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惊蛰前后低温阴雨天气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各管理区、镇、街道水产技术服务中心:
近期,我市气象台发布寒潮橙色预警信号。鉴于此次寒潮大风和中雨天气,平均气温下降15℃左右,为保障春耕渔业安全生产和市场供应稳定,防范后期持续寒潮引起的低温阴雨等不利天气给我市的虾苗繁育、库虾、亲鱼、鱼种等造成影响,特将惊蛰前后渔业安生产技术指导措施通知如下:
一、加强应对防范工作
(一)提高重视程度
要高度重视惊蛰前后寒潮引起的不利天气对渔业安全生产造成的风险,增强应对低温阴雨等天气灾害的防范意识。由于水产动物是变温动物,对水温的变化尤为敏感,当气温骤降引起水温剧烈变化、水体生态平衡被打破、造成水面冰冻溶氧不足,容易使水产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尤其虾苗产生应激反应后影响脱壳,生长受阻。气温急速骤降甚至导致水产动物直接冻死、或因无法及时破冰缺氧死亡。
(二)做好生产设施保障
及时加固鱼池堤埂、虾稻田埂、围栏等设施,全面检查涵闸、进排水、防洪沟渠的通畅情况。重点加强对发电机、增氧机、保温加热等运行设备装置及时维护。对水管、水管接头等设备提前加装保暖稻草等措施防止冻裂。对受损设备抓紧修复、及时排除隐患。确保所有生产设施在低温阴雨天气正常使用,防止出现漏电短路、断氧气等引发渔业安全事故。
(三)及时检查加固生产用房
对温室、大棚、生产用房、临时工棚、养殖天网及活动板房等,做好检查加固。对进行设施渔业养殖的基地要加大力度管护生产用房及设施设备。尤其是被大风吹坍塌的温室、大棚、天网及活动板房等生产性用房要加大力度行抢修加固,防止再一次因大风或突发冰雹、暴雪导致坍塌。
二、加强日常管理
1.及时加强水质调控。关注水质变化,预防藻菌失衡,繁育虾苗的虾稻田要及时做好低温肥水防苔。由于低温阴雨天气会破坏浮游植物(藻类)、浮游动物、微生物菌群等的平衡,水体中各种理化因子及水生生物指标发生变化,水体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受阻,加剧水体的不稳定性。水体不稳定是水产动物发病的主要诱因。要正确使用微生物制剂,降低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同时根据水色补充有益菌种,保持水体藻菌平衡,稳定水质。
2.科学投喂少捕捞。由于出现低温阴雨天气,导致水温较低,水产养殖动物觅食活动明显减少,新陈代谢水平降低,生长速度减缓,体质瘦弱,抗病力明显下降,易冻伤发病。在低温阴雨期尽量科学投喂、减少捕捞等操作,防止鱼虾蟹体表冻伤,造成感染水霉病等疾病,甚至冻死。若遇气温提升,虾苗会出洞觅食,应坚持适量投喂蛋白质含量高的优质配合饲料,以补充营养,增强体质,提高抗寒力。
3.及时做好增温御寒。有条件的养殖户可在鱼池、虾稻田投放一定数量的水草或稻草形成草垛,让虾苗、亲鱼、成鱼、鱼种能在草垛中取暖驱寒。如在虾稻田子埂及田埂小龙虾洞穴集中区覆盖2-5厘米的稻草,增加洞穴温度,尽量保证亲本小龙虾不受伤害。稻田中间也可将稻草扎成捆,每隔10米左右进行排放,以便小龙虾躲藏。
4.及时做好疾病防控。做好病害监测防治工作,及时捞出冻死、病死鱼虾,并做无害化处理,避免死鱼、死虾污染水质。鱼类重点关注水霉病、烂身烂鳃和白皮病、寄生类纤毛虫病等,虾类重点关注白斑综合征和弧菌病。
5.及时做好设施渔业管护。对于在室内开展设施渔业养殖的基地,可利用室内大功率电灯、热风机、空调、煤炉等取暖设备升温,煤炉等应加装烟囱,谨防一氧化碳中毒,升温措施注意用火用电安全,谨防火灾。对于在室外开展设施渔业养殖的基地如遇结冰要及时碎冰,开启增氧机,或采用潜水泵在圈养桶、陆基鱼池、池塘流道内部循环冲水,保持水体流动。
6.关注天气预警信息。密切关注最新气象信息,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三、注意渔业生产安全,做好个人安全防护
养殖人员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意识,做好防冻、防滑、防溺、防漏电等安全防护措施,注意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禁止醉酒使用生产用船、骑农用三轮车等进行渔业生产作业。如遇突发大风、冻雨、暴雪、冰雹天气,须及时停止水上作业,将生产用船固定在岸边并快速返回安全地带,严防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相关链接: