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2022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
潜江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2)是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2年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编制、发布和报送工作的通知》(鄂教职成办函〔2022〕15 号)文件要求,参照年度质量报告格式标准,依据全市中职学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和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在充分调研分析和认真总结提炼基础上编制而成。该质量报告旨在展示该市贯彻落实新《职业教育法》关键举措,反映全市落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改革实践和办学成果。重点呈现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建设并运用数字化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建设并运用数字化资源、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努力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为建设为潜江实现百强进位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1.基本情况
1.1规模和结构
2022年,中职学校3所(不含技工学校)和1所高职附属中职部,在校生6357人(其中高职附属中职部2382人)其中,男生2896人,女生3461人。今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774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1439人。
1.2设施设备
2022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和高职附属中职部,下同)占地面积21.5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78万平方米,较去年持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678.5万元,同比增加135.05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0.8万元;纸质图书3.6万册;教学用计算机1096台,同比增加74台;生均拥有教学用计算机0.17台;实训实习工位数5618个,同比增加387个;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0.9个,较去年基本持平。(见表1-1、表1-2)。
年份 | 占地面积 (万平方米) | 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 教学仪器 设备值 (万元) | 纸质图书 (万册) | 教学用 计算机 (台) | 实训实习 工位数 (个) |
2021 | 14.16 | 7.73 | 2543.45 | 10.12 | 1025 | 5231 |
2022 | 21.57 | 7.78 | 2678.5 | 10.31 | 1096 | 5618 |
表1-1 2021/2022年潜江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情况
年份 | 在校 生数 (人) | 生均占地面积 (平方米) | 生均建筑 面积 (平方米) | 生均仪器 设备值 (万元) | 生均纸质 图书 (册) | 生均拥有 教学用 计算机 (台) | 生均实 训实习 工位数 (个) |
2021 | 6071 | 23.32 | 12.73 | 0.42 | 16.67 | 0.15 | 0.9 |
2022 | 6357 | 25.59 | 12.85 | 0.44 | 16.82 | 0.17 | 0.9 |
表1-2 2021/2022年潜江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生均指标情况
1.3教师队伍
2022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共有324人;专任教师259人,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79.94%;专任专业课教师116人,占专任教师数的44.79%;双师型教师54人,占专业课教师数的46.55%;生师比为14.77:1;兼职教师29人,同比增加23人(见表1—3)。本科以上学历241人,占比93.05%,;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21人,同比增加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8.11%,同比提高0.35%。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以上职称5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20.08%,(见表1-4)。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历和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年份 | 教职工数 (人) | 专任 教师数 (人) | 生师比 | 专任专业课 教师数 (人) | 双师型 教师数 (人) | 兼职 教师数 (人) |
2021 | 324 | 259 | 18.74 | 115 | 54 | 29 |
2022 | 334 | 263 | 18.11 | 117 | 55 | 27 |
表1-3 2021/2022年潜江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数量情况
年份 | 专任教师数 (人) | 硕士以上 学历数 (人) | 本科以上 学历数 (人) | 副高及以上职称数 (人) |
2021 | 259 | 21 | 241 | 52 |
2022 | 263 | 22 | 245 | 55 |
表1-4 2021/2022年潜江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和职称情况
1.4 师资力量
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强化教科研工作培训与考核,多途径搭建教科研平台,有效提升了教科研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创新性。2022年,全市中职学校教师教科研成果较往年有所提升(见表1-5)。
2022年全市中职学校教师教科研成果汇总表
序号 | 姓名 | 级别 | 奖次 | 课题/论文题目 | 刊物或颁奖单位 |
1 | 舒畅 | 国家级 | 一 |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 中科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
2 | 刘聪 | 省级 | 一 | 《中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途径和方法研究》 | 湖北省数学教育学会 |
3 | 曾军 | 市级 | 一 | 《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应用》 | 潜江市教科室 |
4 | 戴峰 | 省级 | 《技能高考:机械类专业知识要点》 | 《湖北统一技能考试辅导丛书》 | |
5 | 关静 | 省级 | 《英语练习册》 | 《公共基础课程配套教学用书》 | |
6 | 戴峰 | 国家级 | 一 | 《中职班主任要具备“类型教育”的特质》 | 《教学与研究》 |
7 | 黄琪 | 国家级 | 一 |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探究》 | 《科教论坛》 |
8 | 陈先娥 | 国家级 | 一 | 《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智慧课堂构建》 | 《教育学研究》 |
9 | 舒畅 | 市级 | 《提升职业教育成效的几点思考》 | 《潜江教育》 | |
10 | 曾军 | 市级 | 《基于技能工作室模式下的职业教育实践与探索》 | 《潜江教育》 | |
11 | 肖旭 | 市级 | 《浅谈职业教育顶岗实习》 | 《潜江教育》 | |
12 | 罗桂林 | 市级 | 《匠心筑梦,谱写职教新篇章》 | 《潜江教育》 | |
