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和《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开设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通知》(鄂教基〔2014〕3号)精神,提高学生生命安全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我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落实到课表、课堂上。切实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间周开设一节,不得与班会课和其他课程合并在一起。二是用好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学校要认真用好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还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发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视频、案例剖析等方面校本教材,增强课程实施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三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质量。校长要走进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听课,督促课程落实,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备课大检查,检查结果进行评比通报,出现问题立即限期整改。
(二)建好用好心理咨询室。一是加强设施设备建设。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学校心理咨询室要配备必要的咨询椅、放松音乐、心理健康知识挂图、游戏心理辅导包等等。二是加强心理咨询室管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应每天开放,并安排专业老师值班,规章制度要上墙,学生咨询档案管理要严格保密。三是科学开展心理辅导。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私密性个别辅导,做好咨询辅导记录。发现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告知家长转介到其它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或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三)强化心理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对全市的158名持证的心理咨询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专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算他们的工作课时量,纳入绩效考评,提高他们的工作待遇和工作热情。二是以专职心理咨询师引领班主任。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备课教案可与全校班主任共享,并以年级为单位定期由学校持证教师为班主任进行培训,提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三是加强全市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组织各中小学心理教师参加国家、省级、市级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培训。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每月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师专项培训,提高全市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水平。市教育局将成立心理健康专业指导团队,赴各地各校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加强学生心理问题排查干预。一是全面排查学生心理状况。通过课堂观察、谈心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重点关注单亲家庭、有抑郁倾向、性格内向、家庭关系复杂、心理焦虑、同学关系紧张、沉迷于网络游戏小说等方面的学生。对排查出来的学生要分类统计,一生一档,实施动态管理,确保信息准确、完整。二是做好全校所有学生的集中团辅。请学校专业心理咨询师为所有学生进行团辅,也可邀请校外心理咨询专家进校进行团辅。三是做好心理问题学生的个别辅导。对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要安排心理辅导老师专门辅导,告知班主任做好日常观察疏导,并及时将情况告知家长。对初三、高三考试压力大的群体,要及时进行谈心谈话,疏导压力。
(五)推进家校协作共育。一是建好家长学校。建立和完善家长委员会,以家委会为桥梁,积极开展“家长大讲堂”“小手拉大手”“亲子阅读”“爸爸妈妈来讲课活动”等活动,提高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参与度。二是督促落实家庭教育责任。学校要督促父母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要求与留守未成年子女常联系、多见面,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给予更多亲情关爱。三是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途径开设专题家庭教育课程,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六)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学校要通过精心设计主题标语、宣传橱窗、黑板报、文化墙等形式,加强宣传力度,让心理健康知识随处能见、随时可学,努力营造健康阳光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学校要通过微信公众号、报纸、电视、新媒体等途径,广泛宣传报道学校在加强学生关爱保护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通过各种正面报道,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