾”成为现实,群众认同感、满意度显著增强。
在早晚高峰、各个路口,快处队员骑着电动自行车如穿梭机般抵达事故现场,拍照、上传、引导撤离,整个过程不超过8分钟。从报警到理赔到账,全程不超过2小时。
在程序简化上,我市公安交警部门开创性实施“双轨快处”,符合条件的轻微事故,当事人既可选择“云处理”即时办结,也可按“四张照片+两证一卡”标准自助取证后到中心定责。据了解,98%的案件处理时长控制在15分钟内,较传统模式缩短83%。“过去一起追尾事故能堵上半小时,现在快撤机制让道路梗阻率下降了67%。”快处中心负责人介绍。
“最暖心的是司法确认窗口。”外卖骑手小陈回忆起被私家车剐蹭的经历,对方车主起初拒赔,正是中心引入的司法确认程序,让这份调解协议获得了法院的免费“法律背书”。“不用打官司就能拿到赔偿,实在是太省心了!”小陈的话道出了众多当事人的心声。自该程序推行以来,快处案件履约率达99.2%,2024年经司法确认的案件执行率达100%,为群众免去诉讼成本超过30万元。
从交通事故“一站式”快处中受益的不只是群众,某财险潜江分公司理赔部经理算了一笔账,派驻专员现场定损使理赔周期从72小时压缩至24小时,查勘成本降低40%,“企业减负,群众受益,这才是真正的双赢。”
从“车等警”到“警找车”,从“多头跑”到“一窗办”,近2000起案件100%结案率背后,是“小事故”里的“大民生”。数据显示,2023年,我市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下降19%,事故类警情现场处结率提升至92%,早高峰平均车速提升12%,因事故引发的拥堵次数下降65%。潜江公安正以改革书写民生答卷,绘就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交通治理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