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阅读基层动态
潜江新闻网讯 (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洪苗苗 通讯员 李尧祖)4月8日清晨,洪湖市戴家场镇寄木塌村热闹非凡,省荆州花鼓戏剧院的演出车一驶入广场,就被热情的戏迷们团团围住。
在古装戏《佘太君抗婚》表演中,青年演员们扎实的功底令人眼前一亮,唱腔犹如金戈裂帛,武戏更是行云流水,精彩的表演让场边的孩童们都忍不住手持木棍模仿比划起来。当剧情演至佘太君痛斥权奸时,台下多位老者悄然拭泪,那份情感的共鸣令人动容。散戏后,他们仍意犹未尽地围着戏台讨论,纷纷称赞:“这唱腔劲道,把老戏骨的功夫学了个七八成!”
午后的日场刚刚结束,夜戏《王宝钏》的座位早已被衣物标记占满。观众棚内两千余座位座无虚席,外围的观众们也不肯错过,有的攀上拖拉机,有的支起小板凳,星星点点的手机灯光连成一片璀璨星河。
“来洪湖原定是5场戏,因为演出效果很好,主办方又加了2场。”剧院负责人说,4月14日,在监利继续演出,4月18日还将前往襄阳。
荆州花鼓戏,是源于江汉平原农村的艺术瑰宝。在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潜江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省荆州花鼓戏剧院坚持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群众,墙内墙外一样香。
目前,剧院能下乡演出的剧目达到30余台,基本能满足群众的“点戏”需求。自2007年至今,剧院年均在江汉平原农村演出120场,累积送戏近2000场。
剧院的演员们,无论严寒酷暑,都奔走在乡间小道,为乡亲们送上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演出。他们中,有初出茅庐的年轻演员,怀揣着对戏曲的热爱,在舞台上努力绽放;也有经验丰富的老演员,以身作则,传承着花鼓戏的精髓。正是他们的坚守与付出,让花鼓戏在江汉平原的土地上深深扎根。
剧院负责人表示,花鼓戏源于农村,根在农村,只有服务好农村的观众,巩固培育农村阵地,花鼓戏才能走得更远。下一步,将继续服务群众,让江汉平原的花鼓戏韵传四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