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阅读潜江要闻
原标题:何以潜江?——“一只虾”写就中国特色产业的突围样本
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琼艳)初秋时节,暑气未消。
当“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潜江,这座小城便以满城虾香,道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密码。
从昔日的“夏日限定”到如今的“四季鲜供”,从街头排档的烟火气到千亿产业集群的壮阔图景,潜江用一只小龙虾,写就了中国特色产业的突围样本。
底气:从数据里长出的产业自信
这份底气,藏在一组组硬核数据中。
2025年6月发布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湖北在小龙虾养殖、加工领域领跑全国。
潜江“中国小龙虾之乡”的品牌愈发耀眼:品牌价值527.2亿元,蝉联全国榜首;综合产值突破870亿元,勾勒出昂扬向上的增长曲线——这是潜江递给世界的产业名片。
2023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虾十条”,明确“潜江龙虾”为全省唯一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从养殖、加工到品牌、农文旅多维度赋能。
政策春风里,潜江以“四大工程”为引擎,通过一产提效、二产提质、三产提级、品牌提档,不断拓展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如今,这座小城正聚焦“四季有虾”、工厂养殖、标准制定等关键环节,推动小龙虾产业从“一季红”迈向“四季红”,从“一城红”辐射“天下红”。
破局:让小龙虾告别“季节依赖”
“以前养虾靠天吃饭,现在咱这虾,四季都能上餐桌!”8月26日,后湖管理区张家窑“四季有虾”池塘养殖试验基地里,虾农李福建看着满筐小龙虾,乐得合不拢嘴。
在专家帮助下,他对普通池塘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四季有虾”,30亩虾池全年产虾1.2万公斤。其中冬虾价格高、品质好,他收获的5300斤冬虾中,7钱以上的大虾占80%。
曾经,小龙虾是不折不扣的“夏日限定”,冬季钻进洞穴休眠,让市场常年陷入“半年饱和半年空”的供需失衡。
转折点出现在2023年。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7家科研单位,攻克“四季有虾”核心技术。走进研究院养殖基地,精养池里的智能设备实时显示水温、pH值等数据,工厂化车间的“独栋虾舍”保持四季恒温。
“我们从‘住、食、种’三方面突破。”该院副院长李明波介绍,通过水温调控实现全年育苗,筛选耐寒水草稳定水体,采用微生物发酵饲料提升生长效率。
更妙的是专利“回字形”池塘——外圈繁育虾苗,内圈养殖成虾,分区调节水位互不干扰。这种模式让2024年湖北“四季有虾”养殖面积升至35万亩,产量突破3万吨。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潜江龙虾”养殖产量12.25万吨,同比增长4.6%;即便全国虾价普遍回落,潜江小青虾、中青虾价格仍分别上涨16.7%、8.2%。
深耕:“吃干榨尽”每只虾
走进湖北新柳伍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加工车间,液氮速冻机以零下196℃锁住虾尾的鲜美。这套生产线年产价值8亿元的单冻虾尾,产品远销欧亚。
虾子全身都是宝。在新柳伍,曾经废弃的虾头虾壳,正被提炼成虾粉、虾油,身价翻了几十倍。从2003年的“小作坊”到年产值近20亿元的企业,新柳伍的成长是潜江小龙虾产业链延伸的生动缩影。
这里的48家规上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80万吨,产值270亿元。华山科技将虾壳制成甲壳素胶囊,莱克食品的虾尾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潜江跳出“就虾卖虾”的思维,让小龙虾从餐桌美食变身生物医药原料,实现了价值跃升。
瞄准消费年轻化趋势,企业纷纷跨界:新柳伍推出“吮指虾尾”口袋零食,虾皇与良品铺子合作开发即食产品。从调味虾到保健品,小龙虾在潜江被“吃干榨尽”,催生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突围:从“潜江味”到“中国味”
夜幕降临,潜江生态龙虾城虾皇店里人潮涌动。
“虾皇在省内有5家直营店,在北京、浙江、江西、河南、新疆等地有近百家合作加盟店。”该店店长介绍。
虾皇只是潜江持续推进“百城万店”工程的一个缩影。“每天从潜江冷链配送,保证原汁原味。”这句话道出这一工程的核心——标准化。
截至2025年6月,全国“潜江龙虾”品牌店超4000家,采用潜江标准的餐饮店已突破1万家,形成连锁矩阵。
不仅如此,晓飞歌公司在全国布局的“小龙虾驿站”已开业503家,待开业700余家;在武汉设立8个“潜江龙虾”产品售卖及“虾卡”提货窗口,搭配1500平方米的中央厨房,实现活虾冷链直供、标准化加工及主城区1小时外卖直达,“虾卡”模式也在持续迭代升级。
支撑这张网络的,是中国虾谷小龙虾交易中心。
每天凌晨,660多家商户在此分拣打包,3000多辆冷链车沿着交通动脉,14小时内将鲜活虾送达全国600多个城市。2025年上半年,这里的交易量达17.7万吨,产值75.27亿元。
交易中心的大屏幕上,小龙虾价格“行业指数”曲线波动起伏。
“冬季小龙虾价格上涨时,养殖户可精准调控捕捞量,企业则能调整加工产能,抢占市场先机。”潜网生态小龙虾产业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康峻介绍,他们在全国建立30个价格收集站,汇总分析主产区和主消费区数据,形成并发布指导全国的小龙虾价格“行业指数”,为虾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线上渠道同样火热。潜江小龙虾供应链平台吸引1097家企业入驻,累计交易额超181亿元。今年5月,董宇辉在潜江一场溯源直播卖出39万单,4100万元的销售额让潜江小龙虾再次火爆全网。
新生:当小龙虾遇上“新玩法”
在潜江街头,小龙虾元素处处可见。油焖大虾作为“开山鼻祖”,是刻在潜江人骨子里的味道;而柠檬泡泡虾、水晶虾、姜辣虾、榴莲虾等跨界组合,则不断刷新着食客的认知。
“以前只晓得油焖、蒜蓉口味,”科技日报社记者孙瑜惊喜地说,“只有来潜江亲身体会才知道,这里的小龙虾有这么多口味,每种都独具特色。”
口味创新是产业的活水源泉。经过二十多年发展,潜江创新推出128道小龙虾菜品,其中10道入选湖北名菜,“潜江油焖大虾”更是成为楚菜十大菜品代表。
“潜江龙虾”不仅丰富了国人的餐桌和生活,也对外输出、圈粉世界,远销30多个国家,成为“中国味道大使”,被许多人称为“中国新特产”。
文旅融合更让小龙虾成为城市符号。“楚韵虾香”马拉松融合体育与美食,产业博览会引入“电竞+非遗”,2024年吸引游客超750万人次。
当前,“餐饮+零售+文旅”的立体化格局,正让“潜江龙虾”从产业IP成长为文化符号。
展望未来,潜江的规划清晰有力:创新技术模式,让“四季有虾”成常态;深化精深加工,开发保健品、化妆品;拓展消费场景,建设全球供应链平台。
当全国每10只小龙虾就有4只来自湖北,当“潜江龙虾”香飘世界,这座小城的答案愈发清晰——何以潜江?因一只虾的蜕变,更因一群人的创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