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一企业专家工作站案例入选全省优秀

江江智能助手

为您阅读基层动态

原标题:创新种植模式促农业发展 我市一企业专家工作站案例入选全省优秀

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珊珊)近日,在省科协开展的2025年院士专家工作站优秀工作案例遴选中,我市凡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家工作站的水旱轮作姜油稻种植新模式案例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全省优秀案例。

江汉平原水源丰富,具备水旱轮作的地理条件。然而,生姜种植存在重茬难题,连续三年种植,姜瘟病、根腐病、线虫病等风险大增,甚至可能绝收。在市科协的指导与跟踪服务下,2024年1月,长江大学刘奕清教授团队11人与凡生农业签订产学研建站合作协议,并于同年6月成功获批成立专家工作站。

该专家工作站采用“水旱轮作,网格栽培”方法,对凡生农业生姜种植进行创新指导:先将农田土壤深翻80-120cm,改造水旱环境,开挖1米深的围沟,围堤高于农田20cm;深翻后,以10m×50m为单位开厢,设置80cm深的腰沟和60cm深的厢沟,实施网格化管理,解决南方雨季浸水和水涝问题,物理隔断土传病害。种植上,每年2月种姜,10月底收姜后栽种油菜或晚小麦,次年5月收获,接着种中稻;中稻收割后再种一季蔬菜,形成二年四熟制。

这种模式成效显著,不仅解决了水旱综合病害问题,还增加了土地效益,保障了粮油生产,实现土地轮换休养,减少农药使用量,更加绿色环保。目前,生姜亩产达8000斤,每亩收益2万多元,年底油菜或小麦能保产,次年水稻稳产,平均年度亩效益增加5000元以上。

凡生农业联合专家团队成立长江大学生姜中试转化示范基地,开展50余次技术专题和田间示范培训,培训农民超1000人次,辐射带动周边县市近万亩标准化生姜种植,实现农药用量减少35%,化肥用量减少15%,积极响应国家农药化肥双减行动。

此次入选全省优秀案例,对我市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创新生产模式,水旱轮作的生姜种植模式契合江汉平原地形地貌与气候条件,助力生姜产业可持续发展;注重成果转化,将水旱轮作技术切实应用,攻克姜瘟与重茬难题,并在江汉平原大力推广;建站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凡生农业在筹备建站时便启动科技攻关,取得成果后仍持续探索,力求深化水旱轮作模式与标准化,不断寻求科研新突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