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海马”塑像落成

江江智能助手

为您阅读潜江要闻

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莹 通讯员 陈训谦)在竹根滩镇综合文化站的广场上,一座栩栩如生的海马塑像近日悄然矗立,成为当地居民争相打卡的文化新地标。塑像以奔腾的姿态定格,马身线条流畅,鬃毛飞扬,眼睛炯炯有神,仿佛正踏云破浪,不仅展现出民间艺术的精湛技艺,更传递出古老非遗中蕴含的驱邪祈福美好寓意。

据悉,“潜江海马”由古代“竹马灯”演变而来。传说关羽骑的是赤兔神马,本领变幻无穷,人称“海马”。竹根滩镇丁湖村关家后人根据传说,创编了海马舞并在民间流传,后成为丁湖村世代传承的驱邪祈福民间舞蹈,深受百姓喜爱。“潜江海马”于2015年被列入湖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丁湖村关氏家族长辈介绍,其第三代传人关业坤,坚守着父辈所传的“潜江海马”传统制作技艺和表演艺术,不仅娴熟掌握白马、红马、黑马、黄马、灰马五种道具的轧制技术,制作的海马十分精美,神态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更将三国人物赵云、关羽、张飞、刘备、诸葛亮的英雄气魄赋予五马,使每尊海马皆具独特神韵。

近年来,关业坤带领五人徒弟团队,组建起十余人的海马表演队伍,坚持每年春节开展民俗巡演,并活跃于市非遗中心组织的春节、元宵节、文化遗产日、农民艺术节、马拉松开幕式等各种表演舞台。更值得关注的是,团队持续推动“非遗进校园”,已培养30余名学生参与海马表演,为这一民间艺术的活态传承注入了青春力量。

据了解,作为省级“非遗特色文旅小镇”,竹根滩镇深入挖掘非遗价值,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目前拥有73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次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打造海马塑像,旨在以视觉化载体强化非遗文化感知度,让传统艺术融入现代生活。”竹根滩镇综合文化站站长邵乐钧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