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更“驻心”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线观察

发布日期:2024-02-21 10:00 来源:潜江日报

走访入户的脚步、乡村振兴的思考、成长历练的轨迹······

有这样一群“特别”的人,他们来自机关、部门、企业,却主动请缨到农村开展工作,为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高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而不懈努力,他们正是我们熟知的“驻村工作队员”。

当一天驻村工作队员会是怎样的体验?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2月18日,正值农历正月初九,记者探访市农业农村局驻渔洋镇桥头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给驻村“第一书记”跟班当“助理”,体验别样的一天。

走访入户就像“亲戚串门”

上午9时,初见驻桥头村“第一书记”袁用德时,他正满身泥泞地从五保户周茂平家中出来,为村民办好了新年第一件实事。

据了解,去年12月,村里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由于涉及扩路,周茂平家原来的化粪池需要拆除后转置新区域。

“今天一大早,新的化粪池就送到了,安装完成后,上面还没填土,我一个人完成不了,就想求助村里帮帮忙。没想到袁书记二话没说就带着村干部过来了,新年上班第一天就麻烦您,真是太不好意思了。”周茂平感激地说。

从周家出来,还没顾上休息,袁用德又张罗着大伙将事先准备好的食用油和大米搬上了后备箱。新春伊始,村里还有很多困难户没能找到工作,他们今天要去逐一走访。

上午10时,驻村工作队来到村民胡琴琴家。据了解,胡琴琴此前常年在广州一家服装厂务工,去年4月不幸查出重病,医疗费前前后后花费了10多万元,让这个普通农村家庭在经济上愈发困难。

“多亏了党和政府这么好的政策,还有一直关心我的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要不是他们,都不知道这个病会把我们家拖累成什么样。”胡琴琴说。

据胡琴琴回忆,去年,正当他们家无助之时,是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主动上门,详细了解她的情况后,迅速组织村“两委”召开专题会议,决定为该家庭申报低保,还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递交了“防贫保”申报相关资料。经过严格的审核流程,胡琴琴被列为防贫保险全自费险种救助对象。很快,近2万元的“防贫保”资金就发放到了她的账户上。

“我现在身体恢复好些了,打算就近到服装厂打工来补贴家用,家里还有两个女儿,一个8岁一个才5岁,不工作是不行的。”胡琴琴说。

“可以买台机器放在家里,到厂里领取订单任务后就在家里做,这样也可以照顾一下小孩,对你身体也好。”袁用德见状便为胡琴琴出了些主意。闲聊过程中,他边聊边记。他说这是习惯,每次走访都会带上日志本,把村民的诉求和困难及时记录下来,回去写成工作日志,方便日后查看。

记者还发现,袁用德每到一户村民家走访都像是“走亲戚”,唠唠嗑、拉家常,大事小事都帮忙。一路上,路过的村民也都热情地和他打招呼。

“袁书记吃饭没,我家今天炖了火锅,来我家吃饭吧。”

“袁书记,您之前教的方法真管用,我种的红菜薹长得可好了,您有时间来瞧瞧。”

“行!下午我就去田里看看。”

心系种植户 现场谋销路

下午2时,午休过后的袁用德带着两名驻村干部来到种植户朱国良家的虾稻田埂里。看着用一块块零零碎碎的散田种植的红菜薹,记者有些不解,便问道:“既然红菜薹种得好,为何不大规模成片种植?”

“村里很多村民没有种植红菜薹的经验,大规模承包种植不稳妥,要从小规模做起,学方法、找经验,而且根据土地环境、市场行情和红菜薹的生长条件,从赚钱角度来看,盲目让村民大片种植性价比并不高。”袁用德说。

他还告诉记者,这些散田都是村民们家里的闲置田、荒田。驻村工作队通过多次外出学习考察后,才决定带着村民一起种红菜薹,既能让闲置多年的荒田重新焕发生机,也能给村民带来可观的利润。

“自从选择种红菜薹,驻村工作队经常邀请外面的合作社过来指导,还给我们提供稳定的销路,如果市场行情好,我这些闲置田1年能赚1万多元。”种植户朱国良说。

目前,桥头村共有50多户村民参与种植红菜薹,平均1000平方米能产3000至4000公斤。

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只有深入群众,到田间地头,进民屋灶头,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和当前的重点难点,才能把精准施策与真抓实干完美结合,有效解决农村实际问题。

谈到渔洋镇,除了久负盛名的拖船埠,被提及最多的一定就是西兰花了。下午3时,“好客”的袁用德就带着记者领略了渔洋镇千亩连片西兰花的和美景象。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