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及二十大前后湖北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今年10月党的二十大将胜利召开,我省的工农业生产和商贸活动也将进入提速冲刺的关键期,加之国庆长假广大群众社会交往会增多,做好自然灾害风险防范与应对,确保社会安全稳定极为重要。综合今年以来的自然灾害风险走势,我省先后经历了“倒春寒”、“四月雪”、“高温热浪”、“大面积干旱”等极端性天气,自然灾害发展趋势长期处于一种“非常态”的状态,各种“黑天鹅”现象警示我们,防灾减灾工作务必打破过去固有思维和工作模式,把发生灾害的所有可能抓全抓准,把各项应对措施抓实抓细,全方位、全要素、从严从紧做好防范应对。综合气象水文情况分析,10月份我省总体维持高温少雨的气象特征,降水多集中于中下旬,高温以鄂东地区及江汉平原南部更为明显,干旱灾害、森林火险、地质灾害的总体风险较高,同时雷电大风、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易在局部形成突发性灾害。
旱情可能进一步演进。9月份全省平均累计降水量13.4毫米、平均气温25.2℃。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8成,其中中东部地区异常偏少,鄂东北有10个县(市)滴雨未下;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5℃,排历史第3位。干旱灾害累计造成我省17个市、州87个县(市、区)858.17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963.2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1.35亿元。预计10月份全省降水量大部偏少1~3成(仅鄂西北略偏多),月平均气温大部偏高0.4~1.5℃左右,全省干热少雨的状况短时间难已缓解,湖库低水位、土壤缺墒的情况可能进一步加重,旱情有可能跨季发展,甚至形成冬春连旱。抗击旱灾仍是当前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任务,全省各级抗大旱、抗长旱的思想准备和工作措施一刻也放松不得。一是要始终把确保居民饮水安全作为第一要务。8月以来长江、汉江主要控制站均处于历史同期最低水位,至9月上旬长江武汉段水位跌破14米、属历史罕见。洪湖、梁子湖、斧头湖水位均降至近10年同期最低值,枯水高峰期全省共有334座水库处于死水位以下,325条河流局部河段出现断流。干旱已造成全省120.65万人饮水困难,以往水源供给相对充足的沿江沿河地区当前供水形势也不容乐观,鄂州等地水务集团已经启动临时应急取水工程。10月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都将进入蓄水期,若长江、汉江上游来水没有明显增加,中下游水位还将持续下降,我省长江、汉江沿线涵闸泵站取水将面临更大困难,保人畜饮水安全的问题也可能更加突出。各地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完善极端枯水情况下城乡居民保供水方案,将保障人饮安全作为今后抗旱保供水的首要目标,加强沿江城乡供水水厂取水口取水形势监测研判,滚动分析长江水位变化对城乡居民供水影响,多措并举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用水安全。二是要切实做好农业灌溉用水的科学调度。10月份我省晚稻、再生稻处于灌浆期,油菜、小麦处于播种期。抗旱保秋播,特别是保障小麦、油菜适期播种,是来年夏粮粮油丰收的基础和前提。据统计,今年灌区农业灌溉尚需水6.72亿立方米,由于种植业结构调整,以江汉平原为主的水产养殖需水量较大,全省报送用水需求的水产养殖池塘约113万亩,月需水量约1.5亿立方米,比照降水及上游来水情况,农业灌溉养殖用水紧张将是一个长期困难,各地务必加强水资源的调度管理,精准供需平衡,切实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秋播秋种用水需求,为全省粮油持续稳产增收打下基础。三是要兼顾做好水资源生态安全管理。长期降水偏少必然导致大气自净能力下降、湖泊富营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蓝藻水华发生风险大。根据遥感监测显示,入秋以来我省江汉湖群多个浅水湖水质呈下降趋势:东湖东部、梁子湖东南部区域叶绿素a浓度上升,洪湖、黄盖湖沿岸区域富营养化等级提升,西凉湖、斧头湖、龙感湖营养化水平较高,水生态风险明显增高。10月我省总体日照充足、气温高有利于光化学反应,同时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也可能带来输入性污染,湖库生态环境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各地要提前做好相关预案,加强监测预警,适时开展生态用水调度保障和生态保护人影作业,防范生态风险。
