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阅读基层动态
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煜 通讯员 黄利辉)近日,市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小额诉讼程序“快立、快审、快结”优势,成功调解两起涉小微企业买卖合同纠纷,从立案到结案仅用时7个工作日,低成本、高效能的办结方式获得了双方当事人的高度认可。
据了解,两起案件的标的额均在湖北省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二倍以下,且双方约定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经法院审查,两起案件均属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金钱给付民事案件,符合法律规定的小额诉讼程序适用条件。
市人民法院当即启动“绿色通道”,实现“三个优先”:优先分案,跳过一般案件的庭审排期环节,直接与案件当事人电话协调开庭时间;优先送达,采用“现场送达+电子送达”双轨模式,在24小时内完成文书传递;优先调解,指派擅长商事纠纷的法官提前介入。
承办法官在梳理两起案件时发现,两案原告均为本地一家建材公司,两案被告在该公司购买涂料、腻子粉后,因资金周转困难未按约定支付货款,且欠款已达三年之久。期间原告多次催收无果,致使资金无法正常回流,进而影响了原告上游企业的资金流转和原告的企业信用。
原、被告各有难处,若一纸判决,可能导致被告消极履行、原告申请执行不顺利。为此,承办法官打出一套调解“组合拳”:一方面通过“背对背” 沟通向双方当事人陈述利害,向原告说明被告面临的资金困难,争取原告的理解与让步;同时向被告讲解违约的法律风险,促使其重视并主动配合。另一方面提供“菜单式”解决方案,提出免除利息、分期付款、延期履行等调解选项。
此外,承办法官还充分利用线上沟通方式组织协商,避免了双方当事人多次往返,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和尊重,为矛盾的最终化解打下基础。
经过多番调解,两案当事人均达成了分期付款的一致意见。承办法官在向双方当事人释明后,增加了一项兜底条款,督促被告按期履行支付义务:若发生逾期,原告可以就剩余全部货款一并申请执行。
市人民法院当日即制作、签发了调解书。承办法官表示,两案调解结果体现了“双赢多效”的司法效能。这种柔性解纷方式修复了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促进市场良性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