13 | 严奉华 | 市级 |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古诗文教学摭议》 | 《潜江教育》 | |
14 | 刘聪 | 国家级 | 一 | 《浅谈高中数学的高校课堂》 | 《理论与实践》 |
15 | 关静 | 国家级 | 一 | 《新课程视域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中国教师》 |
16 | 王克芳 | 国家级 | 一 | 《浅谈让孩子 与你乖乖合作的法则》 | 《理论与实践》 |
17 | 王克芳 | 国家级 | 一 |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英语高校课堂构建》 | 《科教论坛》 |
18 | 李宗庆 | 国家级 | 一 | 《关于中职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几点思考》 | 《现代化教育》 |
19 | 陈巧 | 国家级 | 一 | 《基于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索》 | 《现代化教育》 |
20 | 董磊 | 国家级 | 一 | 《高中音乐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的教学策略探析》 | 《中学生》 |
21 | 刘国静 | 国家级 | 一 |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 《快乐学习周报》 |
22 | 晏庆丰 | 省级 | 二 | 《关于推进后疫情时代在线课堂教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 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 |
23 | 刘聪 | 省级 | 一 | 《圆的标准方程》 | 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 |
24 | 严奉华 | 国家级 | 一 | 《中等职业学校“五维一体”德育管理模式探求》 | 中国教育研究学会 |
25 | 严奉 | 国家级 | 二 | 《内外并举 多力合为 全面提升学校执行力》 | 中国教育研究学会 |
26 | 严奉华 | 市级 | 二 | 《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思考》 | 潜江市教育局 |
27 | 严奉华 | 国家级 | 一 | 《习惯 性格 命运》 | 全国名师工作室 |
28 | 刘国静 | 省级 | 二 |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 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 |
29 | 涂爽 | 省级 | 情感教学在中职英语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 佳木斯职业学院 | |
30 | 涂爽 | 省级 | 互联网环境下中等职业教育中公共英语的教学方式研究 |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
31 | 涂爽 | 省级 | 微课在中职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探析 | 佳木斯职业学院 | |
32 | 邓娟 | 省级 | 一 | 湖北省医学职业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评选 | 湖北省医学职业教育研究室 |
33 | 蔡明华 | 省级 | 二 | 湖北省医学职业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评选 | 湖北省医学职业教育研究室 |
34 | 左欢谢慧 | 省级 | 三 | 湖北省医学职业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评选 | 湖北省医学职业教育研究室 |
35 | 王雪梅 | 省级 | 三 | 湖北省医学职业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评选 | 湖北省医学职业教育研究室 |
36 | 徐慧 | 省级 | 三 | 湖北省医学职业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评选 | 湖北省医学职业教育研究室 |
37 | 王露 | 省级 | 三 | 湖北省医学职业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评选 | 湖北省医学职业教育研究室 |
38 | 涂爽 | 省级 | 三 | 湖北省医学职业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评选 | 湖北省医学职业教育研究室 |
39 | 胡洁 | 省级 | 三 | 湖北省医学职业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评选 | 湖北省医学职业教育研究室 |
40 | 甘曼宁 | 市级 | 二 | “少年工匠心向党 青春奋进新时代”主题教育活动 | 潜江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文件 |
41 | 李小凤 | 市级 | 三 | “少年工匠心向党 青春奋进新时代”主题教育活动 | 潜江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文件 |
42 | 程智 | 国家级 | 一 |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学的新思路 | 《科学与生活》杂志社 |
43 | 程智 | 国家级 | 一 | 基于中职学校后勤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 《文学天地》杂志社 |
44 | 张年霞 | 市级 | 一 | 中国梦.劳动美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征文 | 潜江市总工会 |
45 | 张年霞 | 省级 | 优秀奖 | 中国梦.劳动美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征文 | 湖北省总工会 |
46 | 朱丰章 | 市级 | 优秀奖 | 中国梦.劳动美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征文 | 潜江市总工会 |
47 | 张莎 | 国家级 | 一 | 思维导图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
48 | 向洁 | 市级 | 潜江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 潜江市教育局 | |
49 | 徐祥 | 市级 | 潜江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 潜江市教育局 | |
50 | 张莎 | 市级 | 潜江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 潜江市教育局 | |
51 | 张江 | 市级 | 潜江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 潜江市教育局 | |
52 | 程智 | 市级 | 潜江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 潜江市教育局 | |
53 | 李强 | 市级 | 潜江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 潜江市教育局 | |
54 | 何羽 | 省级 | “中华魂”主题教育演讲比赛优秀指导教师 | 湖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 |
55 | 陈益智 | 省级 | “中华魂”主题教育演讲比赛优秀指导教师 | 湖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 |
56 | 王祖艳 | 省级 |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科学与财富》 | |
57 | 王祖艳 | 校级 | 优秀奖 |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
58 | 刘芬 | 省级 | 《湖北省中等职业教育现状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 湖北省中华职教社 | |
59 | 刘芬 | 省级 | 《“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 | 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 |
