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阅读基层动态
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珊珊 徐薇)“你看,又一群青头潜鸭在觅食呢!”11月21日,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科长杨军指着监控画面,向记者介绍“老邻居”。
回想2017年,为拍到这只世界极危、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他曾忍饥挨饿、在芦苇丛中“潜伏”数日,拍到时兴奋得彻夜难眠。

青头潜鸭属小型潜鸭,雄鸟头部呈青绿色光泽,腹部白色,雌鸟羽色偏灰褐色,曾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湿地。它生性胆小易惊,堪称鸟类中的“玻璃心”,对环境干扰极度敏感,轻微动静就可能弃巢而逃。更严峻的是,围湖造田导致栖息地碎片化,加上天敌捕食、人为干扰等因素,其全球种群数量一度不足1000只,濒危等级连续升级至极危。
2017年,返湾湖首次记录到68只,已是令人振奋的发现。“以前拍它得‘隐身’,要一动不动,连呼吸都得轻着点。”杨军回忆。
早年返湾湖湖面仅6800多亩,湿地破碎、水质不佳,青头潜鸭只是匆匆过客。如今监控画面里,它们时而潜水觅食,时而梳理羽毛,全然没了往日的警惕,也成了杨军的“老熟人”。
从“稀客”到“老熟人”,这背后是一场持续多年的生态“救赎”。

近年来,这里退池还湿5000余亩、拆除围网4500余米、搬迁渔民38户,返湾湖湿地面积扩至12000多亩,湖区水质提升至地表Ⅲ类标准。生态保育区实行封闭式管理,36处实时监控构筑的完善的湿地智慧监测平台系统,为水鸟打造了无干扰的栖息乐园。

生态向好带来显著成效:湿地水鸟种类翻了3倍,从公园成立之初的43种增至132种;水鸟种群数量翻了10倍,在此栖息、繁殖的水鸟从约5000只飙升至近8万只;鸟类密度位居全省同类湿地第一,返湾湖成为全省首批候鸟迁徙重要通道,是名副其实的江汉平原“候鸟天堂”。去年千只花脸鸭大种群现身属全省首次,近三年青头潜鸭稳定观测到200只左右,这里已成其重要栖息地。
几年来,青头潜鸭从“踏破铁鞋难觅”到闲游常驻,杨军从初见狂喜到日常淡然,一鸟一人的变迁,是返湾湖生态修复的生动注脚,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一鸟之变,见生态之兴;一湖之美,映发展之道。如今,水波潋滟的返湾湖,草木含章、万鸟翩跹,青头潜鸭悠然游弋,花脸鸭集群翩飞,各类水鸟或栖或鸣、或飞或逐,共同绘就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态画卷。
这方“湿”意天堂的蜕变印证:唯有敬畏自然、深耕生态修复,方能让珍稀生灵安家,让绿水青山筑牢永续发展的底色。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