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阅读基层动态
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琼艳)夏日渐浓,硕果将丰。在潜江的葡萄园里,一串串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清香四溢。与往年不同的是,科学种植的理念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种植模式,让葡萄不仅品质更优,更成为农户手中名副其实的“甜蜜增收果”。
近日,走进老新镇记功村杨先功的14亩葡萄园,脚下的杂草长势正好,与枝头饱满的阳光玫瑰相映成趣。“可别小看这些杂草,它们都是‘宝贝’!”杨先功笑着解释,保留藤蔓下的杂草并非疏于管理,而是特意为之——既能有效降低地表温度,在园内形成天然“小气候”,又能保湿锁水,减少日灼、气灼对果实的伤害。
这份“小心思”源于他对品质的执着。“精品果不在大,而在优。”杨先功坦言,过去追求产量的种植思路早已转变,如今更看重果实的口感与品相。去年,阳光玫瑰因传统种植方式出现“烧棚”情况,价格大跌,这让他深刻认识到科学种植的重要性。当时农技专家上门“问诊”,一语点破症结:传统的开花挂果期埋肥习惯,在高温天气下易导致根系受损,正是问题的根源。
找准问题后,杨先功立刻调整方案:收果后重点改良土壤、养根护根,减少两次施肥,将埋肥改为水肥滴灌,既提高肥料利用率,又避免根系受损。
最近,葡萄出现少量“溃疡病”,他依据“早发现早处理”的科学方法,及时剪掉病果防止传染,将损失降到最低。“现在讲究预防为主,再也不敢凭经验蛮干了。”杨先功感慨道。
而在熊口镇新林村的葡萄园,另一幅科学种植图景同样动人。果农何本龙的22亩果园里,果串稀疏匀称,果实虽不及往年硕大,却透着自然光泽。“今年全程没使用复合肥和尿素,品质反而更胜一筹。”何本龙说,这是听从专家建议后的改变,看似“减了肥”,实则通过生态培育提升了果实核心品质。
更让他欣喜的是,这些遵循自然生长规律的葡萄,已获得超市青睐。“对方就认‘园中有草、果型自然’的精品果,不要膨大果。”他算起增收账:今年试种的精品果虽产量略减,但收购价稳步提升。“预计7月底8月初上市,每亩能产5500斤,收入差不了!”他乐呵呵地说,明年计划多留草、精管护,让“品质为王”的理念结出更多硕果。
农户的丰收喜悦,离不开专业力量的支撑。壤植培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章万莉表示:“目前,我们服务后湖、高场、龙湾、老新、熊口等五个乡镇300余户果农,就是希望通过科学种植,让我市阳光玫瑰提质增效,打造小串型高品质品牌。”目前该公司已对接武汉100多家连锁超市,助力潜江阳光玫瑰告别“烧棚果”,迈向“精品果”阵营。
从“靠经验”到“靠科学”,从“求产量”到“重品质”,潜江葡萄种植户们正用科技为传统农业赋能。田间地头的每一处改变,都见证着科学种植带来的甜蜜变迁,也预示着丰收时节里,那份沉甸甸的“增收希望”正愈发清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