60 | 刘芬 | 校级 | 二等奖 | 《荆楚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方法探究》 |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
61 | 刘芬 | 校级 | 《传统中国梅画的审美内涵》 |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
62 | 刘丹 | 校级 | 《声乐基础》课程认定为校级课程思政师范课程 |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 |
63 | 刘丹 | 校级 | 一等奖 | 学校第十八届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活动优质课件 |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
64 | 刘丹 | 省级 | 《新时代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 《大众文摘》 | |
65 | 刘丹 | 省级 | 《浅谈“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成果》 | 《科学与生活》 | |
66 | 王爽 | 省级 | 《高校钢琴教学中提高音乐表达力的研究》 | 《科技信息》 | |
67 | 丁佳洁 | 省级 | 《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能力培养研究》 | ||
68 | 李珍幸子 | 省级 | 《中职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与提升路径研究》 | 《锦绣》 | |
69 | 李珍幸子 | 省级 | 《关于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改革实践探析》 | 《考试与评价》 | |
70 | 李珍幸子 | 校级 | 优秀奖 | 《论<拜厄钢琴基本教程>在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中职段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
71 | 杨林 | 校级 | 三等奖 | 《浅谈儿童舞蹈的创编要点:以<哈哈龟兔赛跑>为例》 |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
表1-5 2022年潜江市中职职业学校教师课题研究成果表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2.1.1 德育工作、思想政治状况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德育课程和阵地建设,通过多元载体,夯实德育根基,将德育工作融合于学校各项工作。开齐开足德育课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四门德育课程。按照《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意见》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专场宣讲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结合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总目标,以增强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目的,有序地组织和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将德育课程贯穿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训全过程,通过德育不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图2-1-1专场宣讲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
创新活动形式,紧扣新时代主旋律,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通过参观红色基地、开展“学雷锋 树新风”志愿服务、清明扫墓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利用开学及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入党入团仪式以及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等,深入开展“文明风采”活动,广泛举办了校园技能文化节、劳动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做到“年年有计划、月月有主题、班班有活动、人人有参与”。
图2-1-2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
深入推进活动育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课堂。充分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橱窗、电子显示屏、校园网等媒介广泛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举办中国梦征文比赛、红歌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测试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不断提升学生政治素养。
图2-1-3文化宣传栏
2.1.2 劳动教育
全面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丰富劳动教育内容,每学期组织开展劳动实践周活动,组织学生以学校为单位到全市综合实践基地参加为期一周的劳动实践。开展职校体验日活动,结合职教活动周和招生宣传工作,组织初中毕业年级进入职业院校开展体验活动,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崇尚技能。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组建专业技能、环境保护、社会公益、宣传教育、秩序协管等志愿服务队。创新辐射,培养一批热心劳动教育事业的种子教师,将劳动的观念和技能播撒在学生心田,以“劳”入脑入心入行,勇挑职业学校育人的“劳动担当”,学生劳动意识不断增强,劳动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成效显著,社会反响好。
图2-2-1生存磨砺及研学旅行活动图片
2.1.3 文化课及专业技能合格率
全市中职学校严格按照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组织课程,开齐开足各类课程,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全市中职学校学生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均有所提高。
2.1.4毕业率
严格按照毕业生管理办法,在学生所有思想道德品质考核鉴定合格、课程考核合格、毕业实习合格(实习单位和学校共同鉴定)、毕业考试合格后让其毕业并发放毕业证。2022年,全市共有毕业生1439人,毕业率99.69%。
2.2就业质量
年份 | 毕业人数 | 就业人数 | 直接就业人数 | 对口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对口就业率 |
2021 | 1305 | 1305 | 243 | 209 | 99.42% | 86.01% |
2022 | 1439 | 1435 | 278 | 240 | 99.69% | 86.33% |
2022年,我市共有毕业生1439人,就业学生数1435人,就业率99.69%。我市中职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建立完善的就业管理制度,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多层次、多方位合作,走出一条“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用人单位称心”的就业之路。
图2-2-2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布局
专业建设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市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保障,以适应市场需求为指引,紧扣化工、光电子信息、智能家居及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和农旅产业等“4+1”的产业,大力扶持职业学校发展现代农业、医药化工类与全市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专业,加快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推进重点专业与主体产业全面对接,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同频共振。目前,我市共开设各类专业22个。
