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阅读潜江要闻
潜江北片城区鸟瞰。
2025湖北“潜江龙虾”产业博览会开幕式现场进行招商引资项目签约。
来自五湖四海的龙虾美食爱好者齐聚潜江,共赴龙虾宴。
长飞潜江公司生产车间。
潜江巨金米业的5G大米加工厂。
潜江高新区王场园区内,电材行业领军企业集聚发展。
近日,2025赛迪百强县榜单发布,潜江位居第71位,再次入选全国百强县榜单。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态势严峻。
潜江市委、市政府敏锐认识到,要跳出潜江审视潜江、立足全国全省定位潜江、站在未来发展谋划潜江,强化对标先进、对表一流的争先意识,在与好的比、与快的赛、与强的竞中实现跨越赶超。
今年来,潜江上下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承压奋进、矢志前行,全力稳增长、防风险、保民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财政总收入增长13.1%,三项指标分别排名全省第一、二、三位。
攻坚克难、决战决胜,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期,潜江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决心,铆足干劲拼劲,加快实现“千亿突破、百强进位”,努力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打头阵,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作出潜江贡献。
挺起产业脊梁——
重大项目“立梁架柱” 集群发展攀高逐绿
听!机声轰隆,工厂车间马力全开。看!塔吊林立,重点项目火热推进。
盛夏,比气温更火热的,是潜江高新区“鏖战”项目建设的场景。
走进阿科力科技(潜江)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年产2万吨聚醚胺、3万吨光学材料项目正进行试生产。该项目总投资10.5亿元,生产聚醚、聚醚胺、环烯烃单体等合成材料。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环烯烃单体及聚合物国产化突破,年均销售收入17亿元。
不远处,湖北兴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年处置利用10万吨光芯屏行业废弃电子化学品项目,工人们也为试生产做最后冲刺。该企业专注对工业危险废物和其他社会源危险废物进行环保处置,建成后将推动潜江微电子材料及化工产业加速向“绿”而行。
潜江紧盯项目抓进度,高起点谋划项目、高标准争取项目、高效能招引项目、高速度建设项目,落实“6411”项目全周期服务机制,即项目签约后6个月内开工、开工后4个月内统计入库、开工后1年内竣工、竣工后1年内培育进规进限进高,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份清单、一抓到底”,推动项目真落地、快建设、见实效,一批“立梁架柱”的产业项目正从图纸变为现实。
产业强则县域兴。产业的核心不是单个企业的强大,而是生态集群的繁荣。
今年上半年,潜江产业集群培育成效显著。石油化工产业集群获批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端湿电子化学品产业获批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光电子创新型产业集群顺利通过省级年度绩效评价。
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离不开新兴产业的创新引领。
工业方面,坚持以延链补链为抓手,以攀高逐绿为导向,推动石油化工“减油增化增特”、盐卤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光电材料突破性发展、户外服装产业联盟集群发展,前瞻布局机器人触觉传感器、固态电池、农业微生物等产业新赛道,加快构建“1+2+N”现代化产业体系。
农业方面,持续抢抓“虾十条”政策机遇,推广“四季有苗、四季有虾”新模式,开发保健品、化妆品、医药品等高附加值新产品,探索虾卡、企业包田养殖等新型营销方式,打造服务全省、面向全国、链接世界的供应链平台,推动小龙虾全产业链创新升级。
从一个重大项目,到一条产业链,再到一个产业生态圈,形成支撑潜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健脊梁。
扮靓水乡园林——
“绣花功夫”精雕细琢 水韵绿意焕新颜
最近,走在潜江街头,不少市民发现身边多了些变化——
泰丰路与南荷路交叉口,高大围挡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如梦如幻的格桑花海;
中南世纪雅苑小区附近,曾经脏乱无序的荒地,如今变成了精致灵动的口袋公园。
今年,潜江通过打造“口袋公园”、点缀墙体彩绘、“拆墙透绿”等举措,让城市“边角料”焕发生机,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好生活。
前不久,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
潜江发挥河渠纵横、水网密布的生态优势,坚持治水、营城协同发力,擦亮“水乡园林”城市名片。
向水要品牌!深化县河、百里长渠、城南河、城东河等水网单元综合治理,统筹做好源头增量、全城截污、尾水提标、水系连通、持续循环工作,守牢水安全、提升水动力、优化水生态、营造水景观、发展水经济,推动一泓清水润全城。目前,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由60.44%提升至76.65%。
向绿要品味!一块闲置地的华丽转身,一条绿道的蜿蜒延伸,一簇鲜花的悄然绽放……方寸之间尽显城市之美,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微更新,不仅提升了城市品质,更让群众在“小而美”的空间里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幸福。
