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出一河清水 唤回两岸生机

江江智能助手

为您阅读潜江要闻

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曾俊伟)盛夏时节,周矶街道雷潭村粪污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一片忙碌,工人们正操作喷淋装置为主体建筑进行降温。

“目前综合池主体已基本完工,接下来将投放活性菌提升厌氧生物处理效果,在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的同时,通过厌氧工艺降低污水中污染物含量。” 该项目负责人陈斌项介绍,项目建成后,能有效解决农村“脏、乱、差”等卫生问题,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不远处的雷潭村村容村貌示范点项目建设同样如火如荼。工人们抢工期、赶进度,忙着砌砖、建围栏、清理房前屋后的“三堆两垛”,全力营造清洁家园。

这些项目,正是周矶街道加快推进流域治理、切实解决源头区域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控问题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雷潭村沿堤河不仅是“一泓清水润潜城”引隆补水工程的源头水系,更是百里长渠的唯一进水来源,其水质直接关系主城区水体质量。该河段(雷潭村段)全长约2.8公里,沿线涉及4个村民小组、280户980人,月均用水量约840吨。此前,部分村组生活污水虽经管网集中收集却未配套终端处理设施,粪污仅靠小三格化粪池简易处理,导致污水直排沿堤河,存在明显污染风险。

对此,周矶街道按照“治水先治源”原则,以“源头防控、系统治理、生态修复、相关治理项目落地,全民参与”为核心,通过多项举措推进项目落地,有效破解源头区域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控难题:

——实施兴隆灌区续建工程沿堤河整治提升项目。对沿堤河雷潭村段2.8公里河道进行综合治理,通过疏浚河道、建设生态护岸等措施,提升灌溉、排涝、防洪能力。同时,改造东荆河倒虹吸水利配套设施,提高区域水资源调配效率,保障百里长渠水源安全。

——实施和美乡村建设项目。以“生态宜居、兴业富民、文明和谐”为目标,通过科学规划、分类推进,实现村庄全域环境提升。

“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雷潭村党支部书记刘传义表示,项目建成后,能有效解决项目区农村污水排放处理难题,让村庄环境更整洁,切实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周矶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着力构建长效运维机制,建立“政府主导+平台主体+部门项目支持+街道全面融入”的运行模式,形成“建设-运维-监管”协同的闭环链条。同时,将护水责任纳入《村规民约》,推行“门前三包”“积分超市”等制度;定期开展生态培训,培养本土“土专家”“田秀才”;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发动中小学生带动家庭成员参与环保实践,形成环保意识代际传承,为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