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阅读潜江要闻
原标题:“一只虾”带火一座城——“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潜江
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晓勤 关洪磊)8月26日,潜江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由中宣部组织的“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20余家中央及省直主流媒体的记者齐聚水乡园林,共同探访“一只虾”如何拉动近千亿产业链、带火一座城。
采访团在张家窑“四季有虾”池塘养殖试验基地参观。
采访团首站抵达张家窑“四季有虾”池塘养殖试验基地。无人机在池塘上方精准投喂,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现代科技与传统养殖在这里深度融合。基地负责人介绍,“四季有虾”模式通过技术创新,突破水温与季节限制,实现全年供应,不仅大幅提升产量,更有效平抑市场价格波动,延长产业链效益周期。
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明波接受媒体采访。
“潜江的小龙虾现在已经走到了千家万户的餐桌上,冬天我们在北京也能吃到夏天才有的小龙虾,技术的进步正悄悄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人日报社湖北记者站站长张翀参观基地后感慨道。潜江从“一季虾”到“四季有虾”,背后是持续多年在科研育种、标准制定与技术推广上的深耕。
湖北潜网生态小龙虾产业园。
采访团在湖北潜网生态小龙虾产业园。
在潜网生态小龙虾产业园,另一番火热场景正在上演。供应链展厅内实时更新的交易数据、物流动态,凸显潜江作为全国小龙虾交易中心的枢纽地位。交易中心内,“虾嫂”们手法娴熟地分拣、打包,每天成千上万箱小龙虾从这里发往全国600多个城市,13条冷链主线实现4-14小时通达全国。产业园不仅带动就业创业,更通过推动农旅融合,探索出一条“线下体验+线上消费”的新路径。
潜江小龙虾交易中心。
潜江小龙虾交易中心档口“虾嫂”正在分拣小龙虾。
“‘一只虾’真的能带动一座城。”21世纪经济报道华中新闻中心主任陈红霞参观完交易中心后激动地说,“潜江打造了全国领先的产业集群和区域公用品牌,实现了从生产到消费、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赋能,看完真的特别震撼。”
生态龙虾城。
随着采访深入,采访团走进生态龙虾城。这座集美食、文化、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旅地标,不仅是潜江的城市会客厅,更是消费新引擎。诸多餐饮品牌从这里起步,通过标准化运营、跨区域拓展,将“潜江龙虾”金字招牌推向全国。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拍。记者们用笔和镜头记录下这座城市的创新脉动。潜江小龙虾产业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已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选育、生态养殖、加工出口、餐饮旅游、节庆文化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870亿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高达527.2亿元,带动就业22万人。
潜江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就业指导科负责人刘傲接受采访。
小龙虾检测现场。
潜江的成功并非偶然。近年来,我市紧抓省“虾十条”政策机遇,大力实施“一产提效、二产提质、三产提级、品牌提档”四大工程,推动产业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潜江龙虾1号”新品种审定,到功能性壳寡糖的精深加工突破;从“百城万店”工程落地,到“与辉同行”直播单场销售额突破4100万元……潜江不断拓展产业边界、提升价值空间。
“高质量发展不是抽象的概念,在潜江,它是可见、可感、可尝的。”科技日报社记者孙瑜说,“科技赋能传统农业,在这里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眼下,潜江正朝着“千亿产业集群”目标迈进,推动小龙虾从“一季红”转向“四季红”,从“一桌红”拓展到“满堂红”,从“一城红”蔓延为“天下红”。这座因虾而兴的城市,正以创新与实干,为湖北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贡献力量。采访团记者们也纷纷表示,将通过鲜活报道,积极把潜江产业创新、就业促进、农旅融合的故事,传播到更广阔的舞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