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阅读潜江要闻
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珊珊 孙琴琴)9月8日中午,市曹禺小学食堂内热气氤氲。陪餐家长平杨丽放下餐盘,笑着称赞:“今天的菜都很入味,荤素搭配也不错,孩子回家总说在学校吃饭比家里还香!”食堂里,学生们捧着餐盘有序取餐,餐盘内餐食搭配均匀,这温馨场景,正是市委、市政府以“先行先试”魄力推进“校园餐”专项整治的生动成果。
此前,我市“校园餐”管理曾面临不小难题。“以前学校自己采购,今天这家菜新鲜度不够,明天那家肉价又偏高,食品安全也没个准数。”某乡镇中学负责人坦言。据了解,全市中小学食堂曾长期实行“一校一采”模式,涉及235家供应平台,区域价格差异、食品安全隐患、干部廉洁风险、监管难度大等问题突出,成为家长忧心、社会关注的民生痛点。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校园餐”整治纳入民生实事重点工程,由市教育局牵头,深入贯彻《湖北省中小学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购配送工作指南》,在充分借鉴外地经验、广泛征求学校意见的基础上,果断推出大宗食材集中采购配送改革,变“各校分散采购”为“教育局统一实施”,构建起覆盖全流程的采购新机制。
“通过公开招标筛选优质供应商,每批食材都能扫码溯源,从产地到餐桌全程可控。”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工会主任余涛介绍,新机制带来六大突破:严把供应商入口关,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组建营养指导师团队,制定全市统一带量周菜谱;统一食材价格,消除城乡、校际差异;监管平台公开食材信息,家长、学生随时可查;学校从“采购者”变“监管者”,从制度上防范廉政风险。
在曹禺小学食堂电子屏上,当日食材采购清单、检测结果、营养成分表清晰可见。该校副校长李莉表示:“统一采购后,食材都是知名品牌,蔬菜、肉类有专门公司供应,企业先检测、教育局再把关,我们特别放心!”这番话,道出了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心声。
午餐时间,曹禺中学(泰丰校区)八年级学生田雨祺捧着餐盘兴奋地说:“学校饭菜种类特别多,荤素都有,喜欢的菜能多打,吃完上课特别有精神!”学生的满意,源于我市“校园餐”构建的“采购-加工-销售”闭环:猪肉供应通过“公开招标+动态考核”推动企业标准化改造;蔬菜依托“本地化采购+集团基地保障”,既保证新鲜,又带动本地种植规模化,形成“校地共赢”的良性循环。
“我们以‘安全可溯、营养均衡、供应稳定、性价比高’为核心,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学生餐食上。”作为统一采购商,市农业发展集团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易江南表示,将严格按监管要求,从采购到配送全程留痕,并每天进行抽检,全力守护学生“舌尖安全”。
如今,全市83所中小学食堂已全部实现大宗食材集中统一采购配送,“校园餐”专项整治成效显著。这背后,是市委、市政府“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落地实践,也是各部门协同联动、创新突破的不懈努力。从构建集中采购新机制,到打造数字监管新平台,潜江不仅守牢了校园“舌尖安全”,更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家校协同”的“校园餐”治理路径,为全省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潜江经验”。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校园餐’整治,不断完善机制、优化服务,让学生吃得安全、吃得营养,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余涛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