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与“龙虾产业”的深度对话

江江智能助手

为您阅读潜江要闻

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谭 欣)七月的武汉,暑气蒸腾,但一场关于“潜江龙虾”的新闻发布会,比盛夏更灼热。

7月10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发布厅座无虚席,来自中央、省、市的近20家新闻媒体的镜头,对准当天的“主角”——“潜江龙虾”。

这是我市“落实‘虾十条’ 聚力建支点”新闻发布会现场,更是一场与“龙虾产业”的深度对话。

现场交流环节,众多媒体记者踊跃举手,聚焦着同一个关键词:创新。

有记者问,如何让武汉或其他大中城市的消费者,不出家门也能吃上新鲜又地道的“潜江龙虾”?

市商务局负责人手持潜江小龙虾‘虾卡’展示:“‘虾卡’支持配送到家、门店提货,依托中央厨房实现‘克级精准调味’‘活虾现烧’,线上小程序下单可同城极速配送。目前,已在武汉市布局8个提货窗口,同城1小时送达,让消费者尽享极致新鲜。”

湖北日报记者提问:“在推动虾-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擦亮‘潜江虾稻’招牌方面,潜江市采取了哪些措施?”

“‘虾十条’提出打造以质量为核心的标准体系,潜江市近年来在龙虾产业标准体系建设上有哪些新突破?”湖北垄上频道记者问。

面对提问,各位发布人列数据、举实例,娓娓道来——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回应虾-稻产业发展时说:“我市坚持技术标准保质、订单农业筑基、科技龙头赋能,全链条立‘规矩’,确保小龙虾从田间到餐桌步步‘锁品质’。”

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则针对关于标准体系建设的提问作答:“我市创新构建的全链条标准体系,形成‘环境可监测、操作有规程、安全能追溯’的标准化格局,推动潜江小龙虾产业从量的增长到质的飞跃。”

我市首创的“四季有虾”模式,打破了传统模式的时间限制,实现小龙虾全年均衡供应,满足消费者“时时尝鲜”需求,也带动养殖户季季增收。

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全市累计上市冬虾约2.4万吨,实现产值约21.9亿元,有效填补了冬季小龙虾市场供应空白。

针对“四季有虾”模式促进小龙虾产量增加,有记者提出疑问:是否会出现价格“大跳水”的情况?

经核实,小龙虾价格波动属于农业生产与消费的正常周期规律,产业整体呈现健康发展态势。2025年一季度全市小龙虾累计产量达2.56万吨,同比增长约9%,产值达27.32亿元,同比增长41.21%,小龙虾产业实现“量质齐升”。市场价格走势整体稳中有升、波动可控,1至6月,小青、中青、虾苗均价皆同比上涨,仅炮头虾均价略降,每年5至6月进入水稻插秧时节,小龙虾集中上市,价格会阶段性回落,6至8月进入高峰消费期价格回升。从养殖效益看,虾农收入稳步提升。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举措表明,在落实省“虾十条”的进程中,潜江正以“破题者”的姿态,在小龙虾全产业链上写下了一连串创新注脚,让“潜江龙虾”由一季红变四季红、由一桌红变满堂红、由一城红变天下红,加快形成千亿龙虾特色产业集群,为湖北加快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潜江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