学校名称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中职部 | 770101 | 幼儿保育 |
潜江市职业教育中心 | 660101 | 机械加工技术 |
710201 | 计算机应用 | |
710103 | 电子技术应用 | |
730301 | 会计事务 | |
750107 | 绘画 | |
610102 | 作物生产技术 | |
潜江市卫生学校 | 720201 | 护理 |
720301 | 药剂 | |
720601 | 康复技术 | |
690201 | 制药技术应用 | |
江汉油田职业技术学校 | 620403 | 石油钻井 |
620404 | 油气开采 | |
670203 | 精细化工技术 | |
630101 | 发电厂及变电站运行与维护 | |
660103 | 数控技术应用 | |
700206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
710201 | 计算机应用 | |
750107 | 绘画 | |
640301 | 建筑工程施工 | |
660301 | 机电技术应用 | |
660601 | 无人机操控与维护 |
表3-1 2022年潜江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情况
3.2质量保证
3.2.1 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力争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学生入学后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课,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给自己设定一个较为长远的成长发展路径,让学生自己选择就业或升学的发展方向。此外,我校各专业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专业培养方案,确定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其中包含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递进式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
严格执行《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职成[2021]4号 )文,做好学生实习工作,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环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将职业精神养成教育贯穿学生实习全过程,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创业能力。
3.2.2 项目建设
我市获得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奖补资金882万元,其中职教中心775万元、油田职校107万元。职教中心用于购买教学软件、实训设备、教学电脑,维修学生寝室内外墙面、教学楼楼顶防水处理、机械实训工厂、学生寝室地面、改造寝室照明电路、更换学生寝室门窗,建设新运动场等项目。江汉油田职业技术学校用于德榜楼外墙真石漆,内墙乳胶漆,屋面防水等维修改造。
3.2.3 技能竞赛
2022年全市中等职业院校“技能筑梦新时代 匠心献礼二十大”学生技能大赛分别在潜江市职业教育中心、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潜江市卫生学校、江汉油田职业技术学校四个分赛区举行。全市共3000多名选手参加了教育类等9个专业大类24个赛项的比赛。经过校级初赛、市级决赛共有232名学生获奖,其中一等奖10名,二等奖76名,三等奖116名。另外,评出优秀辅导老师24名。
图3-2-1 学生技能大赛(分赛区一)
图3-2-2 学生技能大赛(分赛区二)
3.3落实教师编制及培训
3.3.1 落实教师编制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出台了《中共潜江市委 潜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若干措施》(潜发〔2019〕10号),改革创新教师编制管理,健全职业学校教师激励政策,支持职业学校按有关规定面向行业企业公开招聘教师,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引进绿色通道。今年,全市中职学校共引进教师28名。
3.3.2 教师培养培训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争当“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切实营造相信教师、关爱教师、尊重教师、支持教师的良好氛围。开展“结对拜师”“传帮带”的“青蓝工程”。选派业务能力强、水平高的中高级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指导青年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引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展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的“领头雁工程”。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实训指导老师,示范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助力青年教师一年成型、三年成才、五年成名,加快我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
图3-3 教师参加省级培训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情况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构建了政、行、企、校紧密合作的“三级架构、四方联动、校企融合、工学一体”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以《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为基础,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制定了《专业建设分会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完善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保障了校企合作的有效和深入开展。
学生专业 | 实习单位 |
计算机应用 | 湖北江教石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精细化工 | |
数控技术与应用 |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武汉长报鑫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武汉长报鑫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
石油钻井 | 西部钻探青海钻井公司 |
石油天然气开采 | 江汉工程公司钻井一公司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江汉油田凯达实业潜江有限公司江源修理厂 |
表4-1 企业实习汇总表
4.2校企合作效果
坚持“学校办专业、专业办基地、基地产业化、专业基地一体化”专业建设思路,以互惠互利作为校企合作的驱动力和基础,以提升技术内涵,拓展服务功能为目标,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了泰龙机械厂、鹏顺汽修厂等数家“校中厂”和江汉钻井一公司、江教石油服务有限公司、潜江金华润化肥有限公司等多家“厂中校”。100%满足学生实训实习需要,并有效提高顶岗资源利用效率和实施学生顶岗实习精细化管理,保证了学生实训实习质量。
4.3赋能提质专项行动情况
