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有虾”绘“丰”景

江江智能助手

为您阅读潜江要闻

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曾俊伟)11月16日,老新镇秀河村田间地头,挖掘机在稻田间来回穿梭,农户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对原有虾稻田进行改造升级,为冬虾养殖夯实基础。

“眼前这片40亩高标准示范区虾稻田,环沟和防逃网已完成过半,预计月底前标识牌就能立起来。”养殖户彭振禄介绍,过去的虾塘结构较为简单,如今已升级为“回”字形布局,外圈用于养殖虾苗,内圈用来养殖成熟的大虾。通过分区管理,虾苗长至适当规格后可转移至内圈继续培育,实现一年四季持续捕捞,有效延长了产业链。

在秀河村小龙虾“四季有虾”(冬虾)稻田养殖技术示范基地,一眼望去,成片的“四季有虾”稻田整齐排布,勾勒出一幅产业升级发展的美好图景。

“基地核心任务是通过模式升级,提升稻田年综合产出,实现‘水稻+冬虾+早春虾’循环模式,突破传统虾稻季节限制。”老新镇水产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叶敬松介绍,“与传统虾稻轮作模式不同,‘四季有虾’(冬虾)模式是指每年2月下旬投放幼虾,4月中旬收获成虾,4月下旬整田插秧,8月上旬收割早稻,8月下旬投放幼虾,翌年2月中旬前收获成虾,如此循环轮替,在稻田养殖早春和冬季鲜活小龙虾,实现均衡上市。”

“‘四季有虾’(冬虾)稻田养殖模式最大亮点在于技术层面创新。”叶敬松接着说,创新主要在四个方面——实行同田育养分区:设立繁育区,种植苦草,实现秋冬及早春虾苗自供;水稻秸秆无害化处理:通过三段式稻秆处理,转化为天然优质饵料;营养精准供给:发酵饲料搭配矿物元素补给,满足小龙虾生长需求;水草种植与水质调控:轮叶黑藻+伊乐藻混轮种植。

记者了解到,今年,为深入推动我市“四季有虾”(冬虾)产业布局落地见效,老新镇锚定秀河村、文成村、三桥村三大核心区域,以高标准示范点建设为抓手,全力探索冬虾养殖模式创新实践。现已精准规划3个“四季有虾”(冬虾)稻田养殖示范点,总面积达300亩,其中秀河村245亩(含高标准示范区5户108亩)、文成村25亩、三桥村30亩,形成“一核引领、多点联动”的冬虾产业发展格局。

“以前养殖户需要从外购苗,虾苗存活率低。新模式下,能将同水系环沟繁育区虾苗直接投入养殖区,提高虾苗存活率,既能实现自给自足,还能降本增效,让养殖更规范化,冬天也能出虾,实现一田三收,形成全年不断的产业优势。”老新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陶坤说。

“四季有虾”绘“丰”景。陶坤表示,下阶段,老新镇将持续紧盯示范点建设进度,聚焦水草移栽、虾苗投放等关键环节,强化对示范户的技术指导与服务支撑,确保“四季有虾”(冬虾)稻田养殖示范推广任务高标准、高质量收官,助力虾农在小龙虾高价位期获得更高收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