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竹板声声 党的声音进万家

江江智能助手

为您阅读潜江要闻

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莹 艾帅)蝉鸣鸟叫的傍晚,竹根滩镇芦洑河广场上,清脆的竹板声与阵阵喝彩声相映成趣。今年以来,该镇党委政府将政策宣传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创新打造“文化赋能”模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组织民间文化志愿者以群口说唱、三句半、皮影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把防溺水、廉洁文化、厕所革命等政策要点,编排成群众爱听易记的“身边故事”,并制作成短视频广泛传播,让政策如春风化雨般走进百姓心里。

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文艺作品,不仅成了当地群众的“心头好”,更得到“全国农村人居环境”公众号等平台转发推广,让基层治理的“竹根滩经验”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童声唱响安全曲 防溺水教育“活”起来

“汉江水呀弯又长,防溺知识细听详”“六不准,记心上,专业救援保安康”……在竹根滩镇的校园与村塆里,一段朗朗上口的《竹根滩娃防溺水童谣》正被孩子们争相传唱。这首由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共同创作的快板童谣,巧妙融合了汉江流域的水文特点、本地常见的野塘隐患(如青苔滑石、暗流漩涡)与“防溺水六不准”准则,以“竹板一打声震天”的欢快节奏,将严肃的安全教育转化为孩子们爱听易记的“安全儿歌”。

“以前讲防溺水,孩子总听不进去;现在跟着快板唱,都会提醒我们‘危险水域不能去’。”青年村刘女士感慨道。

为让安全教育入脑入心,该镇不仅创作了童谣,还构建了31个由村干部、辅警、学校教师、志愿者组成的“四位一体”安全责任专班和35支水域巡逻队,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的长效监督网。

据悉,该童谣录制成的短视频被市委宣传部、市妇联等部门转发推广,成为区域防溺水宣传的“样板案例”。

快板敲响廉洁音 党纪法规“唱”进心

“公款吃喝是红线,婚丧喜庆扬正气”“干部履职要求实,冷硬横推要挨罚”……7月15日晚,在我市2025年廉政教育专场文艺演出中,竹根滩镇群众自编自演的群口快板《克己奉公勤廉为民》登台亮相,凭借轻快的节奏、接地气的语言,赢得了满堂喝彩。

这部作品的创作源于基层治理的现实需求。“廉洁教育不能光靠文件传达,得让群众和干部一起参与。”竹根滩镇综合文化站站长邵乐钧介绍,创作团队深入走访党员干部与村民,将“实事求是求实效”“服务群众禁推诿”等具体要求,与“千年旧俗难改变”的乡风文明建设难点相结合,用“竹板一打响叮当”的传统形式,把党纪法规转化为“群众语言”。

演出中,“婚丧喜庆扬正气”的倡导引发村民共鸣,“公款吃喝是红线”的提醒让干部警醒,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民生答卷”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防溺水童谣到厕所革命快板,从廉洁教育说唱到移风易俗短剧,竹根滩镇宣传思想文化重点工作清单上,每一项紧扣民生热点与政策要点的任务,都在以清晰的计划表稳步推进。该镇党委、政府将创新深植于政策宣传全过程,以“形式新颖、表达鲜活、群众能懂”为目标,推动利民便民惠民政策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融入日常点滴。

“传统厕所蚊蝇多,粪污暴露隐患大;科学厕改地面净,振兴乡村惠万家……”在《推进厕所革命 建设和美乡村》作品中,创作团队用对比手法展现改厕前后的生活变化,配合“下水安装要通畅,长效管理有良方”的实操指导,既普及了政策,又激发了群众参与热情。该作品被“全国农村人居环境”公众号报道,成为全国改厕宣传的参考案例。

据统计,除正在彩排的《寻味竹根滩 邂逅真滋味》外,竹根滩镇已推出防溺水、勤廉文化、厕所革命等7个主题视频,其中6个通过官方平台发布,累计覆盖群众超万人次。

这些作品的成功,正是竹根滩镇党委政府激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阵地效能的生动注脚。该镇以短视频创作生产为抓手,联动线下惠民展演,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沉下去”“活起来”。

文化惠民正激活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如今,在竹根滩镇,文化志愿者的歌声既是安全知识的“扩音器”、廉洁理念的“传播机”,更成为党群同心共治的“奋进鼓点”。以文化浸润激活治理效能,用民心凝聚撬动发展合力,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正随着这声声乡音愈发强劲。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