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的需求为导向,鼓励引导职业学校积极开展职业培训,不断提高职业学校服务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能力,围绕社会急需开展多元技能培训,发挥职业教育培训的优势,统筹开展各级各类培训。面向退役军人、企业在岗职工、城镇失业登记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贫困家庭子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群体开展应急救护、育婴师、西式面点、特种设备作业、新型学徒制等18项职业技能培训,共计5876人次,社会满意度高。
5.1传承红色基因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活动,开展“祭英烈 学党史 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活动,通过文明祭扫、走进本地名人故居、观看爱国题材影片、办宣传栏黑板报等方式传承红色基因,缅怀革命先烈;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编写“多彩非遗·传承经典”——“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集,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8场,举办“吃龙虾·看大戏”首届潜江戏剧展演季“学生戏曲展演”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齐开足劳动课程,制定并启动《潜江市校外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召开全市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培训推进会,推行“1+21+N”劳动实践基地模式,开展“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举办自理节,让学生们在劳动中成长;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到东荆河大堤、公园景点等处清理白色垃圾、牛皮癣,走进福利院、优抚医院看望孤寡老人,到主要交通路口进行文明劝导,参加“一张纸献爱心”“温暖冬天”捐赠寒衣、报刊废纸等活动,提高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图5-1 校园艺术节演讲比赛
图5-2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5.2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2022年招收中职1774人。职教中心新招560人,潜江卫校新招475人,江汉艺术职院中职部新招520人,江汉油田职校新招219人。2022年全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总人数为1439人,直接就业1435人,就业满意度99.69%,满意度较去年增加1.21%。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人才供给能充分满足地方产业的用人需求,用人单位及学生家长对人才培养的满意度高。
5.3社会服务
根据共青团中央相关精神要求,教育引导青年学习雷锋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助人为乐的宝贵品格、敬业奉献的高尚情操、锐意创新的进取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强化青年志愿服务意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局开展了以“手牵手创建文明城市,心连心打造魅力社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覆盖全全部中职学校每个班级,持续参与人数达到5800多人。
图
5-3-1 志愿者清洁街道
图5-3-2 志愿者向社区群众发放消防安全手册
图5-3-3 志愿者清除小区楼道牛皮癣
5.4对口支援
职业教育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始终把推进教育精准扶贫放在首要位置。2022年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市局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扶贫思想,认真落实扶贫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精细拟定驻村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做到目标、措施、责任三落实,取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成绩。按照市扶贫办的要求,强化了对全村贫困户的动态管理,做到了贫困对象有进有出,进出有据,保证贫困人口的信息真实可靠,实现动态管理。
6.1经费
我市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契机,加强与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和企业的密切联系,积极捕捉项目信息,把握政策导向,争取经费支持。全年投入财政性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4884.63万元,有力保障了全市职业教育现代化推进力度。2022年,获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引导奖补资金882万元。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基本覆盖拥有本市户籍和符合全市就读条件的非户籍中职在校生,2022 年中职教育免学费和助学金投入1332.46万元,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基本覆盖拥有本市户籍和符合全市就读条件的非户籍中职在校生。
6.2政策措施
6.2.1 保障区域普职协调发展的政策
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从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育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健全保障体系,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共4个方面分20条对突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统筹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布局,深入推进职业教育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实施意见。该文件的出台,对今后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6.2.2 发展区域内中等职业教育的重大举措
市政府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把职业教育发展和职业学校建设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了有关招生就业、校企合作、人才引进、师资培养的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各职业学校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建立了市政府主导,教育、人社、发改、财政等 有关部门参加的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市领导还多次深入职业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督导,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满足现代社会、企业发展对高素质适用人才的需求。
图6-2-2 副市长赵曜到中职学校调研
7.特色创新
7.1江汉艺术职业学院中职部——以活动提升专业素养
1.举办“技能筑梦新时代匠心献礼二十大”潜江市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2022年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大赛舞台类优秀节目展演。
2.举办中职部技能大赛20级画展
刘芬科长负责牵头携手设计学院的指导教师们圆满的完成了本次画展活动的收集、遴选、整理、装裱、布展相工作。
3.参加学校第十八届艺术节,中职部专场节目25个,其中声乐节目10个、朗诵7个、舞蹈6个,钢琴3个、美术书画30个。获得一等奖: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8个。
