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阅读潜江要闻
原标题:筑牢安全发展基石 激活产业升级动能——江汉盐化工园区D级创建的“稳”与“进”
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莹 张芷龙)初秋的江汉盐化工业园内,塔罐林立间跃动着创新发展的“火花”,产业链升级的浪潮正推动这片热土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之路。
今年5月,江汉盐化工业园正式获评D级化工园区,这座以“盐”为根基的园区,正以安全为基、创新为翼,书写着传统化工向绿色低碳转型的生动实践。
破题·从“风险攻坚”到“安全标杆”
安全是化工园区的生命线。
“化工园区安全等级分为A到D四级,D级代表着‘较低安全风险’的最高标准。”潜江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郑琼介绍,“获评D级不仅意味着安全管理达到国家规范要求,更为企业扩建、产业链配套提供了合规空间,是园区良性发展的‘金字招牌’。”
作为中石化江汉盐化工产业基地的延伸,这里承载着“盐-氯-碱-精细化工”产业链核心功能,聚集了长飞光纤、菲利华等国内外龙头企业。但化工产业的高风险性始终如影随形——氯碱反应的强腐蚀性、危化品运输的流动性、特殊作业的复杂性,任何一个环节失控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2024年初,我们梳理风险点时,发现17家危化企业中有3家重大隐患整改滞后,14个重大危险源里有2个监测设备存在数据发送中断情况。”高新区安全生产服务中心负责人孙伟回忆道。当年3月,高新区组建专班进驻园区,逐条制定整改方案,督促企业完成重大隐患整改、设备更换,针对数据传输延迟问题,协调通信运营商铺设专线,保障监测数据实时传输。
“那段时间,针对重大危险源企业逐一核对信息,晚上整理问题清单,最忙时日均行走步数超3万步。”孙伟坦言,“创建D级园区不是为了‘戴帽子’,而是要给企业、给周边百姓一个‘定心丸’。”专班以“隐患清零”为目标,对重大隐患实行“一患一策”,为监测设备升级高精度传感器,为运输车辆加装北斗定位+AI轨迹分析系统,为特殊作业建立“双人监护+电子审批”机制。当最后一处隐患整改完成时,园区重大危险源监测覆盖率、数据实时传输率均达100%,为D级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淬炼·科技织就“安全天网”
走进高新区智能化管控中心,十二大模块构成的“安全中枢”令人震撼:液氯储罐压力、温度数据实时显示,运输车辆轨迹偏移自动触发预警;封闭化管理系统对恒安停车场进出车辆进行整车抓拍监测,曾精准拦截阀门泄漏的硫酸运输车。
更值得关注的是,通过三维建模与各监测点数据关联,在三维地图上点击任意储罐即可查看设计参数、历史维修记录及周边500米应急资源分布。技术员演示时,系统同步显示着最新监测数据。
“《化工产业项目入园资格评估办法》明确要求,涉氟化、氯化等工艺项目必须提供第三方风险反应评估报告。”郑琼介绍,今年新落户的3个项目仅工艺论证就耗时2个多月,但这份“严格”换来了企业的安心。
“有了国家背书,企业发展更有底气。”湖北诺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鸿武表示,企业正计划在园区布局新项目。
共生·循环经济激活“安全倍增效应”
江汉盐化工业园以“盐化工+”为纽带,延伸出光纤预制棒、电子级盐酸等高附加值产业。18家企业中12家实现“副产物互供、废弃物利用”:长飞光纤的废水经“超滤+反渗透”净化后,成为园区冷却用水补充,每日节水1200吨;某企业的氢气尾气成为另一家企业的燃料,年减碳1.8万吨;菲利华公司每年回收废料2.3万吨,相当于少开采1座小型矿山……
循环化改造投入8.2亿元实施23个项目,建成集中供热管网、工业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3%,废水废气排放优于国标。循环经济的“磁吸效应”持续释放,日本信越、法液空等国际行业巨头,鼎龙、京东方等国内行业龙头纷纷落户。
2024年,江汉盐化工业园交出亮眼成绩单:规上工业总产值67.94亿元,固定投资23.36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26亿元,税收3.35亿元;光纤预制棒产能、电子级盐酸纯度达到“全球第一”,盐化工循环利用率、特种气体配套能力达到“亚洲第一”。
从谈“化”色变到安全可控,从单一生产到循环共生,江汉盐化工业园用三年时间书写了一份“隐患清零、智慧护航、产业跃升”的实践答卷。
“我们将以D级园区创建为新起点,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潜江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智能化平台实施24小时动态监控,通过风险评估优化企业分级管理,围绕主导产业引入上下游优质项目,强化产业链韧性,全力打造华中地区盐化产业高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