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丰街道深耕“选育管用”全链条让村(社区)后备干部“冒尖”成长

江江智能助手

为您阅读潜江要闻

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曾俊伟 通讯员 薛梦迪)自“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启动以来,泰丰街道持续实施后备干部储备行动,聚焦健全“选育管用”全链条,着力破解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青黄不接”“人才断层”“战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发展本领强、治理能力优、服务水平高的村级党组织后备力量队伍,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储备“源头活水”筛出优质力量

“咱们村的小蒋年纪轻、有想法,还特别踏实肯干,推荐她当后备干部,准能给村里带来新活力!”近日,在葛柘村的座谈会上,老党员的发言赢得了在场群众的一致赞同。

大家口中的“小蒋”,是24岁的蒋莉蓉。此前,她在外地一家企业从事行政工作,选拔后备干部之际,葛柘村“两委”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位懂电脑、会表达的年轻姑娘,先是通过电话介绍村里的发展现状、后备干部的培养政策,又两次专程上门,和她聊村里的产业规划、民生需求,以及年轻人返乡能施展的舞台。经过反复考虑,她最终决定辞去外地工作,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村后备干部,“能为家乡做事,比在外打拼更有归属感!”

为打破“选人只看熟人、推荐只凭印象”的局限,泰丰街道推出“三访三问”选拔法,让优质力量“浮出水面”。组织专班深入各村(社区),访党员骨干问“谁靠谱”、访群众代表问“谁贴心”、访企业商户问“谁能干”,广泛收集民意;将后备干部来源聚焦到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等群体,逐村开展摸排,全面了解掌握真正能够推进乡村振兴的人选;注重挑选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群众工作能力强,能够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优秀人才。

目前,街道共储备后备人选42名,其中35岁以下占比61%,大专及以上学历76%,初步形成一支年龄结构优、学历素质高的后备力量队伍。

搭建成长阶梯锻造过硬队伍

后备力量从“好苗子”到“顶梁柱”,离不开系统化的培养和实战历练。泰丰街道通过结对帮带、教育培训、跟岗锻炼等方式,全方位为后备力量赋能增干、搭梯鼓劲。

“张书记,征地、拆迁政策是什么样的,我可以跟着上门吗?”莫市社区后备干部王玉龙经常找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明林“拜师学艺”。这是街道推行的“导师帮带制”,为每位后备干部配备一名经验丰富的村(社区)“两委”干部当导师,手把手传授工作方法。

除了“一对一”帮带,街道还组织开展“干部素质提能行动”,建立“领导领学+骨干带学”机制,每名班子成员全年负责3堂课程,围绕理论铸魂、党性淬炼、实战赋能模块,分设政策解读、廉政讲堂、业务擂台等专题,目前已组织开展14期,做到了后备干部轮训全覆盖。

“刚开始调解居民纠纷时,我总不知道怎么开口,后来跟着大家一起上门,学习倾听群众诉求、换位思考,现在已经能独立解决简单问题了。”王玉龙说。

针对急难险重任务,街道还组建年轻干部攻坚队。在今年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8名后备干部主动加入,负责政策讲解、意见收集等工作。截至目前,后备干部累计参与重点工作16项,解决群众难题50余件。

畅通进出通道激发队伍活力

泰丰街道通过定期评价研判、动态调整补充、坚持备用结合,持续保证后备力量队伍常备常优。

为让优秀后备干部“有位有为”,街道打破“论资排辈”,建立“能者上”的使用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后备干部,优先推荐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或任命为村民小组长,让他们挑大梁、当主角。

同时,建立“动态管理档案”,由驻点干部牵头每半年对后备力量成熟度进行1次分析,重点围绕后备力量思想、能力、状态等进行研判,分析存在的问题,一人一策制定提升措施,帮助其尽快成熟。坚持动态挖潜,对现有后备力量定期把脉会诊,对新发现的群众公认度高、发展潜力大、可塑性强的优秀人员,及时纳入储备培养。对经过培育成熟度仍然较低、履职意愿不强烈的后备力量,坚决清退出库。

如今,在泰丰街道的村头巷尾、社区楼院,随处可见后备干部忙碌的身影。他们用热情和实干,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也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开展针对性培训与实践锻炼,进一步提升后备力量的综合能力与实战水平,激发后备力量干事创业热情,为推动社区治理、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泰丰街道党建办主任薛梦迪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