7.2江汉油田职业技术学校——抓“双技”竞赛 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学校每个学期都会开展历时两个月的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活动。在教师教学技能赛中,围绕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中的“教什么,怎么教,谁来叫”的问题,融新理念、新课改、赞赏教育理念于教学之中,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上进行了更深的发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展教学,力争把自己的课堂上成有用、有趣、有效的“三有”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教学竞赛活动,有力推动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为教师成长搭建了平台,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图7-2-1 教师授课比武实录
图7-2-2 评委评课实录
7.3潜江市卫生学校——校企双元育人
为了使人才培养规格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学校坚定不移地走校院(企)合作、产教研结合、校院(企)协同育人办学之路,将医院、医药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把岗位需求渗透到教学之中,不断加强校院(企)文化交融。一是依托潜江市中医院、潜江市人民医院、潜江市中心医院、潜江市妇幼保健院等4所医院,成立了“临床教学部”,聘请教学医院具有教书育人能力的专家承担学校专业课教学和临床见习、实习等工作,做到了医教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二是学校成立了以医院医药企业专家、学校专业带头人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市场调研、专题研究活动,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适时修订,更好地使专业建设与工作岗位对接。三是加强农村医护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订单式”或“定向”培养。学校与潜江市卫健委和市内乡镇卫生院开展了乡村医生定向培养、基层医院护士订单培养,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就能到当地卫生院或卫生室就业。合作医院接收的实习生占实习总人数的96.3%。
图7-3-1 实习基地师生交流
7.4潜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素养
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素养。开齐、开足体育课,定期开展班级间球类竞技活动,2022年秋季成功举办第二十六届田径运动会。
图7-4-1 田径运动会
学校还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课,成立心理咨询室,定期邀请专家开展心理讲座。
图7-4-2 邀请心理专家讲座
8.学校党建工作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职业教育工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教育关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图8-1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8.1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全局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列入各级各类干部、教师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学习强国”平台学习、党员培训、专题讲座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全面融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现到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
8.2 压紧压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
认真学习贯彻《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局党组成员带头履行抓党建工作责任,坚持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层层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建立半年观摩交流、年终考核评议机制,力争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全面落实党组织书记定期报告、检查督办、述职评议、考核评价、激励问责制度,推动各学校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扎实开展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全面提升党支部工作质量。
8.3从严从细教育管理监督党员
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健全完善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制约机制,规范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积分制管理、民主评议和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着力构建师德建设激励机制和动态监控机制,促使党员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8.4持续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促进
每年坚持举办教育系统党务干部培训班,持续组织党务干部参加全市党组织书记专项培训,建立优质党课资源库。将党建工作与校园治理、教育教学、教师培养、特色文化等各个方面相融合,打造“融合党建”教育特色党建品牌,创建学校党建工作示范点,做实党员名师工作室,征集一批党员教育创新案例,开展学校党建课题研究结题,以党建工作的高质量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高质量,切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9.1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升。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质量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师资队伍素质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2、校企合作有待深化。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长效机制还需不断完善。
3、专业吸引力有待提高。由于各专业工作环境的不同,大部分学生集中在计算机、绘画等工作环境相对较好的专业上,汽修、机械、石油等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的专业新生人数相对较少,对于职业教育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9.2改进措施
1.完善教师培养培训长效机制,继续强化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同时公开招考专业教师,加大企业兼职教师的招聘力度,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2、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建立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长效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3、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不断添置、更新实训设备,对实训场地进行模拟生产场景改造,不断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