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求新!——潜江高新区“改”出新气象观察

江江智能助手

为您阅读潜江要闻

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成妍)建设工地塔吊林立,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初冬的潜江高新区处处涌动着产业发展的热潮。

澎湃动能源于改革的红利。自2018年晋级国家级高新区以来,这里始终是区域产业升级的“主引擎”,承载着引领潜江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任。

然而,当发展的时针指向新的刻度,传统管理模式的桎梏逐渐显现:层级重叠导致效率受限,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不足,新兴产业培育步伐滞后于市场节拍。破局突围,势在必行。    

2024年,一场全方位的体制机制改革在潜江高新区拉开帷幕。从治理架构到产业布局,从政务服务到安全防控,一系列新举措精准发力,激活了发展的“一池春水”。

新路径破局:体制重塑激活治理效能

“改革不是简单的机构调整,而是要打破束缚发展的‘玻璃门’‘旋转门’,让园区真正成为企业成长的沃土、产业发展的摇篮。”潜江高新区相关负责人的话语,道出了改革的核心要义。

针对以往管理层级繁杂、服务链条过长等痛点,潜江高新区率先打响“管委会+公司”改革攻坚战。将内设机构及所属事业单位从17个精简至13个,推行扁平化、大部制运行,打破编制身份壁垒构建“统一人才池”,让治理架构更轻盈、运转更高效。

更具突破性的是服务重心下沉。5个园区管理办公室直接扎根园区属地,一线服务人员从11人增至36人,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兼任属地园区党委副书记,昔日“企业跑部门”变成如今“部门跑企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厘米”被彻底打通。

“以前办手续要跑多个窗口,现在园区主任就在‘家门口’,问题当场对接、难题即时协调,办事效率翻了好几倍。”一位企业负责人感慨改革带来的真切变化。

政务服务升级同样掷地有声。以“物理集中+权限下放+流程再造”为路径,潜江高新区行政审批专区在市民之家全新亮相,帮办代办、综合服务等5个窗口功能齐全,高拍仪、自助终端等设备一应俱全。将15个部门涉及工业项目的63项审批服务事项,以“集中审批、委托授权、专员服务”等形式下放专区承接,启用“高新区行政审核专用章”,逐步实现“一章通办、见章即认”。潜江高新区、市自建局、市住新局等部门15名工作人员常驻专区“面对面”服务。“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工作机制更是跑出“加速度”,太蓝新能源项目现场联合勘察仅用1个工作日完成,刷新了项目落地的“潜江速度”。

新产业赋能:以“新”破局填补全省空白

近日,在太蓝新能源全固态电池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现场,机器轰鸣、车辆穿梭,施工人员正抢抓有利时机,有序推进项目前期工程及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一期预计明年6月竣工,投产后可年产0.5GWh固态电池,年产值可达30亿元。”太蓝新能源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掌握的固态电池核心技术是国内唯一被WIPO收录的成果,研发的全球首款车规级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原型,能量密度高达720Wh/kg,在行业处于领先水平。

太蓝新能源的落地,一举填补了全省全固态电池规模化制造的空白,是潜江高新区以改革促产业升级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潜江高新区立足资源禀赋,瞄准全省产业短板精准发力,在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潜江高新区深度融入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在湿电子化学品细分赛道强势崛起。晶瑞、鼎龙、中巨芯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扎堆集聚,建立起自主可控的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成功破解全省高端湿电子化学品供应的瓶颈难题。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同样精彩。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他山科技投资1亿元建设触感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掌握全球首款触觉感知AI芯片及多层解析算法,是全国唯一能提供“芯片+传感器+算法模型”全栈解决方案的企业。该项目聚焦小龙虾产业研发智能剥虾机器人,还拓展化工巡检、应急储能等应用场景,填补了全省在具身智能与触觉感知技术领域的空白。

新能源产业布局找准突破路径。依托油气资源和管网枢纽优势,金江新材料盐穴综合开发一体化、中石化江汉盐穴战略储气库等总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加速推进。江汉盐穴储气库作为国内最深的盐穴地下储气库,设计总库容48.09亿立方米,将大幅提升华中地区天然气战略储备能力,推动“江汉油城”向“能源新城”华丽蝶变。

新防线守护:智能防控筑牢安全屏障

液氯储罐的压力、温度数据实时跳动,运输车辆轨迹偏移自动触发预警;封闭化管理系统对停车场进出车辆精准抓拍,曾成功拦截阀门泄漏的硫酸运输车……在潜江高新区智能化管控中心,一块块屏幕上的实时数据,为园区安全筑起了一道“智能防线”。

作为江汉平原重要的化工产业集聚区,潜江高新区江汉盐化工业园承载着“盐-氯-碱-精细化工”产业链的核心功能,但化工产业的高风险性如同悬顶之剑,氯碱反应的强腐蚀性、危化品运输的流动性、特殊作业的复杂性,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更是改革的底线。潜江高新区以改革创新为抓手,建设覆盖两大省级化工园区的重大安全风险防控平台,构建“政府统筹、专班主抓、部门协同、政企联动、专业支撑、纪委护航”的六位一体工作机制,让安全监管更具系统性、针对性。

创新推出的“八必查三响应”预警处置机制,形成了“监测-预警-处置-反馈-分析”的全流程闭环管理。通过持续优化AI算法,平台预警准确率提升80%以上,平均应急响应时间从25分钟缩短至12分钟。截至目前,累计处置有效预警219次,开展线下精准核查116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203处,成功防范多起潜在安全事故。今年5月,江汉盐化工业园正式获评D级化工园区,这一代表“较低安全风险”的最高荣誉,成为园区安全管理的“金字招牌”。“现在园区的安全监管就像装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我们生产更安心,也更有信心扩大产能、转型升级。”园区企业安全负责人表示。

改革风帆劲,奋进正当时。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潜江高新区正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持续动力,锚定“建功支点建设”的目标定位,全力建设江汉平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

这场改革实践,不仅让这座国家级高新区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更在中部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书写着属于潜江的精彩篇章。未来,潜江高新区必将以更昂扬的姿态,在改革的浪潮中勇立潮头,续写高质量发展的新辉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