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潜江园林至返湾湖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信息公开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1-50061 主题分类: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发布机构: 潜江市生态环境局 发文日期: 2021年09月27日 09:59:59 文  号: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1年09月27日 09:59:59 名  称: 潜江园林至返湾湖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信息公开

潜江园林至返湾湖公路工程目前已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根据相关规定,现对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进行信息公开。后期结合项目实施进程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深入,相关信息将进一步完善或优化。

一、项目建设内容及环境影响评价概要

建设内容:潜江园林至返湾湖公路工程项目推荐方案路线起点位于杨市代滩村,起点桩号K0+000,与G240平面交叉,路线往西跨越城南河后从全友家居厂南侧通过,与杨市东路、章华南路交叉,继续往西利用规划江湾路走廊,依次与紫光路、东荆大道、袁杨路交叉,过袁杨路后在周桥村跨越百里长渠,跨越百里长渠后路线折向西南从联兴村南侧通过抵达东荆河,设东荆河特大桥跨越东荆河,经夏桥村跨越中沙河后继续往西,至500KV江桃线走廊后折向西北,跨越胜南河后从500KV江桃线下穿过,经十屯村跨越孙桥河,在金澳石化加油站北侧与S269平面交叉,从熊口镇北侧穿过,之后设东干渠特大桥跨越东干渠,往西南与G234平面交叉,继续往西南经黄桥村、腰河村,与现状S322熊口东大垸至运粮湖段一级公路交叉,终点桩号K21+856.243,路线全长21.856Km。本项目G240~袁杨路段,采用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速度60Km/h,双向六车道,红线宽度45m。袁杨路~S322段,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兼顾部分城市道路功能,配套建设绿道系统,设计车速80Km/h,双向六车道,路基宽度40.2m。特大、大、中小桥梁总长2923m/16座,桥梁占建设里程总长的13.37%。项目总投资为194796.46万元,本项目初步安排2022年1月开工建设,2024年12月建成通车,建设工期36个月。

主要影响: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有工程占地和施工建设影响以及噪声、生态、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方面的环境影响;营运期环境影响主要为交通噪声、桥面径流及事故废水等方面的环境影响。

防治措施:施工期加强环境管理和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如设置临时围挡、洒水降尘、污废水有组织排放等;运营期采取居民点集中点处设置限速标志,保证车辆匀速行驶,禁止鸣笛;桥面设置径流收集装置、桥头建立事故收集池、安装防撞护栏等措施。

结论要点:认真落实了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措施之后,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减缓,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具体内容参见附件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二、征求意见稿查阅方式

公众可在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可通过网络(百度网盘链接附后)下载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如需要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纸质版,可与建设单位相关负责同志联系。

三、征求公众意见的公众范围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涉及的团体和个人以及与本项目有环保利害关系的团体和个人,主要征求公众对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意见及所持态度等。

四、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公众可自行下载公众参与意见表进行填写,以电子邮件、信函或者其他便利的方式,向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提交书面意见。公众发表意见请尽量留下您的真实姓名及基本情况(单位或住址,文化程度、职业、联系方式等),以便根据需要反馈,必要时进行回访。

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和公众参与意见表电子版获取方式:(百度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13n5jZQxtM-jdNIHJdaYB8g,提取码:zlgg)

五、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若您对项目有什么意见和看法,请于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通过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将填写的公众意见表提交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单位。

六、建设单位概要

建设单位名称:潜江市交通运输局

建设单位地址:潜江市江汉路43号

建设单位联系人:袁科长

建设单位联系方式:15337378800

七、环评单位概要

评价机构名称: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评价机构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2606号

评价机构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中南二路2号

评价机构联系人:朱工

评价机构联系方式:13476791379,286454772@qq.com(电子邮箱)

八、征求公众意见的注意事项

意见征询内容主要是公众对本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规定,涉及征地拆迁、财产、就业等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无关的意见或者诉求,不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内容。

由于项目尚处于设计深化阶段,部分方案在后续设计、实施过程中可能有所优化。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