森林火险可能激量增多。10月我省森林进入秋冬防火的关键时期,综合当前气象走势和9月森林火情情况,今年森林防火任务可能重于往年同期。一方面今年的异常高温干燥天气厚积了林下枯枝落叶、蒸干了林间水汽,导致我省森林防火能力普遍脆弱;另一方面10月历来是我省农牧生产的繁忙期和旅游娱乐的黄金期,节庆用火、农业生产用火管控难度增大,森林火灾发生的风险持续增加。预计,今年10月全省森林火险等级为较高火险(三级),其中东南部可能达到高火险(四级),我省与江西交界的区域在局部时段甚至可能达到极高火险(五级)。相关部门要加大森林防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遏制住当前森林火灾抬头的不良趋势。一是要抓住重点时段。主要是上中旬,全省降水相对偏少,加之这一时期与国庆长假重叠,是旅游高峰期,野外用火多,更易诱发森林火灾。二是要盯住重点区域。特别是咸宁、黄石、孝感、武汉、鄂州、随州等地的重度干旱区,林间空气干燥、草木枯黄度高,森林火灾隐患点多。三是要加强火源管控。严格用火审批制度,切实管住祭祀用火、农牧用火、野营野炊等火险隐患。
气象灾害突发性更强。入秋后,冷暖空气交融交汇,气温起伏变幅大,极易在局部地区形成极端天气,加之前期我省旱情较为严重,土壤失水疏松或结块硬化的情况严重,如遇大风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更易酿成灾害。9月11—13日,鄂西部分地区出现强对流天气引发风雹灾害,造成十堰市竹山县、房县,宜昌市夷陵区、远安县、秭归县、五峰县和神农架林区3市(林区)6县(区)7.3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7886.2万元。这一现象警示我们,局部偶发性灾害破坏力不可小视,且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一是西部山区要重点防范极端强对流天气的风险。主要是中下旬,降水相对集中,在强对流天气作用下,极易形成致灾性大风、“坨子雨”、暴雨冰雹、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风险,甚至形成多灾链发的情况。二是汉江流域要关注华西秋雨的动态。主要在下半月,相关地区在做好抗旱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水雨情趋势,重点做好小型水库和中小河流防汛工作,要杜绝阴雨成涝的情况出现。三是长江汉江要加强崩岸险情的排查。经历了夏秋两季高热干旱,江河大堤长期处于高蒸发、高落差的环境中,土质疏松、粘黏性降低,如遇暴雨冲刷,极易发生崩岸险情。四是高山峡谷等地的景区要做好防山洪地质灾害警示。特别是宜昌、黄冈、十堰、恩施、神农架等地的旅游景区,山险谷深、水流变化复杂,要特别重点做好漂流、越野、露营等涉水项目的风险管控。
地质灾害可能零星多发。10月历来是我省地质灾害发生率较高月份。根据历年同时期地质灾害发生规律、结合气象信息分析,预计今年10月我省地质灾害发生起数低于去年同期,地形高陡、山体开裂、采矿活动、降雨和建房修路切坡是引发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地质灾害主要风险区域如下:一是受持续性降水和局地短时强降水的影响,鄂西北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鄂西、鄂西南、鄂东南次之,鄂北岗地、鄂东北较低。二是受地下水水位升降影响,鄂东南、汉江平原发生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鄂西、鄂西南次之,其他区域较低。三是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清江库区等主要库区和湖泊,长江、汉江等主要江河水系涉水库岸存在一定的发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
附图:
1.湖北省2022年10月降水距平百分率预测图(%)
2.湖北省2022年10月气温距平预测图(℃)
3.长江流域2022年10月降水趋势预测图(%)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