向精要品质!树立“精明增长”理念,系统实施城市更新,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上半年92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40个小区正在进行道路黑化等收尾工程,加装电梯56部,让居民乐享新生活;谋划打通16条城市断头路,目前,已开工建设5条,今年9月前再启动4条道路建设,2026年6月前将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形成全域半小时通勤网;重拳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污染、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问题,让城市“净”中有“静”、规范有序。
在乡村,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三堆两垛”整治、“三无两少”试点、“厕污垃”革命“四项攻坚”,推动美丽乡村连点成线、织线成面,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打造“百里长渠生态景观带”,建设滨水休闲空间;实施“水系连通+乡村振兴”工程, 城乡融合绘就发展新画卷。
厚植营商沃土——
企业赞“兴业好地方” 政企同心活力足
企业满意度、获得感,是衡量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尺。
“我们真切感受到潜江是投资兴业的好地方。”7月3日,在潜江市民营经济发展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长飞潜江公司副总经理程景飞的发言,铿锵有力。过去10年,长飞集团不断在潜江追加投资,潜江公司先后经历5次扩产,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预制棒和光纤制造基地。
无独有偶。“潜江市委、市政府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专注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湖北孚诺林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希兰深有感触地说,2021年孚诺林落户潜江,去年7月二期项目投产,两期项目投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性能偏氟乙烯聚合物生产基地。
企业为何一而再、再而三投资潜江?答案其实很简单:哪里“阳光雨露”充足,“候鸟”就往哪里飞。
让企业家投资放心、创业顺心、发展安心,在潜江已成为共识。
倾听企业诉求——建立“政企面对面”现场办公机制,聚焦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通过“季度专题会+遍访解难题”模式,持续跟踪,限期解决,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目前,该市发改、经信、商务等部门研究解决62家企业反映的问题82个,已办结71个,企业诉求解决率达87%,亲商安商惠商的氛围越来越浓。
真金白银支持——今年上半年,潜江市本级财政兑现各类政策资金超3.42亿元,是去年全年总量的1.34倍,涵盖重点企业培育、产业集群发展、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等众多领域,惠及200余家企业,既有龙头企业、瞪羚企业,也有中小微企业、“小升规”企业,各类企业活力全方位激发。
全生命周期服务——细化出台《服务支点建设持续改进提升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常态化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精准落实惠企政策,助力企业破解用工、融资、技术升级难题。组织党员干部进农家、访群众;进车间、访企业;进一线、访实情“三进三访”活动,累计下沉农家、车间、一线7665次,解决群众难题1383次,为企业纾难解困1041次,化解矛盾纠纷901起。对新老、大小等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构建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壮大、转型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擦亮“潜力办”政务服务品牌。
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干部,重点看作风。在潜江,人人都是参与者、建设者,比学赶超、创先争优成为主旋律。
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市领导包联重点企业项目,敢于挑担子、啃骨头;各地各部门互相补位、协同作战,形成合力。
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建立“正向激励+反向鞭策”工作制度,让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
今年以来,干部队伍作风有了新气象新变化,一些工作动起来了、忙起来了、快起来了!
江汉盐化工业园通过省级D级安全风险等级复核,原来计划半年完成的,三个星期就取得了战果,体现了潜江速度。
建立疑难问题“兜底办”工作机制,帮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解决了一批困难问题,全市申诉求决类初次信访一次性化解率达到95%以上,12345政务服务热线群众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
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把握。
今日潜江,生机无限,潜力无限!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