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出新天地——潜江“出海”观察(上)

江江智能助手

为您阅读潜江要闻

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珊珊 刘琼艳)潜江,江汉平原腹地的小城,面积仅占全国万分之二,却以农业为翼,在世界舞台绽放“小地方的国际范”。

从农产品出海打响名气,到种植模式输出树立标杆,再到农技交流联结全球,这座小城深耕特色、步步进阶,既走出了一条县域农业对外开放的特色之路,更让中国农业智慧跨越山海惠及世界,成为新时代大国担当的生动缩影。

“舌尖名片”成国际硬通货

“这批虾尾今晚发往仙桃海关,德国客户等着收货!”11月13日,潜江新柳伍集团车间内,董事长助理陈清指向分拣台上的清水虾仁。这批产品将跨越山海,端上德国、丹麦等国的餐桌。

“今年出口额已破千万美元!”陈清的语气里满是自豪。这份底气,源于潜江深耕产业的硬核实力。作为“中国小龙虾之乡”,潜江小龙虾养殖规模、加工能力连续10余年领跑全国,品牌价值达527.2亿元,综合产值突破870亿元,从整虾、虾仁到甲壳素深加工产品,全方位覆盖海外市场需求。

“肉质Q弹、调味地道,老外就认这个味!”陈清道出核心竞争力。全球多项食品安全认证,是潜江小龙虾打开国际市场的“金钥匙”。在欧美超市生鲜区,它已是名副其实的“网红单品”。数据最具说服力:潜江小龙虾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达3亿美元,成为中国农产品出海的“标杆选手”。

小城市藏着大本领。近年来,潜江的“味觉名片”持续扩容:运粮湖皮蛋年出口800万元,热销大洋洲、美洲;龙湾葡萄登陆东南亚货架,凭口感征服当地消费者;渔洋螺蛳经标准化加工,成为欧美餐厅的创意小菜;老新臭豆腐靠独特发酵风味,在海外美食圈圈粉无数。

从单一爆款到多元矩阵,潜江农产品在世界舞台香飘四溢,变身全球认可的“硬通货”。

“甜瓜密码”跨国结硕果

“潜江的种植模式太管用了!”近日,视频电话里,塞尔维亚种植户对潜江果农祝必胜竖起大拇指。镜头中,大棚里的“美人玉”甜瓜圆润饱满,裹着阳光泛着诱人光泽。

这场跨国“甜蜜合作”,始于一次偶然的味觉邂逅。2024年,做进出口水果生意的吴老板尝到祝必胜种的甜瓜,甜脆多汁的口感让他眼前一亮,祝必胜的种瓜模式更令他惊喜不已:“塞尔维亚水果多靠进口,运输损耗大,优质果缺口大,这套种植模式肯定有市场!”

带着20多年的种植经验,祝必胜远赴塞尔维亚。初到当地,他便遭遇难题:土壤酸碱度不适、水肥管理粗放、大棚设施简陋,导致当地甜瓜亩产低、甜度不足。

祝必胜联合武汉高校团队,因地制宜、精准适配,从土壤检测入手,手把手教当地农户搭建标准化大棚、调试滴灌设备、科学配比水肥,将“品种选育+滴灌技术+品牌管理”的潜江模式,搬到塞尔维亚。

几个月后,示范田迎来丰收,产品一上市就被当地超市抢购一空,塞尔维亚“潜江甜瓜示范园”也成为当地的农业样板。这背后,是中国农业深耕产业、科研赋能的长期积累,更是“因地制宜、互利共赢”的发展智慧。

小小的甜瓜,不仅结出了跨国合作的“甜蜜硕果”,更彰显了大国农业的技术实力与开放胸襟,为中国农业走向世界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样本。

“智慧农业”架起友谊桥

“中国人会魔法吗?太神奇了!”11月6日,非洲西部国家布基纳法索的稻田里,村民捧着颗粒饱满的稻粒满心惊叹。这是该国首次大面积推广中国杂交水稻迎来的丰收,潜江高级农艺师陈正才与当地村民共庆这份跨越山海的喜悦。

今年6月,陈正才等农业专家远赴布基纳法索,带着成熟的种植经验扎根田间。从整地育苗到水肥管理,从病虫害防治到收割晾晒,手把手向当地村民传授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当地水稻亩产从450斤跃升至950斤,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产成果。

在潜江本土,智慧农业的硬核实力同样吸引着国际友人前来取经。近日,巴基斯坦80余名农业考察团成员齐聚潜江碧农智慧农场,沉浸式感受科技赋能农业的魅力。“传感器能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北斗导航助力精准播种,太先进了!”看着农技员现场演示通过手机App即可远程控制灌溉、施肥、植保全流程,考察团成员Hamza Ameer不停点赞。

潜江将北斗导航、物联网传感器等现代技术融入田间管理,让农业生产从“看天吃饭”升级为“知天而作”,这种高效务实的发展路径,为面临相似困境的国家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一条条农技帮扶之路,化作一座座坚固的友谊桥梁,让大国温度跨越山海,在亚非大陆书写下互利共赢的动人篇章。

从产品出海到模式输出,再到技术连心,潜江以小见大,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农业对外开放之路。它用实践证明,小地方也能有大作为,中国农业智慧不仅赋能本土发展,更惠及全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