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沼虾助农“二次增收”

江江智能助手

为您阅读潜江要闻

原标题:“一稻两虾”盘活闲置环沟 罗氏沼虾助农“二次增收”

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曾俊伟 刘思琪)金秋时节,记者来到老新镇农科村百亩虾稻田,只见潜江楚垸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志明正和员工一同收起环沟中的捕虾笼。笼内,罗氏沼虾鲜活蹦跳,不少体长超10厘米。

“罗氏沼虾大丰收,‘一稻两虾’的路子走对了!”胡志明兴奋地说。记者放眼望去,只见连片稻田褪去青涩、换上“金装”,田边环形水沟中,一只只罗氏沼虾摆动着虾钳,在清澈的水里来回穿梭。

潜江楚垸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自2020年成立以来,一直以“虾稻共作”模式带动发展,帮助农民实现种植、养殖双增收。然而每年夏秋季节,虾稻田的环形水沟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土地资源未能充分利用。

“2023年,我听说市农业部门推广的‘一稻两虾’模式(即大田种植一季水稻、养殖多轮小龙虾,水稻种植期间环沟套养一轮罗氏沼虾)能有效填补环沟空档期,便精选了南太湖3号、大雄1号两个罗氏沼虾优良品种、品系,分别按环沟净水面每亩2500尾和每亩2000尾的密度投放,开展集约化养殖。”胡志明说。

罗氏沼虾与小龙虾养殖不同,小龙虾可在水体内自然繁殖,而罗氏沼虾对水体环境要求更高,需人工干预繁殖发育过程。2024年10月,该企业在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建成罗氏沼虾育苗试验基地,在大棚内开展育苗繁殖工作,同步采集全进程数据,研究商品苗起运投放技术,为潜江地域性育苗提供科学依据。

据胡志明测算,公司260亩虾稻田中,26亩环沟套养的罗氏沼虾亩均产量100至150斤,按当前每斤30至40元的市场价,每亩环沟可再增收4000元左右,折合大田面积每亩能增收300至600元。

同为该镇田李村,老新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余启芝正忙着观察不同密度下罗氏沼虾的生长情况。“我们在田李村共设置6个处理组,选用南太湖3号、大雄1号两个优良品种、品系,按每亩2000尾、2500尾、3000尾、3500尾等多个批次开展试验。”余启芝介绍,今年,他们在老新镇田李村、农科村大力推广“一稻两虾”模式,利用罗氏沼虾高温生长的习性,打破传统养虾的季节限制,为农民增收提供新的支撑。

截至目前,我市在老新镇、白鹭湖管理区、熊口管理区等地推广“一稻两虾”模式面积达3000亩。

从2023年百亩试验、2024年千亩示范,到如今全市推广,潜江用3年时间完成了从“虾稻共作”到“一稻两虾”的生态农业“三级跳”。这种“时间换空间、技术要效益”的创新实践,不仅重塑了传统农业价值链,更在乡村振兴的考卷上写下了生动注脚。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开展养殖试验,以提高单产、规格、品质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一稻两虾’模式的技术与数据体系,最终实现‘空闲环沟养大虾、闲置资源创收益’的目标。”市农业农村局“一稻两虾”模式推广技术团队首席专家王关林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